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KD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关系。方法对9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应用CDM,KDR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双盲法计数热点内血管测定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KDR在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质呈较强阳性表达,在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质内表达呈弱阳性,KDR表达与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R在乳腺癌细胞的高度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27例胃癌组织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然后行MVD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VD平均值为37.81±10.99(个/视野),VEGF阳性率为59.26%。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MVD、VEGF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浆膜层是否受侵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MVD值和VEGF表达密切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和肿瘤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并探讨VEGF和MV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 :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 5 0 60 % (4 2 / 83 ) ,MVD均值为 (3 0 1± 12 47)个 / 2 0 0倍视野。VEGF和MVD均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结论 :VEGF和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HER-2、VEGF和Ki67的表达。结果 HER-2、VEGF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69.4%、79.6%;HER-2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Ki67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VEGF和Ki67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中MVD记数为MVD为(47.9±8.7)。其中Ⅰ级、Ⅱ级和Ⅲ级膀胱癌MVD分别为(36.2±7.5)、(44.4±9.7)和(54.9±7.0);VEGF阳性率72.5%(29/40),Ⅰ级、Ⅱ级和Ⅲ级阳性率分别为43.8%(7/16)、85.7%(12/14)和100%(10/10)。正常膀胱组织MVD(13.4±7.8),VEGF表达为0%。结论MVD值和VEGF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磁共振征象与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为VEGF的影像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7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VEGF表达情况,分为VEGF高表达与VEGF低表达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以及术前MRI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多因素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中的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乳腺恶性肿瘤77例和良性肿块12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MVD,结果 乳腺癌和良性肿块患者血清VEGF无显著性差异;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血清VEGF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与良性肿块MVD差异有显著性;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MV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VD确实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而MVD测定必需组织病理标本,不能反复测定。监测血清VEGF不仅可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而且便于术后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增生状态和血清中VEGF的变化 ,探讨VEGF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 2 0只 ,每组 5只 ,随机分为 4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油酸损伤第 1天组、第 4天组和第 7天组。采用八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标记肺血管 ,显微镜下计数进行定量分析。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 急性肺损伤第 4天出现肺部微血管增加 ,与其他组比较P <0 0 5 ;随着急性肺损伤病程的延长 ,肺部微血管在增加后又降至基线水平。油酸损伤第 7天组与第 4天组比较P <0 0 5。油酸损伤第 1天血清中VEGF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损伤组第 1、4和 7天大鼠血清VEGF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肺损伤第 1天出现VEGF的升高 ,第 4天出现肺部微血管的增加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微血管的增生可能与血清中VEGF的增高有关 ,VEGF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肾癌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对 10例肾良性肿瘤、38例肾癌中 VEGF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肿瘤 MVD进行测定。结果 VEGF阳性率肾癌为 6 5 .8% ,肾良性肿瘤为 2 0 %( P<0 .0 1)。 、 期肾癌为 47.8% , 、 期肾癌为 93.3% ( P<0 .0 5 )。肾癌 MVD显著高于肾良性肿瘤 ( P<0 .0 1) , 、 期肾癌MVD显著低于 、 期肾癌 ( P<0 .0 5 )。随访 2年 :VEGF及 MVD均与肾癌预后有关。结论 VEGF及 MVD在肾癌的形成及浸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二者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术前化疗后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判断药物疗效,指导术后治疗。方法对术前化疗手术标本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和术前未化疗的对照组相比,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变软缩小、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异物肉芽肿形成等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CNA、CerbB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降低。ER、PR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前化疗在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活力,使瘤体缩小,增加乳腺癌保守治疗机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多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8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了MDR1-Pgp检测。结果显示Pgp在39例(67.24%)中有表达。Pg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PR及PCNA指数无显著关系。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Ⅲ级组Pgp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Pgp表达强度与GST-π表达有相关性的趋势(P=0.059).Pgp强阳性组的c-erbB-2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研究表明,在原发性乳腺癌中自然存在MDR1基因,分化差的乳腺癌MDR1-Pgp的表达率低,MDR1-Pgp的表达可能与GST-π和癌基因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化抗原簇蛋白133(CDl3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AC)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NAC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l33表达,观察NAC治疗前后CDl33的差异性。结果CDl33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存在明显相关性(P=0.023)。NAC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cCR4-cPR)达到82.4%(42/51),病理反应2级+3级达到54.9%,pCR31.3%(16/51)。CDl3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2);CDl33(+)在pCR方面明显低于CDl33(-)(P=0.035);病理1级者较2级或3级更易出现CDl33(+)(P=0.002)。