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细胞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心肌肥厚时,心肌细胞的膜电容增大;L型Ca^2+流和T型Ca^2+流等内向电流增大;延迟整流K^+流和瞬时外向电流等外向电流减小,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时延长。L型钙通道失活电压向正的方向移动,Ca^2+窗流增大,使早期后除极化增强。Na^+-Ca^2+交换电流加大,使迟发后除极化增强。  相似文献   

3.
心肌M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M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临床意义鲁端M细胞(midmyocardialcels)是指位于心室肌中层一组独特的细胞亚群,近年来被发现其与其他部位的心室肌细胞有着完全不同的电生理特性,因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1~4]。自从1991年Sicouri和Ant...  相似文献   

4.
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病变直接表现为心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尽管窦房结细胞本身氧耗低,代谢不活跃,但缺血缺氧仍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窦房结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外来性)和器质性(内在性)疾病[1]。前者主要由于药物、激素及自主神经因素引起SAN功能失  相似文献   

5.
M细胞—电生理性质独特的心室肌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心室肌M细胞的独特电生理特性及共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电图复极波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窦房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其组织结构为非均一性、并且中心和周围细胞形态及电生理特性有很大差异。本文阐述了窦房结的组织结构、电耦极子、传导速度、空间常数、动作电位激动顺序;窦房结细胞外电位、起搏点迁移、细胞的电学非均一性、各种离子电流以及模型与假说。  相似文献   

7.
窦房结是哺乳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界嵴和上下腔静脉之间,由许多形态大小各异、自律性高低不同的细胞组成.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窦房结内部存有较大的异质性,近几年关于窦房结细胞异质性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家兔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及电生理异质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郭斌  迟兆富 《山东医药》1999,39(19):39-40
GBS分为急性GBS(经典型或AIDP)、慢性GBS(CIDP)和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神经病(A-MAN或GBS的轴索变异型)。下面分别叙述其电生理改变。1 急性GBS急性GBS的电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运动及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F波潜伏期和H反射潜伏期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多在正常范围。针电极肌电图示少量失神经电位(正锐波、纤颤电位),运动单位数目减少动单位电位时程长,波幅高,大力收缩时呈混合相或单纯相。总的来说,F波潜伏期和H反射的异常率较运动神…  相似文献   

9.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6):415-415
由世界心脏病大师Zipes领衔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李学斌主译的《心脏电生理:从细胞到临床》隆重面世。全书共涉及120个心律专题,由120位世界顶级专家执笔,堪称心律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 0 .2 %~ 0 .3% ,6 0~ 90岁年龄组发病率增至5 %~ 9% [1 ] 。新近 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 AF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病死率增加 [2 ] 。 A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可能为非单一机制 ,普遍认为持续性 AF是由于心房内的多子波折返 ,每 1个折返环本身都在不停地改变其大小及传导方向。近年来 ,在 AF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 ,两个方面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发现部分 AF起源于心房内某些部位如肺静脉口…  相似文献   

