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建华  黄壮士  付东宏 《重庆医学》2012,41(23):2422-2423
目的评估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已确诊的22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3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至左颈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对照组92例采用全胃行颈部吻合术。观察两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早期心肺并发症、胸胃综合征、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结论行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符合解剖及生理要求,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县级医院及笔者在北京301医院进修期间使用国产GF-1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连续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6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的体会。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食管癌38例,贲门癌22例。切除癌肿后,食管胃端侧全层内翻吻合均用吻合器完成,并用胃壁组织包埋吻合口1周。术后4例胸内出血、呼吸机能不全、胃排空障碍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除1例吻合口狭窄可能与吻合器本身有关外,其余并发症与吻合器无因果关系。临床体会:用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省时等优点,其效果明显优于手工吻合,是预防吻合口瘘,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对392例食管癌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0.5%),均经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7例(1.7%),经食管扩张或支架好转。结论: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吻合器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食管胃吻合时管状吻合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食管癌患者作食管癌根治术并用管状吻合器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经验.结果:术后吻合口瘘2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经扩张后好转.结论: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使用管状吻合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990~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用国产GFⅠ型消化道吻合器吻合,共发生吻合口瘘10例,均为早中期瘘,经再次进胸行吻合口重建术,9例治愈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50~70岁。10例胸内吻合口瘘,其中弓上吻合口瘘6例,弓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早期瘘6例,发生于术后3天以内,中期瘘4例发生于术后6~14天。瘘的治疗及效果:6例开胸后再次游离胃及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4例开胸后直接行瘘口修补术,其中1例原瘘口修补术后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励新健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539-540,554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8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全胃行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行管状胃右胸内吻合16例,颈部吻合21例。对照组行全胃行移至胸膜顶吻合22例,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27例。对照组胃长度、切除胃小弯淋巴结数均小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胃长度、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减轻了胸胃综合征症状和反流,提高了患者的生治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使用国产GF-I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连续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30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的经验。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食管癌191例,贲门癌109例。切除癌肿后,食管胃端侧全层内翻吻合均用吻合器完成,并用胃壁组织包埋吻合口一周。术后,12例患者发生胸内出血、呼吸机能不全、脓胸、胃排空障碍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除2例吻合口狭窄可能与吻合器本身有关外,其余并发症与吻合器无因果关系。经验表明,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朐内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省时等优点,其效果明显优于手工吻合,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手段之一。近7年间,本科用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745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与1979年以前的手工吻合组比较,吻合口瘘发生率下降4.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例数,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00%(40/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制作管状胃、手术时间和术后第2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外翻吻合术在治疗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6例食管癌行食管胃颈部单纯宽边外翻吻合术.结果 术后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1.37%,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0.68%,胃食管反流3例,发生率2.05%.结论 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外翻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是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进胸食管癌根治术中保持弓上胸膜完整的左颈部管状胃食管圆形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的临床价值。方法术中不破坏主动脉弓上三角区纵隔胸膜,手指钝性分离纵隔胸膜下方的胸上段食管,食管及管状胃经此径路上提至左颈部,管状胃完全置于食管床,于颈部行食管、管状胃端侧圆形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 4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左胸、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无围手术期乳糜胸、呼吸困难、胃潴留及严重胃食管反流,全组食管切缘均无癌组织残留。结论保持弓上胸膜完整的左胸、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吻合器应用于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颈部吻合口重建。方法用颈部吻合器对147例食管癌患者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重要手术步骤: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应用及注意事项,胃及食管胃吻合口置于食管床。结果147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出血、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4个月,失访26例,死亡18例。结论颈部吻合器应用于食管胃吻合性能可靠,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少,增加了颈部吻合的标准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300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优缺点和技术要点。方法:复习近年在我科接受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300例患者的病史,记录所发生的并发症和有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全部采用吻合器重建食管。术后吻合口瘘8例,吻合口出血2例,胸腔出血1例,乳糜胸1例,吻合口狭窄4例。除1例吻合口瘘死亡外,其余均康复。结论: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技术要点包括食管的完整切割、吻合器的旋钮松紧适度、切除的胃圈面积足够大。吻合器对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相对低,并且耗时少、创伤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国产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4 1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弯管形吻合器行机械吻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 ,吻合失败 9例 ,发生并发症 2 6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 0 75 %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4 83%。结论 机械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熟练掌握国产吻合器的使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次性国产吻合器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食管癌和贲门癌205例患者随机分为吻合器组,手工吻合组。吻合器组患者术中应用常州WH-Y型一次性圆型吻合器吻合,手工吻合组常规手工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率。结果吻合器组平均手术时间102.5min,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率为0.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国产吻合器吻合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宋超  梁吉振  汪强 《吉林医学》2012,33(28):6131-6132
目的:总结管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36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B型一次性管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1.36%);吻合口出血3例(0.81%);胃食管返流3例(0.81%)。结论: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管型吻合器的应用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且可靠、安全、省时,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改进与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不同吻合方法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比较吻合器吻合和不同手工吻合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吻合手术时间较手工吻合组均显著缩短(P<0.01),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死亡率,手工吻合组1分别为14.1%、25.4%、2.8%,手工吻合组2分别为:6.3%、13.8%、1.3%,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0%、3.2%、0.8%。结论随着颈部手工吻合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吻合器的应用又进一步完善了颈部吻合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颈部胃食管吻合术中管状吻合器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改进颈部胃食管吻合时管状吻合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作食管癌根治术并用管状吻合器进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吻合的技术要点包括用荷包钳作荷包后将食管残株黏膜与肌层缝合固定数针;用卵圆钳扩张后放入抵钉座,先经胃后壁引入胃内,再在颈部将吻合器主件经胃前壁切口插入胃中与之结合完成吻合.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1例,经口扩张后好转.结论改进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后,颈部胃食管吻合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机械吻合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1984~ 1994年间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病例 ,比较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手工组缩短 ;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死亡率 ,机械吻合组分别为 3.3%、0 .7%和 3% ;手工吻合组分别为 7.2 %、1.3%和 4.6 % ;轻、中、重度吻合口狭窄 ,机械吻合组分别为 2 .3%、2 .6 %和 0 .9% ,手工吻合组分别为 3%、4.5 %和 1.5 %。结论 机械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效果优于手工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食管、贲门癌切除5084例,发生吻合口瘘217例,发生率为4.3%,死亡率为38.2%。自1979年11月30日以来,应用手法吻合,北京Ⅳ型、上海GF-1型吻合器及腔内弹力环扎共行食管胃吻合术1790例,吻合瘘口的发生率分别为3.2%,2.2%,3.2%,5.1%。对新技术预防吻合口瘘的作用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吻合器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胃器械吻合法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6例高龄食管癌(49例)和贲门癌(27例)患者施行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手术中施行消化道器械吻合,术后观察吻合口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1.32%),吻合口出血2例(2.63%),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食管切缘癌残存3例(3.95%),行放射治疗和保守治疗。随访1~3 a,并发吻合口狭窄4例(5.26%),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9.21%(7/76)。1 a生存率80.2%(61/76),3 a生存率55.3%(42/76)。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器械吻合安全快捷,但应注意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切缘癌残留等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