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催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发光试验(TrFIA)测定血清PRL,用SLEDAI指数评估了113例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与高PRL血症的关系;采用放射性受体配基结合试验(RLBA)及RT-PCR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PRLR变化.结果①63例SLE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14.45±7.25 μg/L)显著高于50例静止期患者(11.79±8.08μg/L)和28例正常人对照组(7.08±6.26 μg/L);②79.37%的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在9~51.2μg/L;③11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dsDNA抗体、SLEDAI活动指数呈线性正相关④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发现蛋白尿、低C3和高dsDNA抗体滴度与高PRL血症相关;⑤24例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的PRLR的特异性结合率(SB,5.03%±2.51%)、总结合率(TB,15.34%±6.98%)和mRNA的表达水平(0.85±0.45)均显著高于22例静止期患者(SB 4.18±2.26,TB14.03±6.54%,mRNA 0.58±0.43)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SB 1.62%±1.05%,TB8.19%±1.47%,mRNA 0.20±0.13).结论SLE患者血清PRL轻度升高,PBMC的PRLR mRNA高表达以及相应特异性结合率的增加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催乳素(PR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抗体和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用催乳素(PRL)和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和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测定PBMC分泌的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结果 ①10-9mol/LPRL可刺激SLE患者的PBMC增殖。②10-9mol/L的PRL分别可以刺激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且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0.01)。③PHA+PRL、IL-2+PRL刺激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分别显著高于PRL组(P<0.01);抗IL-2抗体+PRL组低于PR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PRL组与PR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RL能够刺激体外培养的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PHA、IL-2与PRL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方法 心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B7-H1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结果 活动期SLE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B7-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7-H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1=0.42,P1<0.05;r2=0.52,P2<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t=3.20,P<0.01).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B7-H1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00、6.75和4.33,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表达增加,且与SLEDAI成正相关,B7-H1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1.20±0.3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79±0.25),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Caspase-3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7±0.16)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66±0.10),差异有显着性(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高,Caspase级联反应可能参与了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为(92.69±9.87)pg/mL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为(339.69±25.60)pg/mL,SLE稳定期患者分别为(54.22±9.31)pg/mL和(300.89±33.51)pg/mL,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35.20±12.70)pg/mL和(111.40±32.54)pg/mL.SLE活动期、稳定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或<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稳定期(P值均<0.01).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与SLEDAI积分、血沉、C3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13、0.504、-0.605),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上述指标也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442、0.338、-0.463),同时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6,P<0.01).结论 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催乳素(prolactin,PRL)是由垂体前叶PRL分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80年代以来发现PRL与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系。有报道在SLE患者血清中PRL水平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有关。为探讨PRL与SLE发生的关系及在活动期与静止期水平比较,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6例SLE患者的PRL水平,并以非结缔组织病(NCT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3例SLE患者和16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SLE患者ICOS表达水平与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人对照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均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01、r=0.56,P=0.03)。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L-6R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 ①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IL-6R阳性表达率为100%。②PBMC中,IL-6R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为0.902±0.273,非活动期SLE患者为0.519±0.11,正常人为0.573±0.24。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③血清中IL-6水平:活动期组为71.89±20.02pg/mL,非活动期组为17.96±6.93pg/mL,对照组为0.035±0.035pg/mL。活动组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非活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与PBMC上的IL-6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7和r=0.615,P<0.05)。结论 IL-6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中IL-6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催乳素、促生长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的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测定细胞因子。结果 在自分泌情况下,SLE活动期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分泌量显著增高,而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量低于静止期和正常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干预后,活动期SLE患者IL-6、IL-10分泌量显著高于自分泌量和正常人对照组。IFN-γ分泌量经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干预后,与自分泌量相比,活动期患者无显著升高。