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TG) 与肾素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治疗心肌缺血时的改变.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察EECP治疗时缺血心肌、肾脏、肺脏和主动脉处肾素活性的改变.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组织中ATG与肾素mRNA的表达.结果 反搏组缺血心肌肾素活性明显低于缺血组[(2.36±0.59) ng·ml-1·h-1对(3.21±0.67) ng·ml-1·h-1,P<0.05].反搏组缺血心肌中ATG、肾素以及主动脉肾素mRNA也明显低于缺血组(0.56±0.16对0.71±0.15,1.12±0.16对1.37±0.22,P<0.05;0.96±0.11对1.18±0.18,P<0.05).结论 EECP能通过抑制心血管肾素mRNA的表达来抑制肾素活性,同时对ATG mRNA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EECP抑制心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从而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我急性心肌缺血犬循环及局部组织中血管张素转换酶(ACE)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脉 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徨及局部组织ACE活性。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时循环ACE持续上升,165min时,上升幅度趋于平缓,经反搏治疗后60min,未见对ACE有影响,120min时AC E睛降,但仍高于下沉水平。局部ACE在缺血时均被激活,反搏120min后,各组织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ECP)治疗时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方法: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观察缺血与ECP治疗时缺血心肌和主动脉壁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改变,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血管紧张素原与肾素mRNA的表达。结果:反搏组缺血心肌肾素活性、AngⅡ水平和主动脉壁AngⅡ水平都明显低于缺血组。反搏组缺血心肌中血管紧张素原、肾素以及主动脉肾素mRNA也明显低于缺血组,其中,除缺血心肌肾素mRNA外,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ECP能通过抑制心血管肾素mRNA的表达来抑制肾素活性,还对血管紧张素原mRNA有抑制作用,造成心血管局部AngⅡ的降低,这可能是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原(ATO)与高血压病发病密切相关。有报道其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妊娠高血压发病有相关性。ATO的合成受多种激素如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的调节。ATO水平与血压高度相关。ATO基因变异可对血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人体生理及病理作用认识的深入,由遗传决定的该系统的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作为体内唯一的血管紧张素前体,其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ECP)时犬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能激活缺血区心肌、主动脉处肾素、ACE和AngⅡ,除缺血区心肌肾素外,ECP抑制缺血区心肌与主动脉处三者。缺血还能激活对循环RAS影响较大的肾脏与肺RAS,反搏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缺血与反搏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血管局部AngⅡ水平有关。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局部RA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变呈相关关系,即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和能抑制局部RAS有关,这可能是它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 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和凋亡、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病及其防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reninangiotensinsysteminhibitor,RASI)能比较成功地降低血压及减轻靶器官的损伤[1~ 3 ] 。本文拟就RASI近几年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1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为肾素底物 ,是一种球状糖蛋白 ,由两条肽链组成 ,其中一条肽链氨基酸末端为门冬氨酸的 14个氨基酸。肾素是由肾脏球旁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在其它组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从分子水平研究血管紧张素原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所有外显子和5′非编码区的一个682bp的片段,结果发现15个明显的分子变异,包括该基因5′侧区的5个核苷酸系列替换和10个沉默及错义变异,表明该基因某些特定的分子变异与高血压病存在连锁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一重要发现及有关分子遗传学基础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和基础研究者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戒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阻断剂都发现它们有抗心肌缺血效应,由此而推断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此状态下有可能激活,然而,有关心肌缺血后心肌局部RAS成分完整变化的研究特别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至今鲜有报道。我们的研究表明,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缺血可以引起心脏局部RAS组成成分血管紧张素原(ANG)、肾素(Renin)和转换酶(ACE)基因表达上调,导致它们相应的蛋白质成分水平上升,最终其使其效应物质血管张素Ⅱ(AngⅡ)浓度在局部组织中升高。但是,再灌注后心脏局部此表达过程并没有进一步升高。反而有所下降。提示缺血造成的RAS激活是一过性的,比较短暂,再灌注可能不是引起RAS表达增高的因素。心脏局部RAS这种短暂表达究竟有何生理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ngiotensinogen,AGT)第2外显子M235T等位基因的变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正常人群及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基因在EH中的发病作用。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95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h点均为上调,在24h、36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早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清中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2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36 d共36 h的长程增强型体外反搏.分别于分组饲养前、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留取3组动物静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AOPP浓度,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血清hs-CRP浓度.结果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经高脂饲养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血清AOPP和hs-CRP浓度在分组饲养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与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AOPP和hs-CRP浓度较正常饲养组同时期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AOPP浓度较高脂饲养组显著降低[(95.38±12.66)μmol/L比(128.46±12.55)μmol/L;(85.78±10.33)μmol/L比(158.22±16.32)μmoL/L,P<0.05];且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hs-CRP浓度较高脂饲养组也有显著降低[(0.47±0.14)mg/L比(0.62±0.32)mg/L;(0.47±0.16)mg/L比(0.59±0.43)mg/L,P<0.05].结论 AOPP和hs-CRP参与了高胆固醇血症猪的发病过程.长程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轻机体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性反应过程,从而阻止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血管对剪切应力各频率分量的影响。方法对17条开胸犬实时测节其正常情况下、缺血1h、缺血1h后反搏1h、反博2h以及正常情况时不同反搏压力下头臂干处的血流量,计算出此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最变化。结果体外反搏使头臂干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急性心肌缺血和体外反搏可以使剪切应力的各频率分量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反搏压力大于一定程度时休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变体内血管剪切应力的低频分量。  相似文献   

