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1987年 ZT 快速医用胶(ZT 胶)在西安化工研究所问世以来,我们在临床应用的同时,作了兔脑、视神经对 ZT 胶反应的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1)动物分组:新西兰纯种兔24只,体重2.5~4.0kg,正常对照组2只,实验后每隔10天为一组,每组2只。为观察远期反应,饲养6个月兔2只。(2)方法:剪去兔额顶部毛发,耳缘静脉注入30%乌拉坦,按体重2ml/kg 计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舒康对兔颈动脉斑块中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A组),24只硅橡胶圈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斑块无干预组(B组)、小剂量利舒康治疗组(50mg/kg,C组),大剂量利舒康治疗组(400mg/kg,D组),每组8只。治疗4周后取双侧颈动脉并分为平等2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A、B、C、D组COX-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斑块COX-2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组颈动脉斑块COX-2mRNA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舒康的干预下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COX-2mRNA下调,有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维生素B_(12)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疗效,现将动物试验及100例的治疗观察结果报导于下: 动物试验 用家兔9只,体重2~3公斤,于戊巴比妥钠静脉加局部麻醉下,手术暴露一侧坐骨神经,用皮内注射针刺透神经外膜,进入神经干内,在3只兔注入维生素B_(12)0.8ml(400μg),另3只兔注入长效维生素B_(12)0.8ml(200μg),其余3只兔注入生理盐水0.8ml作对照(并在3号兔之另侧坐骨神经注射维生素B_(12)0.8ml)。拔针后于药物扩散至神经的上下端各夹银夹1个作标记。注完后神经干上出现点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新西兰兔脊髓空洞前状态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兔64只,随机分为Kaolin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其中Kaolin组48只,经皮枕大池穿刺注入25%Kaolin混悬液0.6ml,分别于Kaolin注射后第1d、3d、7d、14d、21d、28d后常规行MRI观察后处死,取出上颈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Kaolin组动物自Kaolin注入后3d出现缺血水肿(72.78±0.88%),7~14d达高峰(72.94±0.64%),21d减轻(70.21±0.49%);在T1WI表现为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不能为FLAIR序列所抑制。至28d动物出现上颈髓空洞。结论:经皮枕大池Kaolin注射法可以制作出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脊髓空洞前状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脊髓缺血后临床上出现迟发的运动功能恶化与实验性短暂缺血后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死亡相吻合。可是这些神经元死亡机制不明。作者假定上述现象由凋亡引起,并做进一步相关研究。 日本白兔22只,重量2~3kg/只,15周龄。利用球囊导管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缺血15分钟后拔管。在恢复血流后的8小时、1天、2天、7天4个时点分别取材。分为2个实验组:A组(14只)每时点取3只兔子处死,剩下的2只作假实验对照组。分别进行HE染色,用光镜观察;利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断裂DNA,计数TUNEL阳性和阴性的细胞,结果以平均数±SD表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酮对兔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脊髓损伤组(n=30)与孕酮治疗组(n=30),各组又进一步分为12 h、24 h、36 h、48 h、72 h、14 d等6个亚组,每亚组5只。假手术组只行腹部切开术但不阻断腹主动脉。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均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成功后孕酮治疗组每24h注射孕酮1次(将孕酮溶于玉米油,浓度10 mg/ml,注射剂量为8 ml/kg),脊髓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采用BBB评分评估运动功能。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脊髓形态正常;脊髓损伤组可见脊髓结构被破坏,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孕酮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TUNEL染色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孕酮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的数目均明显少于脊髓损伤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17.3分,术后14 d时升高到21.0分;脊髓损伤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0.6分,随后缓慢升高,术后14 d时评分为9.2分。孕酮治疗组BBB评分变化与脊髓损伤组相似,但术后36 h开始,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高于相应脊髓损伤组(P0.05)。结论孕酮治疗可改善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运动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神经纤维瘤占全部脊髓肿瘤的23%,所有脊髓神经纤维瘤均发生于枕骨大孔以下。作者报道66例,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岁(11~72岁)。主诉疼痛者较多(占84%),疼痛为唯一症状者占30%,多为受累神经根之放射痛;1/4有直肠、膀胱功能障碍;1/3有肢体力弱,40%有感觉障碍(27%可查出感觉受损平面),49%脊柱平片有异常(椎弓破坏、椎间孔扩大、椎体破坏、脊柱侧弯、错位等),脊髓造影完全梗阻者占48%,42%部分梗阻。