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告了1990年在广东省台山农场上川岛、罗浮山和深圳平湖部队营区,用顺式氯氰菊酯25mg,ai/m~2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在台山农场浸帐后4个月,蚊虫密度下降率仍达97.7%。在深圳平湖,浸帐后4个月内无一疟疾病例发生。结果说明奋斗呐浸泡蚊帐县有较长时间的灭蚊效果和防疟作用。 相似文献
3.
1900年夏,在扬州市郊,利用特建的实验小屋,以牛为引诱动物,进行了凯素灵胶悬剂浸泡蚊帐对侵入室内蚊虫毒杀和兴奋驱避作用的研究。按40mg ai/m~2处理1~84天后,结果表明对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毒杀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对外逃蚊虫上,而对留存在室内的蚊虫,毒杀效果持久、稳定,试验期间,留存室内的中华按蚊的死亡率均达80%以上,结果优于三带喙库蚊和同等剂量的溴氰菊酯乳剂。结果还表明,侵入处理小屋蚊虫数比对照小屋减少,窗阱外逃率大大高于对照小屋,说明凯素灵胶悬剂浸泡蚊帐,对蚊虫具有兴奋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介蚊虫分析生物化学是近年来所重视的研究领域与课题,为促进我国蚊虫分析生物化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者较系统介绍了媒介蚊虫分析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脂肪与脂肪酸的分析、糖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酸、表皮碳氢化合物、激素、酶类等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析研究概况,并对我国在蚊虫分析生物化学方面的成就作了介绍。同时对我国媒介蚊虫分析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发展方向等提出一些建议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媒介蚊虫染色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蚊虫染色体的研究,对蚊虫的种群分类以及研究蚊种抗药性产生的可能性与机制等,都有重要意义。早在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展开了媒介蚊虫染色体方面的研究,1980年以来,日益受到国内有关学者的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蚊虫染色体的重组,确实影响蚊媒传播疾病的机会与能力,甚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控制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营区的蚊虫密度,降低疟疾、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室外采用灯诱法、帐篷内采用吸蚊器捕捉法采集蚊虫,评价综合灭蚊措施的防灭蚊效果。结论采集发现,伊蚊属未定种占43.3%、按蚊属未定种占17.9%。通过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营区外环境蚊密度下降58.6%-72.4%;帐篷内蚊密度控制0-2只/帐篷。结论综合防治措施能做到将帐篷内蚊密度控制在基本无蚊,但外环境孳生水体较多时,对有效控制蚊虫密度存在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7.
8.
我国蚊虫与蚊媒病研究现状I.蚊虫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瞿逢伊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2):162-165
本总结近年国内外蚊虫分类研究新进展,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蚊科》基础上,提出对属、亚属、种(亚种)级水平上的修订和调整建议。迄今我国蚊类最新记录为21属49亚属384种(亚种),在数量和内涵上较有均有变化,应当引起蚊类工作的注意。并对我国重要蚊媒--赫坎按蚊复合体(An.hyrcanus complex),大劣按蚊复合体(An.dirus complex),微小按蚊复合体(An.minimus complex),多斑按蚊复合体(An.maculatus complex)成员种(型)鉴别研究进展作评述。蚊媒分子鉴别技术对澄清混淆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蚊虫不仅叮刺吸血、骚扰人类 ,而且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多种蚊媒疾病[1] 。化学防治目前仍为蚊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化学杀虫剂的长期、大量、广泛应用 ,使蚊虫抗药性迅速发展 ,成为蚊虫防治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研究表明 ,蚊虫体内酯酶活力增加是蚊虫产生抗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2 ] ,随着人们对酯酶活力增加的生化机制及分子机制的逐渐认识 ,酯酶在蚊虫抗药性检测及抗药性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亦取得明显进展。1 在蚊虫抗药性机制中的作用生化机制 :蚊体内酯酶是对杀虫剂解毒的重要水解酶之一 ,它普遍存在于蚊体内各… 相似文献
11.
12.
<正> 1997年,在随行“兰西拉光缆工程”施工部队的卫生防疫保障期间,为了提出防制意见,我们对格尔木市郊进行了蚊虫状况调查,结果如下:1 自然概况 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东至大格勒乡与都兰县诺木洪乡接壤,西跨甘森与茫崖镇分界,南到昆仑山至玉树州曲麻莱县、治多县相接,北邻伏沙梁与大柴旦相望,海拔2830m,地形西南高,东北低,自然坡降6~8‰。,总面积约6.08万km~2(不含代营的唐古拉山乡),人口约6.2万,加上驻军和临时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东微山和东平湖区不同生境中传病媒介蚊虫群落分布,为蚊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滨湖区的湖泊、稻田、村庄三种蚊虫生境里分剐设立监测点,用幼虫勺采集不同水质蚊蚴,丰定量法记录其密度;采用人帐诱蚊法通宵捕蚊,分类记录所捕的全年成蚊数量。结果湖泊和稻田均是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孳生地,淡色库蚊主要辈生于村庄里的积水;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在湖泊监测点构成比为24.47%、63.15%、9.130%,在稻田为15.55%、74.82%、9.64%。在村庄为3.25%、13.48%、82.12%。结论滨湖不同生境主要蚊媒种群分布不同;蚊媒防治应采用与生境相适应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83年5月、1984年和1989年8月,在瑞丽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5种100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15.
三年来抗性结果:溴氰菊酯对淡色蚊蚊幼的LC_(50)为0.0008—0.0017ppm;氯菊酯为0.0063—0.0191ppm,二者呈上升趋势。而敌敌畏为0.9978—0.1789ppm,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竹县蚊虫种类及其活动规律。方法采用栖息蚊虫捕获法、幼虫吸管法和幼虫勺舀采集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2 943只,蚊幼(蛹)6 660只;经鉴定为4属7种,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蚊虫4月份开始出现,随气温上升而迅速增加,以8月份密度最高(人房卧室20.12只/(人工·h),牛棚218.76只/(人工·h),以后缓慢降低,11月份停止活动;成蚊雌、雄之比为22.93∶1;人房卧室成蚊以23:00和次日1:00活动最活跃,牛棚蚊虫以21:00和次日3:00活动最活跃。结论基本了解了大竹县蚊种及孳生地、人房卧室、牛棚的蚊虫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制订预防蚊媒疾病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公共卫生和农业上的长期大量应用,导致蚊虫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病媒疾病的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研究表明代谢抗性是蚊虫抗性中主要的抗性机制之一,其中细胞色素P450作为代谢抗性相关酶类中重要的酶系家族,参与了蚊虫内源及外源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和代谢。细胞色素P450介导蚊虫代谢抗药性的酶系主要是CYP6、CYP9和CYP4家族。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蚊虫全基因组水平抗性基因及抗性机制取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CYP被发现和证实与蚊虫的抗药性相关,并且应用于相关病媒控制及抗性管理中。本综述介绍了CYPs在蚊虫代谢抗性方面的基础研究情况,以及在蚊虫防治及蚊虫抗性管理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方法:在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蚊,用C6/36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班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通州地区蚊虫的调查,室内有蚊科4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三带喙库蚊次之。调查结果证实了本地区虫媒病的季节分布与室内蚊虫季节消长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5%奋斗呐可湿性粉剂室内滞留喷洒持效期达60天后,蚊虫出度下降率仍达94.23%,并有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