14.

Aim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EECP) versus individual shear rate therapy (ISRT)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LEAD).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age: 73.1 ± 6 years) underwent EECP and ISRT, each daily over five consecutive days in a cross-over design with a 1 week resting period in between the two regimens. A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herapy experience. Oxygen saturation (SO2), relative hemoglobin amount (rHb) and blood flow (Flow) in the capillary-venous-system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skin wer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during all therapy sessions using the micro-lightguide spectrophotometer, also known as oxygen to see (O2C). The effects of EECP and ISRT on the renal function and skeletal muscles were evaluated using serial blood and urine tests.

Results

EECP therapy had to be terminated early before the end of the 5th session in 10 patients (55.6%) because of discomfort. Four patients (22.2%) experienced signs of critical limb ischaemia under EECP. The total score of the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 better tolerated) post-ISRT compared with EECP. Microcirculation monitoring revealed that ISR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O2, blood flow and rHb during the therapy. All three parameters remain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period after ISRT. The serum levels of creatin kinase and myoglob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EECP.

Conclusions

ISR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ver EECP in patients with LEA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小板膜流动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2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每次2 h,隔日1次,共计36 h的增强型体外反搏干预.分别于分组饲养前、反搏前、反搏中期(反搏进行18 d)和反搏结束(反搏进行36d)时留取3组动物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并用Caimi法检测血小板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P'.结果 与正常饲养组比较,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Chol和LDL明显升高(均P<0.05).3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在分组饲养前无显著差异(P>0.05);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与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正常饲养组同时期均有显著增高(均P<0.05);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高脂饲养组显著降低[P':(0.451±0.047)比(0.655±0.034),(0.561±0.043)比(0.723±0.050);脂质过氧化水平:(0.56±0.06)mmol/L比(0.88±0.07)mmol/L,(0.72±0.13)mmol/L比(1.23±0.11)mmol/L,均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血小板膜流动性阻遏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进程,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externalcouterpulsationEECP)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共469例,其中8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EECP组),另384例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72个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对EECP组81例(95%)和药物组350例(91%)成功进行了随访,两组在临床资料、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临床终点事件:EECP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8·6%比17.4%,P<0.05);EECP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18.5%比35.4%,P<0.01)。(3)超声心动图:两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相似,但复查时EEC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⑷冠状动脉造影:两组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患者数明显多于药物组(17.9%比5·1%,P<0.05),复查时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29±0.61)mm比(3.06±0.50)mm,P<0.05]和支架内最小腔径[(3.02±0.59)mm比(2.67±0.62)mm,P<0.01]均显著大于药物组。结论对于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预后和心功能,并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 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 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压、+dp/dtmax和-dp/dtmax;③头臂干血流量;④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内皮素-1(ET-1)的含量。 结果: 冠脉结扎1 h,缺血组和反搏组犬血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体外反搏2 h,反搏组犬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而反搏组犬的血浆和心肌ET-1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 结论: 体外反搏可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T-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