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肌肉起止点(反阿是穴)疗法。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肩手疼痛,改良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手指尖至第一腕横纹的体积(ml)的差值评价手部水肿。结果2组治疗后肩手疼痛、FMA评分、手部水肿及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且利于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主要症状、可能诱发因素,与卒中类型、病变部位及病灶大小的关系等临床特征及对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23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506例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和同期接受康复治疗不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50例,比较康复治疗3个月前后Barthel指数和上肢FMA评分的变化,以观察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区别。结果:本组1123例卒中患者中合并肩手综合征506例,发生率为45.06%,其中出血性卒中273例,缺血性卒中233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卒中后5个月内发生肩手综合征占75%,5个月后发生的占25%。主要症状为患侧肩手疼痛445例,肩关节活动受限405例,手及腕部肿胀380例,患肢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改变369例,患侧手指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91例。伴有抑郁、焦虑228例,占45%。可能诱发因素为肩关节半脱位、患侧上肢痉挛和患侧上肢过度牵拉。两组康复治疗前后的Barthal指数和上肢的Fugl-Meyer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HS多发生在脑卒中病后5个月内,1~3个月发病居多。主要症状为患侧肩手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手及腕部肿胀、患肢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改变,常伴有抑郁、焦虑。能够严重阻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易发生肩关节并发症,肩关节并发症包括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以肩痛最常见.2007年8月至今笔者对27例脑卒中合并肩关节疼痛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关节疼痛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0%~70%的脑卒中患者因肩袖肌群肌张力下降,同时在重力因素影响下,肩关节囊松驰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在被动活动肩关节之后或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可使原本脱位但不疼痛的脱位关节软组织损伤,出现牵拉感或难忍的"跳痛",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日常活动能力(acti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下降,进而可使肌肉萎缩,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在并发肩-手综合征时,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肩手综合征[1]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运动受限、患侧手部肿胀疼痛并有血管运动性变化和肌肉萎缩,严重患者可有静息性肩部自发痛.肩手综合征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障碍.为了预防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我们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因上肢水肿,肩部及上肢疼痛或肩关节脱位等因素影响活动,对康复训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患侧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持功能锻炼,残存的功能将受到限制或者消失,造成患侧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进展进行总结,以期探索该病适宜临床推广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琴  鱼东海 《农垦医学》2007,29(4):281-28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肩-手综合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以预防肩-手综合症的发生.治疗3月后评价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降低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②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的恢复.③患者家属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尽早综合康复可减轻肩-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主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肩和手的关节出现浮肿、疼痛及肩关节脱位,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活动困难等症状[1]。引发肩手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多发于卒中后3个月内.中风后发病率是12.5-61%,是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患侧上肢疼痛及血管运动障碍为主,治疗不当可致皮肤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恢复困难.本文利用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9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低频治疗、中药熏蒸、肩吊带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态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进行评定.结果 96例患者经过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显效62例(64.6%),有效30例(31.3%).治疗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4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在脑出血或脑梗塞后患侧上肢的肩肿带和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此综合征,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我院从2004~2005年,采用强的松龙、维生素B12、曲马多合剂局部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shoulder-hand dyndrome afer stroke,SHSAS)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侧上肢的肩、手、腕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血管运动障碍所致的手背部甚至上肢皮肤发红、发绀、皮肤温度增高、肿胀,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0%。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障碍。本研究通过对168例肩-手综合症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旨在提高肩-手综合症患者家属的照顾水平及配合程度,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护理介入及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通过矫正肩胛骨姿势、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和张力、保持肩关节全范围无痛性被动活动等措施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明显减少,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介入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发展的关键,能很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扁周炎,又称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漏肩风.是50 岁以后的年龄好发和常见病;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长期慢性劳损所致的无菌性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受风寒侵袭后,长期肩关节周围疼痛,肩耾关节活动受限,出现肩部肌肉痉挛和萎缩.疼痛时可向颈部或背部放散,尤其夜间,肩部疼痛加重,患者不能入睡.患侧手背触不到健侧肩关节,触不到头颈,患侧手系不上裤带,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X线检查患侧肩关节骨质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6.
低周波对偏瘫肩关节疼痛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柳  李莹 《广西医学》2007,29(8):1259-1260
肩关节疼痛是偏瘫早期较为常见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伴随症状.国外曾有统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51%有肩关节疼痛[1],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其上肢功能的改善将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在BrunnstromⅢ级以下[2].我科于2006年对19例偏瘫肩关节疼痛住院患者进行低周波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用高频超声测量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肉厚度,提供肌肉结构定量数据,与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评估高频超声在肩手综合征康复干预效果中的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美国NINCDS中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2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由于脑卒中后神经、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在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部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后期皮肤和肌肉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发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的主要病证之一。近2a来,我们采用电针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前后比较,2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疼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与关节松动术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卒中上肢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对1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病3个月后上肢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肩痛发生率16.46%,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8.86%,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 16%.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适当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减轻其上肢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