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DNA6/11,16,18在成人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乳头瘤病毒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荧光素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探针,对36例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喉乳头瘤组织进行了HPV6/11,16和18型检测,结果:36例喉乳头状瘤中21例HPV6B/11阳性,3例HPV16阳性,HPV18无一例阳性,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乳头浅层。结果提示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6/11和16型有关,乳头浅层可能是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占平  黄健辉   《癌症》2000,19(1):48-5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HPV16、18E6蛋白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癌组中13例HPV16、18E6蛋白阳性材料进行HPV16、18D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癌组中HPV16、18E6阳性率为53.3%(24/45),而正常乳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HPV16、18DNA阳性率为38.5%(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D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效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0%、30.0%和16.7%。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 18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HPV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型DNA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 6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本地区人口女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 HPV1 6型 DNA。结果 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 HPV1 6型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52 .0 %和 2 0 .0 % ,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 HPV1 6型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结论 本地区女性乳腺组织中有HPV1 6型 DNA感染的存在 ,HPV1 6型感染与本地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阮炎艳  陈文弦 《肿瘤》1994,14(4):228-229
用生物素(Biotin-11-dutp)经缺口翻译标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16和30亚型的DNA探针,对40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检出HPVDNA阳性结果为23例(57.5%),其中6例HPV11阳性(15%),14例HPV16阳性(35%),3例HPV30阳性(7.5%),HPV6全部阴性。对照实验组全部阴性。原位杂交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癌细胞核内呈紫黑色阳性颗粒。实验结果表明,HPV11、16、30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其中HPV16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柳州地区女性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材料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16/18E6蛋白及HPV18DNA的检测。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中HPV16/18E6蛋白和HPV18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4%和28.6%,多发性组中HPV18 DNA阳性显著高于单发性组(P<0.04),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组中HPV18 DNA的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组(P<0.05)。结论:柳州地区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有HPV18DNA感染的存在。HPV18型感染可能涉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喉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本研究探讨了HPV在喉癌中的致病作用和基因组型的分布与表达。应用共有引物和多重引物PCR的方法,对160例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HPV6、11、16、18、31、33、35、42、58共9型HPVsDNAs感染的检测。结果在喉癌组HPV感染的阳性率为49.3%(35/71),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为22.7%(5/22),喉癌前病变组为11.8%(2/17),声带息肉组为6.7%(2/30),癌周正常喉组织为0%(0/20)。HPV DNA型别分布在喉癌中以HPV16、18型为主,喉良性病变中以HPV6、11型为主。表明喉癌发生发展与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对引物进行组织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对84例LSCC组织进行检测,从多角度、多方面印证HPV的感染。结果PCR检出HPV—L1阳性率为27-4%(23/84),而针对HPV-16型、HPV。18型特异的E6/E7引物行PCR扩增的结果显示,29例(34.5%)为HPV-16型,6例(7.1%)为HPV-18型,其中4例(4.8%)为HPV-16、HPV-18混合感染。LSCC中HPV-16和HPV-18的总阳性率为36.9%。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探针进行的ISH结果显示喉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为30.9%(26/84)。结论高危型HPV-16的感染可能参与LSCC的致癌过程,但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类子宫颈癌基因(HCCR)、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子宫颈炎,62例CINⅠ~Ⅱ级、49例CINⅢ级及52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HCCR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HPV16/18的表达。结果 HCCR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 %(1/28)、35.48 %(22/62)、61.22 %(30/49)和88.46 %(46/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 Ⅲ级到子宫颈癌组逐渐增加,分别为7.14 %(2/28)、33.87 %(21/62)、65.30 %(32/49)和92.31 %(48/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 %(3/28)、40.32 %(25/62)、69.39 %(34/49)和84.62 %(44/52),除子宫颈癌与CIN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1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HCCR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1)。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及HCCR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肿瘤人乳头瘤 (HPV) 16/ 18DNA病毒感染与TNF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选择性对 3个传代的细胞系及 96例宫颈标本和75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了HPV16/ 18DNA感染及TNF表达的研究。结果 :SiHa、W 12细胞系HPV16/18DNA感染为阳性 ,NCx细胞系为阴性 ;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Ⅲ、宫颈鳞癌阳性表达分别为 2例、5例、9例、2 7例 ,四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均为阴性 ,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 1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内膜组织TNF蛋白、TNFmRNA均未有阳性表达。宫颈癌 2 5例 ,子宫内膜癌 13例TNF蛋白为阳性 ,宫颈癌 2 2例 ,子宫内膜癌 16例TNFmRNA为阳性。宫颈癌HPV16/ 18感染与TNF蛋白表达两者均为阳性的为 2 2例 ;HPV16/ 18阴性、TNF蛋白阳性的 3例 ;子宫内膜癌两者均阳性的为 8例 ;HPV16/ 18阴性、TNF蛋白阳性的 5例。结论 :HPV16/ 18阳性者TN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性者 ,以宫颈鳞癌最为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低危型HPV6/11及高危型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尖锐湿疣不伴非典型增生、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Ⅰ级、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Ⅲ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五种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V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将150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标本制成组织芯片,用原位杂交法对其进行6/11型及16/18型HPV的测定,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低危型HPV6/11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尖锐湿疣、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Ⅰ级、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Ⅲ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90%、33.33%、0、0,其中尖锐湿疣组HPV6/1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01);CIN Ⅰ组与CIN Ⅲ及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PV6/11在上述五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度呈负相关(rs=-0.370,P<0.001).