肿瘤位于硬膜下者占83%,仅10%在硬膜外,95%呈单发性,脑脊液蛋白20~2900mg/100ml,平均为410mg/100ml。肿瘤位于胸髓者占42%,其次为颈髓(30%)、马尾(22%),而腰髓只占6%。85%仅侵犯单个神经根。7%在硬膜内、外均有。全部病例术后长期随访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兔早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对照组(n=6)和尼莫地平组(n=6),按照Kwun等的方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早期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并于每次给药前按照Reuter方法评估兔感觉运动功能。3d后取兔腰段(L5~L7)脊髓行病理学HE染色、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3 d内Reuter评分分别为[0.00(0.00,0.00),5.50(5.50,6.13),5.25(5.00,6.00)],[0.00(0.00,0.00),5.50(5.50,6.13),5.50(5.38,5.63)]和[0.00(0.00,0.00),6.00(6.00,6.63),5.50(5.00,6.00)]。其中1 d和2d时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而3 d时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病理学染色结果表明三组脊髓灰质前角尼氏小体计数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染色指数分别为[27.50(25.75,30.25),2.00(1.00,2.25),4.50(4.00,6.00)]和[1.00,2.00);13.00(12.00,14.50),4.50(3.75,5.2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尼莫地平对早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采用腹膜后入路结扎兔所有腰动脉的方法能够建立稳定的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但动脉的具体结扎部位尚不明确。 目的:采用选择性节段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局灶性脊髓缺血动物模型。 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8只/组。模型组采用腹膜后入路结扎L1~3双侧腰动脉,对照组不结扎血管。建模后第3天,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两组兔神经功能,取结扎血管所对应的脊髓组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后肢出现功能障碍,Tarlov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脊髓组织出现急性炎性改变及神经细胞坏死等脊髓缺血现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腹膜后入路结扎L1~3双侧腰动脉能够建立较稳定的局灶性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伏隔核壳部(NAc-sh)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肥胖大鼠摄食量和摄食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取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大鼠模型,6个月后取24只肥胖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Ac-sh高频DBS刺激组(简称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2只.分别在双侧NAc-sh植入刺激电极固定装置.术后30 d大鼠进食完全恢复后,两组各选取进食量稳定的大鼠10只植入电极行刺激(电压3.0V,波宽100μs,频率180 ~ 200 Hz)或假刺激,并于刺激或假刺激前后断尾取血,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外周血胃促生长素、瘦素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结果 刺激组大鼠刺激开始摄食量即较刺激前明显下降(P<0.05),刺激后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的浓度较刺激前明显下降[瘦素:(20±10) pg/ml对比(32±10) pg/ml;神经肽Y:(926±299) pg/ml对比(1302±287)pg/ml,P值均<0.05],胃促生长素的血清浓度较刺激前明显增加[(1 603±848) pg/ml对比(1 066 ±310) pg/ml,P<0.05),而假刺激组刺激前后进食量及胃促生长素、瘦素、神经肽Y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sh高频电刺激能有效降低肥胖大鼠摄食量,外周血激素的变化可能与外侧丘脑的兴奋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兔枕大池2次注血法制作实验性兔SAH模型,放免法测定SAH后2d、4d、7d时的血及脑脊液中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CRP)的含量,并于第2次注血后30min从耳缘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后1次/d(2ml/kg),至第7d,测定时间点同上。结果 丹参组在第2次注血后血浆及脑脊液中ET含量较对照组高,较单纯注血组低,而CGRP较对照组低,较单纯注血组高。结论 丹参可以通过抑制ET升高和CCRP降低达到防止SAH后CV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脑缺血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的影响,采用改良的O’Brien法,夹闭兔左侧大脑中动脉(MCA),形成局灶性脑缺血(MCAO)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测定法对MCAO家兔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含量进行检测。材料18只体重1.5~2.0kg雌性混种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手术组经左眼眶入路,暴露并夹闭左侧MCA;假手术组只暴露左侧MCA,但不予夹闭。2组动物均于术后24h、28d由耳缘静脉取血5ml(假手术组于术前采血1次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样品)。低温下分离血清后置一20℃冰箱内保存。同批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奥氮平对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表现出的高活动性及前脉冲抑制(PPI)缺失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165只.