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HBsAg健康携带者的免疫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_sAg健康携带者的免疫治疗观察江南无线电厂卫生所(215002)殷志明多数文献报道,慢性HBsAg携带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正常,其表现为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植物血凝素应试正常。但是,健康携带HBsAg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也就是对HBV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HBVDNA,HDVRNA原位杂交及HBsAg,HBcAg四标记研究(摘要)研究生杨耘导师和映藻(昆明医学院病解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慢性肝病,乙肝病毒,丁肝病毒,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36R512.6以特异性、敏感性较...  相似文献   

3.
AFP对HBsAg阳性或阴性患者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淮阴市传染病医院刘宗良,张尔康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慢性肝病本文对我院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HC)和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研究在HB-sAg+和HB...  相似文献   

4.
用PCR技术检测48例肝病患者,55例非肝病患者血清HBVDNA,ELISA法检测其血清五项标志物,肝病组PCR阳性率为31.3%,非肝病组PCA阳性率为11.4%。HBsAg、HBcAb阳性组HBV-DNA100%阳性;HBsAg、HBcAb阳性、HBeAb阳性或阴性组HBV-DNA阳性50%;单项HBsAb阳性组HBVDNA阳性20%;五项标志物全阴HBV-DNA阳性4.7%。结果表明,PCR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但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不宜取代。  相似文献   