高危型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尖锐湿疣、CIN Ⅰ级、CIN Ⅲ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10%、56.67%、76.67%,CIN Ⅲ及鳞癌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IN Ⅲ与鳞癌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10);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PV16/18在上述五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度呈正相关(rs=0.628,P<0.001).结论 低危型HPV6/11主要引起子宫颈尖锐湿疣及CIN Ⅰ;高危型HPV16/18与CIN Ⅲ及子宫颈浸润性鳞癌关系密切,是引起子宫颈CIN Ⅲ及浸润性癌的主要因素.对HPV在子宫颈病变中检测及分型有助于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尤其是对子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腺病、30例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6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的阳性率为58.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原位癌和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与p53和RB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而癌组中HPV 16/18DNA与MCM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50,P<0.05).癌组中组织学G2、G3级,pTNM Ⅱ、Ⅲ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HPV16/18DNA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组织学G1级和pTNM Ⅰ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之相反,p53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HPV16/18感染通过对p53、RB和MCM7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可能在高危型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联合检测它们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评价临床疾病进展和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结果显示,5例正常粘膜、15例声带息肉HPV抗原及DNA检测均阴性。11例乳头状瘤HPV抗原与HPVDNA阳性率均为45.5%。22例鳞状细胞癌HPV抗原阳性率为22.7%,HPVDNA阳性率为27.3%。乳头状瘤HPV检出率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相符。结果提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HPV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的患儿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肿瘤组织中HPV6型和HPVl1型病毒含量的表达变化以及其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从首次发病到完全治愈的JORRP患儿29例,分别取每例患儿首次发病及治愈时的标本,采用qRT.PCR法分别测定其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乳头状瘤组织标本中HPV病毒的含量。结果①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与HPVl1型病毒qRT—PCR相对定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相同(P〉0.05);HPVll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不同(P〈0.05)。结论①完全治愈组与首次发病组的JORRP患儿相比,HPV6型与HPVll型病毒量的表达并无明显变化。②首次发病组的患儿均有HPVll型病毒感染,治愈组的患儿HPVll型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薛鹏  沈洁  李莉  赵静  陈汶  乔友林  江宇 《癌症进展》2019,17(10):1160-1163,1177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212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和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测技术诊断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北京市迪安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市怀柔妇幼保健院实验室均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技术检测同一批标本,评价实验室间检测的一致性。结果HPV E6/E7 m RNA检测的阳性率为38.7%,与HPV DNA的阳性率4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E6/E7 mRNA和HPV DNA的检测阳性率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1)。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灵敏度为92.96%,与HPV DNA的90.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特异度为88.65%,高于HPV DNA的7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实验室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阳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78,阴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121,总一致率为93.87%,Kappa=0.872,一致性较好。结论与HPV DNA检测技术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宫颈病变的特异度更具优势,实验室间重复性检测的一致率较高,有望成为中国宫颈癌HPV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平  任占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90-2091
目的:探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8D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腺病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8DNA和p53蛋白。结果:癌组中HPV18DNA阳性和HPV18DNA阴性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3),HPV18DNA阳性组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54、P〈0.04)。结论:HPV18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灭活和降解可能涉及HPV18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克隆性状态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类型,探讨不同克隆性状态的CIN与HPV感染的关系,明确HPV(特别是高危型HPV)在单克隆性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CINⅠ标本(2例单克隆性增生、22例多克隆性增生)、20例CINⅡ标本(13例单克隆性增生、7例多克隆性增生)、19例CINⅢ标本(均为单克隆性增生)HPV16/18、HPV6/11的表达状况。结果:34例单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6.5%(9/34),两者均为阳性5.9%(2/34),两者均为阴性20.6%(7/34);29例多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29),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4.2%(7/29),两者均为阳性6.9%(2/29),两者均为阴性72.4%(21/29)。结论:单克隆性增生CIN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多克隆性增生CIN(P<0.01)。HPV16/18感染是诱发单克隆性增生CIN重要因素。HPV16/18可能通过引起宫颈鳞状上皮的克隆性增生,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CIN的发生,并最终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克隆性状态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类型,探讨不同克隆性状态的CIN与HPV感染的关系,明确HPV(特别是高危型HPV)在单克隆性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CINⅠ标本(2例单克隆性增生、22例多克隆性增生)、20例CINⅡ标本(13例单克隆性增生、7例多克隆性增生)、19例CINⅢ标本(均为单克隆性增生)HPV16/18、HPV6/11的表达状况。结果:34例单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6.5%(9/34),两者均为阳性5.9%(2/34),两者均为阴性20.6%(7/34);29例多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29),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4.2%(7/29),两者均为阳性6.9%(2/29),两者均为阴性72.4%(21/29)。结论:单克隆性增生CIN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多克隆性增生CIN(P〈0.01)。HPV16/18感染是诱发单克隆性增生CIN重要因素。HPV16/18可能通过引起宫颈鳞状上皮的克隆性增生,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CIN的发生,并最终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探讨HPV16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与人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和分析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二者之间的表达关系。结果 癌组中HPV16DNA阳性和HPV16DNA阴性两组阃p53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PV16DNA阳性组显示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2)。结论 HPV16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降解可能涉及HPV16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