(1)取36只小鼠分为4组:溶媒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溶媒,以下简称对照组),3种奥氮平剂量(0.1 mg/kg体质量,0.2 mg/kg体质量,0.3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组,每组8~10只;观察奥氮平对小鼠探究行为和自主活动的影响.(2)取49只小鼠分为5组:对照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模型组(溶媒+MK-801,0.2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3种剂量(同上)奥氮平干预组(奥氮平+MK-801 0.2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组9~10只;观察奥氮平对MK-801致小鼠自主活动增加的影响.(3)取80只小鼠分为8组:对照组,MK-801模型组(溶媒+MK-801,0.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3种奥氮平剂量给药组(奥氮平+生理盐水,奥氮平剂量分别为0.3 mg/kg体质量,1 mg/kg体质量,3 mg/kg体质量),3种奥氮平剂量(同上)干预组(奥氮平+MK-801 0.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组10只;观察奥氮平对基线前脉冲抑制(PPI)及MK-801引起的PPI缺失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奥氮平剂量为0.2 mg/kg体质量和0.3mg/kg体质量时,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减少(P均<0.05);但剂量为0.1 mg/kg时,对小鼠的探究行为(P=0.363)及自主活动(P=0.196)无影响.(2)奥氮平剂量为0.1~0.3 mg/kg体质量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K-801引起的自主活动增加(P均<0.05).(3)奥氮平剂量为0.3~3mg/kg体质量时,对基线的PPI无影响(P均>0.05),剂量为1~3 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修复了MK-801引起的PPI缺失(P均<0.05).结论 奥氮平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表现出的高活动性和PPI缺失,与奥氮平的临床药理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可通过上调内源性骨形成蛋白2、核心结合因子α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修复的作用。 目的:验证性观察普伐他汀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大体和光镜下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相互比较和印证。 方法:将80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只,实验组62只。向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 μg/kg) 2次,注射间隔24 h。并于第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臀肌注射甲强龙(20 mg/kg)3次,注射间隔24 h,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造模第5周,将造模成功的39只新西兰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其中的36只至模型组和他汀组,每组18只。他汀组以普伐他汀(1.2 mg/kg)灌胃,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后8,12,16周,取股骨头,分别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及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骨坏死灶,骨髓腔内可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骨细胞受损程度较轻,骨小梁密度较高,空骨陷窝比率较少,骨坏死面积和髓腔内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骨坏死修复迹象明显。说明普伐他汀可有效促进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曲马多对切口痛大鼠脊髓NOS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探讨曲马多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250g,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仅给与麻醉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切口痛组(Ⅰ组)于手术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曲马多组(T组)于手术前注射曲马多10mg/kg。制备大鼠右后爪切口痛模型,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痛行为学,于术前30min和术后2h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并测定脊髓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h切口痛组大鼠的累计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组术后2h的疼痛累计评分明显降低(P<0.01),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切口痛组NOS活性和N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组NOS活性,NO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曲马多10mg/kg腹腔内预先给药,术后疼痛累积评分明显降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并且能使脊髓NOS活性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盐酸纳洛酮治疗大鼠急性颅脑损伤的药效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金尔伦)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实验模型中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并做量效分析。方法SD大鼠250只,采用Feenl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六组,于损伤后30min开始给药。