5.
采用ELISA法对非肝病组405例和504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抗-HCV检测。结果非肝病组抗-HCV阳性率为3.0%(12/405),肝病患者为29.6%(149/504)。证实本区域在非肝病组中存在较高的HCV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肝病患者中HBsAs阴性者的抗-HCV明显高于HBsAg阳性者(P<0.01),且抗-HCV阳性率、HBsAg与抗-HCV双阳性率均随肝病的严重化程度而增加,提示HCV感染在肝病的慢性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且HCV与HBV混合感染对肝病的病程及转归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纯化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免疫山羊,取其脾脏及淋巴结经匀浆透析法制备HBsAg特异性转移因子(HBsAg-STF)。在体外观察了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正常人。HBsAg-STF可明显促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正常转移因子(NTF)对其作用则不明显。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处于抑制状态。特异性转移因子可解除或缓解这种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22例各型肝病患者用ABC法同时检测肝内HDV及HBV抗原。结果显示,HBsAg和/或HBcAg检出率为27.87%(34例),其中HBcAg为13.22%(16例),HBsAg为18.18%(22例),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HDAg检出率为4.92%(6例),这6例丁型肝炎血中均检出HBsAg和抗一HBc,为慢性肝炎.在重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内未检出HDAg.说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仍以HBV为主,HDV感染率明显低于欧美,HDV感染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合并HDV感染时易使病程慢性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4小时、16小时微量释放细胞毒法监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对K562细胞及PLC/PRF/5细胞杀伤活性及某些影响因素。实验提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健康人。rIL-2可明显增加健康人NK细胞活性,但对HBV感染者NK细胞增强作用不明显。HBsAg、rHBeAg和rHBcAg均可明显抑制NK细胞活性,并有剂量依赖性,加入外源性rIL-2仍不能纠正。提示HBsAg、rHBeAg和rHBcAg可通过某种机制阻抑rIL-2与NK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抗HCV调查袁锦丽(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抗HCV;HBsAg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以了解本地区肝病...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广东珠海市红旗医院魏常清医生问“HBsAg、HBsAb、HBeAg及HBeAb均为阳性如何解释”。答 :HBsAg和HBsAb共存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同时检测出HBsAg与HBsAb确实十分少见 ,但并非不可能。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约 3%~ 5 %可出现HBsAg和HBsAb共存。出现HBsAb并不表明HBsAg的清除和感染的恢复。可能由于 :①前后感染两种亚型HBV ,或HBsAg与其抗体之间仅有低亲和性反应 ;②S基因变异 ,其编码的HBsAg抗原性改变 ,原型HBsAb不能将其清除 ;③IFNα治疗中出现…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sAg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抗HBs及抗HBc双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数,分别为3/9、3/10及5/22。结论:在HBsAg阴性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相当部分仍系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肝病患者合并HCV感染后对肝脏病变的影响以及血清中HCV存在的形式。方法:被测对象为168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肝炎后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64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中HCVRNA,采用免疫沉定法判断HCV在血清中存在的形式。结果:HBsAg阳性肝病患者合并HCV感染者为20.8%,与无HBV感染人群HCV感染率2.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CV在血清中的存在形式77%呈游离状态,23%既有游离状态,又有免疫复合物的形式。HBsAg阳性脏病患者合并HC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明显加重,肝癌并发率为26.6%。结论:HBV与HCV重叠感染对肝脏损伤以及并发肝癌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 (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结果表明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血清HBVDNA检出率不同,以HBsAg(+),抗-HBc(+),HBe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血清HBVM的表现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不同人群或肝病患者4624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项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结果:体检者及带毒者分别以单项抗-HBc及HBsAg、抗-HBc同时阳性多见;急黄肝、慢迁肝、慢活肝以HBsAg、HBeAg及抗-HBc均阳性常见;重肝、肝硬化、肝癌则以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较多。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APAAP法对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慢性丙肝患者OKT_3 ̄+细胞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而OKT_4 ̄+、OKT_8 ̄+细胞及OKT_4/OKT_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结果还表明HBsAg阴性的丙肝患者细胞和OKT_4/OKT_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OKT_8 ̄+细胞差别不显著。合并HBsAg阳性的丙肝患者OKT_4 ̄+、OKT_8 ̄+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而OKT_4/OKT_8比值的差异则不显著,OKT_8 ̄+细胞还显著低于HBsAg阴性的丙肝患者。提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合并HBsAg阳性对OKT_8 ̄+细胞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磷酸钙法用含HBVS基因的质粒pRc/CMVS与含筛选标记基因—neor基因的质粒pSV2neo对BALB/C近交系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株—P815细胞进行了质粒共转染,并经G418筛选得到了G418抗性细胞,即P815S细胞。斑点杂交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证实P815S细胞内有HBVS基因的存在;P815S细胞浆内和膜上有HBsAg的表达。表明了P815S细胞可作为体外检测BALB/C小鼠HBsAg特异性CTL的靶细胞。进一步对P815S细胞成功地进行51Cr标记,以及标记靶细胞51Cr最大释放值和自然释放值的测定表明:利用51Cr释放法体外检测近交系小鼠(BALB/C)HBsAg特异性CTL功能的方法被建立。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型肝炎患者108例和肝癌患者79例血清学5种HBV标志,结果为:两组均以HBsAg,HBeAg,抗-HBc3指标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3指标阳性两种组合常见,分别为62.04%和72.15%;单项阳性率,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c,在慢性肝炎组和肝癌组分别为75.00%,54.63%,3.70%,37.96%,74.07%和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为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对抗原诱导的抗体应答反应。方法 选择18例无症状HV携带者(ASC)和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C),同时选择15例自愿者作正常对照,分离PBMC,在体外应用血源乙肝表达抗原(HBsAg)和重组乙肝核心抗原(rHBcAg)刺激,检测相应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果 ①无症状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应答,分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补体对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氏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抑制其沉淀,并定量检测定上清中的HBsAg,确定IIPC功能,同时用单用琼脂扩散法测定C3、C4。结果 患者组CIC检出阳性率为45.0% ̄82.6%,均显著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病HBVDNA,HDVRNA原位杂交及HBsAg,HBcAg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地高辛配基探针原位分子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云南68例病毒性肝炎CPH,CAH,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进行HBVDNA,HDVRNA,HBsAg,HBcAg研究,结果表明:HBsAg作为靶抗原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参与炎症过程;除浆膜型HBcAg,弥漫型,膜型HBsAg外,HBVDNA在肝组织中表达也与肝炎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