11.
窦房结是哺乳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界嵴和上下腔静脉之间,由许多形态大小各异、自律性高低不同的细胞组成。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窦房结内部存有较大的异质性,近几年关于窦房结细胞异质性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家兔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及电生理异质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模拟心脏电生理研究始于 6 0年代早期 ,近二十年发展迅速 ,1991年Malik等[1] 检索了Medline中有关计算机模拟心脏方面的文章 ,其总数是过去二十年所有相关文章总和的三倍 ,比心血管病学研究总增长速度还快。计算机模拟心脏的研究主要分两大类 :电生理模拟和非电生理模拟。非电生理模拟是指心脏机械运动和血液动力学模拟。这里主要综述心电生理模拟的进展。1 心脏电生理模拟的分类  心脏电生理模拟根据模拟的原理不同 ,大体上分三大类[2 ] :非传播性模型 ,双域模型和建立在惠更斯原理上的模型。非传播性模型把心脏电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arshall韧带(ligamentofMarshall, LOM)内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组织块酶解法分离犬LOM内单个心肌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直接比较细胞形态;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 (APD90,APD50 )和振幅 (APA),测量ICa,L、Ito、IK1、IK、INa等离子电流密度。结果 LOM内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心肌细胞:一种为短矩形,另一种为长杆形,两者的长宽比分别为 2 .99±0. 95和 12. 05±2 .41,P<0. 01。两种形态细胞均表现为快反应动作电位,短矩形细胞的APA(mV)、APD50 (ms)和APD90 (ms)均小于长杆形细胞,分别为 80. 02±3 .68比 91 .72±7. 56、69 .62±6 .33比 83. 14±3 .66和 107. 55±4 .25比 144. 00±5 .15,P<0 .05。两种细胞的INa、ICa,L、Ito、IK1等离子的电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arshall韧带中肌细胞呈现两种形态,并且在动作电位及许多离子电流密度上存在差异,两者的细胞电生理呈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A、B(GA、GB)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乳头肌动作电位。灌流模拟缺血液造缺血模型以及在低钾台氏液中加入氯化铯灌流诱发延迟后除极(DAD)模型。观察GA、GB在生理、缺血状态下对乳头肌动作电位各项电生理参数以及DAD的影响。结果:生理条件下10^-6mol/LGA、GB使APD50分别缩短9.1%和6.2%;APD90分别缩短8.4%和5.9%。缺血状态下APD明显缩短、APA减小、RP及0期Vmax减小(P<0.05-0.01)。GA、GB可延缓和减轻缺血引起的上述变化(P<0.01),GA、GB可降低DADA的发生率(P<0.01)。结论:银杏内酯A、B有缓解和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并可阻抑D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阈下条件电刺激在临床电生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阈下条件电刺激对心脏的抑制、总和电生理作用及其测定方法;并对其在阐明心律失常机理、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定位方面的可能作用及其特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雷  邓世良 《山东医药》2001,41(16):54-55
电生理检测对臂丛损伤的范围、部位、性质与程度均有重要诊断价值。其检查方法和顺序概述如下。1 臂丛神经肌电检查1.1 上肢五大神经 (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 )支配肌。1.2 臂丛束支配肌  1外侧束 (胸大肌锁骨部 ) ;2后束 (背阔肌 ) ;3内侧束 (胸大肌胸肋部 )。1.3 臂丛干支配肌  1上干 (冈下肌 ) ;2中干 (背阔肌 ) ;3下干 (胸大肌胸肋部 )。1.4 臂丛根支配肌 即前锯肌及颈椎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测定所检肌肉的神经传导功能、潜伏期状况。所检肌肉放松时有自发电活动存在 ,重收缩时 (最大用力时 )无动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房室交界区组织的电生理特性和组织学特点.探讨该部位组织在房室结折逅性心动过速(DAVN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家兔16只,雌雄不拘,体重1.5~1.8kg,猛击头部致昏,迅速取出心脏,浸泡于O2饱和的冰台氏液中,取房室交界区组织置于灌流槽内,以台氏液恒速灌流,温度保持在35℃±1℃。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细胞动作电位。标本由放置于终末嵴中下部的双极银丝电极起搏,用电子刺激器产生方波脉冲,渡宽2ms,强度为1.5倍阀值,基本刺激周长400ms。动作电位信号经微电极引出,输入微电极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双线示波器显示并拍照。微电极记录在房室交界区多个部位进行。对记录到有典型特征动作电位的部位,将微电极尖端折断留在原处作为标记,取该部位小块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所有标本的Koek’三角区由均可以记录到3类不同形态特征的动作电位,即AN区、N区及NH区动作电位。此外,有13例标本在沿三尖瓣环的一狭长区域里,可记录到N区细胞样动作电位,这一区域自Koch中部向后延伸,经冠状静脉窦口下方继续向后,到达终末蝽。部分标本的三尖瓣瓣膜上也记录到了N区细胞样动作电位。对应的组织学检查示:所有标率的Koch’三有中,N区细胞样动作电位处的细胞类型主要为P细胞,此处为房室结本身所在地。沿三尖瓣环的狭长区域里,虽然记录到N区细胞样动作电位.但未见到P细胞,此处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与心房肌相似。三尖瓣瓣膜上可见到P样细胞。结论房室结以外的一些区域可记录到N区细胞样的动作电位;部分区域的组织学与电生理捡查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三尖瓣瓣膜上可以记录到N区细胞样动作电位,组织学检查证实此处有P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 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态,离子流强弱以及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的反应性存在不同,称为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Electrophysi-ological Hetergeneity).这一现象的发现和研究,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并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1 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Sicouri等在离体研究中发现,位于犬心外膜下深层至心内膜下深层即室壁中间层的心肌细胞(midmyocardium cells)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称之为M细胞(M cells).其与心外膜心肌细胞和心内膜心肌细胞构成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解剖基础.M细胞主要分布于心室游离壁外膜下和内膜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平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89,29(9):46-47,5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大部分病人平时健康,发作PSVT时可出现心悸、胸闷,严重者可致低血压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室率在140~200次/分,律规整。一、PSVT的发生机理近年来,随着心内记录和程序刺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PSVT的发生机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主要发生机理为:①异位激动点兴奋性增高,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