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VEGF广泛见于乳腺癌的病理过程中,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关于肿瘤血管生成及有关血管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通过抗体或基因水平干预VEGF及其受体的作用,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或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缺血组织血管形成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目的。以下对VEGF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4.9%。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临床分期(P〈0.05)、腋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阳性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VEGF可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100例其他科室未患有乳腺相关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清VEGF水平.比较两组VEGF水平;实验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VEGF水平为(186.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大肠癌间质新生血管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86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鄄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cN0)乳腺癌患者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cN0女性乳腺癌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Ⅰ式100例(M组)和Kodama改良根治术80例(K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M组人均11.2枚,明显少于K组的15.8枚(P<0.05);K组锁骨下淋巴结总数231枚,阳性3枚.M组和K组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18例和2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Kodama改良根治术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cN0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的增生。乳腺癌早期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淋巴结受累程度是一个关键的预后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其受体VEGFR-3是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标志物,VEGF-C与VEGFR-3特异性的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可以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并形成淋巴窦[1],并且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且随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生长、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取65倒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另取乳腺癌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5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总阳性率为78.46%(51/65);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等无关,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VEGF可促进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在乳腺癌的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VEGF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RNA干扰技术对裸鼠乳腺癌的影响作用,探讨RNA干扰对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有效性和相关机制。方法36只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空载体组12只,阴性短发夹RNA(ShRNA)对照组12只及VEGF-C ShRNA转染组12只。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VEGF-C ShRNA质粒载体,并导入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尾静脉注射VEGF-C Sh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乳腺癌生长的影响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浓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结果全身系统性给予VEGF-C ShRNA后,空载体组、阴性ShRNA对照组及VEGF-C ShRNA转染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50±4)mm^3、(230±26)mm^3(P=0.2)、(97±25)mm^3(P〈0.05);瘤组织中VEGF-C浓度在空载体组、阴性ShRNA对照组及VEGF-C ShRNA转染组分别为(496±7)pg/mg、(362±95)pg/mg(P=0.2)和(115±55)pg/mg(P〈0.05);免疫组化分析VEGF-C ShRNA转染组肿瘤组织中VEGFR-3阳性脉管生成减少(P〈0.05)。结论VEGF-C的RNA干扰明显抑制了VEGFR-3阳性脉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望通过RNA干扰技术实现乳腺癌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瑞华  吕晔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775-177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为保乳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例200份.将其分为腋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登记肿瘤大小、时间及手术情况和腋淋巴结扪及等资料。结果当肿瘤〈2cm时,腋淋巴结无转移占71.4%.肿瘤〉5cm时,无转移下降到26.8%(P〈0.05);肿瘤发现后在3个月内手术.其腋淋巴结无转移占57.1%.如超过6个月.则下降为20.9%(P〈0.01)。腋淋巴结无扪及者淋巴结转移为7.5%。结论 肿瘤小、腋淋巴结转移少、手术切除后淋巴结转移率低。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新的疗法如密集化疗、序贯和联合方案改进、应用生物标志物和基因特征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等,乳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对术后放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从1995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我院965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选取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数目〈10个,阳性淋巴结数目1~3个者298例,按淋巴结转移率≥30%(放疗与不放疗)、〈30%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30%放疗组5年局部复发率(11.2%)低于不放疗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0%不放疗组5年局部复发率(21.7%)高于〈30%不放疗组(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对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数目〈10个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是指导术后放疗和判断预后的更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C(VEGF- 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VEGF- C在 6 7例浸润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VEGE- C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5 9.1% (2 6 / 4 4 ) ,明显高于 VEGF- C阴性者转移率 17.4 % (4 / 2 3) (P<0 .0 0 5 )。 (2 ) VEGF- C阳性乳腺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 VEGF- C阴性者 (P=0 .0 0 18)。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 VEGF- C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有关。 VEGF-C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DPK/nm23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62%,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为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为61.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DPK/nm2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因此,nm23基因可能在乳腺癌转移过程起不同的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L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至2009年乳腺癌患者标本40例,另取乳腺纤维瘤组织标本5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5例;采用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对50例乳腺组织标本的LVD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组织标本VEGF-C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的LVD、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VD、VEGF.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乳腺癌LVD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LVD、VEGF—C表达水平增高,LVD与VEGF-C的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张艳  朱峰  孔凡明 《中国医药》2009,4(1):65-6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及COX-2的表达。结果55例乳腺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无关(均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50.9%(28/55),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ER、PR阴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和COX-2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VEGF。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3%。VEGF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VEGF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某一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控制,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引起的异常病变。肿瘤一般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2种,通常情况下,良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能使患者恢复健康,恶性肿瘤即癌症,由于其顽固性较难被治愈。肿瘤本质上是基因病,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但发生在重要器官上时仍可产生严重的后果;恶性肿瘤则生长较快,浸润并破坏器官的结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与肝素结合的双价糖蛋白分子,其蛋白质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反映了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可能为寻找子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