CDl33(+)在NAC治疗后57.1%(20/41)高于NAC治疗前47.1%(24/51),NAC治疗前后均为CDl33(-)与病理反应有效率(2级)呈正相关关系(P〈0.001)。同样,经NAC治疗后,8例CDl33(4-)转为CDl33(-),其与病理有效率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9)。结论CDl33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标志物来预测NAC治疗乳腺癌的化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af-1和Ki67在乳腺癌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研究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86例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Raf-1和Ki67的阳性表达情况,其中包括68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组织标本.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Raf-1和Ki67的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和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等有关(P<0.001);新辅助化疗后Raf-1和Ki67的阳性表达较新辅助化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af-1和Ki67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值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P<0.001),新辅助化疗效果越好,Raf-1蛋白和Ki67下降越明显.结论 Raf-1和Ki67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影响Raf-1和Ki67的表达,新辅助化疗后应重新检测Raf-1和Ki67的表达,为后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GCDFP 15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 2 39例浸润性乳腺癌、2 1例导管原位癌、1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和 15 5例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单克隆抗体GCDFP 15染色。结果 浸润性癌总的阳性率为 4 8 5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非特殊类型 )为 4 1 3% ,包括Ⅰ级 5 0 %、Ⅱ级5 1 6 %、Ⅲ级 2 4 3% ,Ⅰ级和Ⅱ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Ⅲ级 (P <0 0 5 )。浸润性小叶癌表达率为 76 5 % ,阳性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P <0 0 1)。浸润性乳头状癌有 3 6例表达 ;黏液癌 2 4例表达 ;化生癌 1 4例表达 ;浸润性筛状癌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各有 1例均为阳性。导管原位癌表达率 81% ,明显高于浸润性癌 (P <0 0 1)。周围正常乳腺小叶表达率为 71 6 % ,明显高于浸润性癌 (P <0 0 1)。腋窝淋巴结内转移性癌有 4 10例表达 (40 % )。结论 ①正常乳腺小叶似乎在功能上和蛋白水平上与大汗腺有相同之处 ;②大汗腺分化程度与乳腺癌的进展和组织学分级成反比 ;③GCDFP 15是小叶癌非常实用的鉴别诊断抗体。  相似文献   

15.
方艳  姜原  秦乃姗 《上海医学影像》2013,(2):132-134,13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腺体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为乳腺癌并行NAC者16例,收集其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MRI图像,分别测量健侧乳腺乳晕后方实质(正常纤维腺体)的ADC值。对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正常腺体的ADC值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正常腺体的ADC值依次增高,分别为(1.56±0.35)×10-3mm2/s、(1.64±0.35)×10-3mm2/s和(1.75±0.33)×10-3mm2/s;其中NAC前与NAC第4个周期后、NAC第2个周期后与NAC第4个周期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腺体的ADC值与化疗进展周期数具有线性关系。结论乳腺癌NAC可使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升高,而这种效应可能随着化疗周期数增多而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制造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后,各治疗组分别施以电针、磁刺激和电针加磁刺激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VEGF及Flk-1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梗死灶周围VEGF和Flk-1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VEGF和Flk-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增强(P<0.05),尤以电针加磁刺激组为明显(P<0.01).结论电针或磁刺激治疗均可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和Flk-1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后脑损伤,促进脑功能的康复,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 11只。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电针组针刺百会和水沟穴 ,每天 1次 ,共 6次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k 1的表达 ;采用中医传感针测定脑组织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结果 :模型组梗死灶周围VEGF和Flk 1表达增强 (P <0 .0 5 ) ,脑组织局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1) ;电针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 ,VEGF和Flk 1表达增强 (P <0 .0 5 ) ,而脑组织局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 (P <0 .0 5 )。结论 :电针可以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Flk 1的表达和升高局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 ,从而减轻缺血后脑损伤 ,促进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反应基因-1(IEX-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后表达的变化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首诊首治并接受NCT的11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CT前后乳腺癌组织中IEX-1表达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分析其对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NCT前乳腺癌组织中IEX-1蛋白均阴性;NCT后,IEX-1蛋白阳性表达45例(40. 9%),阴性65例。生存分析显示,IEX-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DFS、OS均低于IEX-1蛋白阴性表达组(P均<0. 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IEX-1蛋白阳性表达为乳腺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HR=4. 921,95%CI=(1. 273~19. 018),P=0. 021]。结论乳腺癌NCT前后检测IEX-1有助于预后判断,IEX-1可能成为乳腺癌NCT疗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接受NACT、化疗后可手术的5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CT前后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Miler and Payne(MP)治疗反应评价方法评价术后乳腺癌组织的病理治疗反应水平,统计学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Ki67高表达组NACT后病理有效率(67.74%)高于低表达组(23.81%),Ki67表达明显下降组(65.52%)病理有效率高于轻度下降组(2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67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乳腺癌NACT的敏感性预测指标,NACT前后Ki67表达下降水平可作为评价化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76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行3周期FTC方案或AT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76例行3周期新辅助化疗后,FTC方案组有效率为57.5%(23/40),AT方案组有效率为86.1%(3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化疗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含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其中吡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方案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