前四组每天分别给予金尔伦0.3mg/kg、1mg/kg、3mg/kg和9mg/kg腹腔注射;阳性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2mg/只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给予0.5ml/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进行MNSS神经功能评分,最长疗程为14d。伤后2d和4d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通过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金尔伦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金尔伦1、3、9mg/kg三组的情况优于0.3mg/kg组(P<0.05),而这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金尔伦治疗组大鼠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金尔伦内部各实验组之间,0.3mg/kg组的脑含水量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他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尔伦能够降低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兔静脉窦血栓的动物模型,观察兔静脉窦血栓后颅内压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95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建模成功90只:A、B、C、D组为处理组,均为结扎上矢状窦后1/3及其回流静脉,其中B、C、D组为在结扎基础上分别放置0.2 ml、0.4 ml、0.6 ml的硬膜外球囊,E组为假手术组(6只)。各组均在术后8 h、24 h、48 h观察脑含水量、脑梗死范围及病理变化。结果与E组相比,A、B、C、D组在相应时间点的脑含水量、脑梗死范围均明显增加,且随着颅内压增高呈增高趋势。结论在兔静脉窦血栓模型中,颅内压增高可加重脑水肿的程度和增加脑梗死的范围,解除颅内高压则可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内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Rop)、布比卡因(Bup)、舒芬太尼(SF)后,对兔行为学和脊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兔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基础麻醉后分别用0.4%、0.5%两种浓度Rop(R0.4组、R0.5组),舒芬太尼(SF组),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S组)和0.5%布比卡因对照(B组)进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腰麻),注药后同期观察兔的双后肢运动功能变化,6h后将兔处死,取L5-6脊髓,HE染色后应用投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果 R0.4组、R0.5组对兔的生物学指标及阻滞平面、神经传导及痛阈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4组、R0.5组比B组腰麻显效时间慢,麻醉恢复快.R0.4组、R0.5组、SF组、S组脊髓结构和神经根超微结构基本正常.B组脊髓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染色质固缩.结论 0.4%、0.5% Rop用于兔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兔后循环缺血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 手术组采用三血管结扎法(即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制备兔后循环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上述血管而不结扎.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共72只,分为术后15 min 36只、30 min 36只.每组动物按性别、兔龄、体重配对,然后随机分到手术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各组于术后相应的时间进行PWI及DWI检查,检查完后,每组取4只动物迅速断头取脑,按MRI扫描层面切片,将脑片置于2%的TTC溶液中染色.再取8只动物,心脏灌注4% 的多聚甲醛后,其中4只取脑ROI做病理标本(HE染色),4只制备电镜标本(置于2.5%戊二醛中送检).结果 术后15 min手术组与配对的假手术组相比,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15.37,27.15)下降, 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25.50,14.12)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6.56,6.44)、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0.77,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手术组与配对的假手术组相比CBF(15.21,28.83)、CBV(5.67,7.56)下降,MTT(22.35,16.07)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01),ADC(0.78,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TC染色、病理检查均无异常,电镜检查显示手术组动物细胞器异常改变.结论 和DWI的ADC值相比,PWI各参数值的定量分析可能有助于早期检出后循环缺血.  相似文献   

20.
1材料与方法将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用3%戊巴比妥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正常组8只,只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只,分别分为伤后1h、6h、12h、24h4个小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麻醉后,采用Feeney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治疗组大鼠致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30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则即刻腹腔内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在伤后1h、6h、12h、24h时间点断头取血3ml,离心后取上清液1ml用ELISA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2结果正常组血清S-100B蛋白(0.35±0.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