促生长素对SLE患者IL-6、IL-10、IFN-γ分泌量的影响与催乳素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不但存在Th2型细胞因子增高,而且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均能刺激Th2型细胞因子进一步增高,且刺激能力相当,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探讨T细胞在SLE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半定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活动期SLE患者、稳定期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mRNA表达状况.结果 GATA3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8.92±1.29)明显低于稳定期(12.20±1.18)和正常人(11.80±0.80),所以活动期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半定量PCR显示活动期(0.15±0.15)也明显高于稳定期(0.04±0.05)和正常人(0.03±0.0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均显示稳定期患者与正常人GATA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bet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为10.52±0.82,稳定期为9.93±1.13,正常人为10.23±1.32;半定量PCR:活动期为0.30±0.23,稳定期为0.28±0.14,正常人为0.22±0.11,两种方法均显示活动期患者、稳定期患者、正常人T-be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调控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的升高可能与SLE活动有关,而调控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可能与SLE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LE患者生长激素和泌乳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反应。方法 用双抗体RIA法测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60、120min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生长激素和泌乳素。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注射前和注射后15、30、60、120min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在60、120min时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SLE静止期及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静止期与正常人对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T淋巴细胞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15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的CD4+T淋巴细胞的TNFSF7基因启动子序列-600~-300bp区域平均甲基化水平(0.32±0.05,0.36±0.05)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0.62±0.05,P=0.000),且活动期平均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组(P=0.000)。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的CD8+T淋巴细胞的TN-FSF7基因启动子序列平均甲基化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且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SLE的活跃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SLE和皮肌炎患者下丘-垂体-甲状腺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探讨34例SLI活动期患者、13例SLE静止期和8例皮肌炎患者下丘-垂体、甲状腺轴活动。结果显示,SLE活动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催乳素(PRL)水平在0、15、30、60分钟和120分钟与正常对照组及SLE静止期比较显著升高,而静止校无显著性差异’;皮肌炎在0、15、30、60分钟及120分钟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皮肌炎各时点表TSH水平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垂体分泌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以及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采用RIA法测定未治疗SLE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SLE静止期血清PRL、G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显示SLE患者活动期血清PRL和GH水平与静止期患者及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血清ACTH和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SLE患者活动期(PRL+GH)/皮质醇比值与dsDNA抗体滴度正相关。提示SLE活动期患者存在垂体GH和PRL的分泌与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SLE新发病例和60例正常人对照,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阴性组,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60例SLE新发病例中ANCA阳性率为33.3%,对照组中ANCA阳性率为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SLE活动组ANCA阳性率(84.62%)显著高于非活动组(19.15%,P < 0.01)。ANC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紊乱、心肌炎、肾损害、浆膜炎、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γ-球蛋白升高、补体下降以及血清IgG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 < 0.05)。ANCA阳性组中,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24.40 ± 10.16)及ESR(84.45 ± 29.03)显著高于阴性组的SLE-DAI(11.30 ± 6.07)及ESR(47.07 ± 26.31)(P < 0.05)。狼疮性肾炎(LN)组ANCA阳性率(46.7%)显著高于非狼疮性肾炎(非LN)的SLE组(21.9%,P < 0.05)。结论 ANCA可作为评价SLE疾病活动及鉴别LN与非LN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在BLyS及其受体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用反转录(RT)-PCR扩增目的片段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用所建立的RFQ-PCR方法检测23例SLE患者、23名正常人外周血BLyS及其受体mRNA表达。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抗ds-DNA抗体阳性和尿蛋白阳性的SLE患者BCMA、TACI和BAFF-RmRNA的表达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RFQ-PCR检测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SLE患者BLyS、TACI和BAFF-R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ANA及抗ds-DNA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400例首诊SLE住院病例根据SLEDAI计分按病情分为基本无活动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及重度活动组,从ANA和抗ds-DNA的阳性率和水平两方面来分析各组ANA及抗ds-DNA的特点。结果ANA,抗ds-DNA阳性率分别为98.00%,68.50%;各病情活动组间ANA和抗ds-DNA的阳性率和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ANA及抗ds-DNA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出院时明显好转。结论ANA及抗ds-DNA水平与SLE病情活动度未见明显关联;ANA及抗ds-DNA水平是评定治疗反应与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水平及一氧化氮(N0)在皮损表达和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①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细胞黏附分子。血清NO的检测使用NO硝酸还原酶试剂盒;②采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和NO的表达。结果:①血清中可溶性VCAM-1(sVCAM—Ⅰ)、可溶性ICAM-1(sICAM—Ⅰ)、NO水平病例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病例组活动期较非活动期升高(P〈0.01)。②SLE活动期皮损处血管内皮细胞VCAM-1、ICAM-1、E-选择素和NO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调(P〈0.05)。③SLE患者sICAM-1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有相关性(r=0.590,P=0.026),NO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0.777,P=0.001)。④血管内皮细胞内各黏附分子、NO表达的强度依次为VCAM-1〉ICAM—1〉NO〉E-选择素。结论:VCAM-1、ICAM-1、E-选择素和NO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组织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