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葱豉汤首载于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由葱白、淡豆豉两药组成,淡豆豉具有"表透"之功,葱白具有"通阳"之效,二者相合具有发汗不伤阴、无凉遏之虞的特点。因此历代医家中如苏颂、张镜人等对该方治疗时气、温病等皆有论述,彭子益尤为推崇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并对该方的适应症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4-4
1.生姜15g,水煎加红糖适量趁热服;或加紫苏叶10g,葱白2根。水煎服。2.藁本、防风、川芎各15g,白芷、菊花各10g,水煎服(本方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较剧者)。3.葱白5条,淡豆豉30g。水煎服。风寒感冒小验方  相似文献   

3.
猪血豆腐汤 用猪血300g,豆腐300g,调料适量;将在市上买回加工过的新鲜凝块猪血,洗净后用油煸炒一下、加适量水,调料与豆腐炖至熟即可。用法是经常食用;具有补血、抗衰、排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林南 《家庭中医药》2019,26(11):62-63
<正>葱白辛温是调料,散寒解表治感冒,通阳回厥走上下,外治疗疮是良药葱白就是我们平时每天做菜、做汤必备的调料,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采无定时,鲜品生用。葱白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其性辛散温通,能宣通上下、通达表里,外可散寒邪以解表,内可通阳气而止痛。散寒解表,多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  相似文献   

5.
<正>香苏葱豉汤是俞根初治疗妊娠妇人伤寒的代表方剂。组成:制香附6 g,陈皮6 g,紫苏叶9 g,淡豆豉9 g,炙甘草3 g,鲜葱白3枚。具有发汗解表、调气安胎之良效。妇女妊娠早期感受风寒,畏寒、无汗、流清涕为主要特征。方中紫苏叶辛温芳香、发汗解表,又有理气安胎之功。香附理三焦之气,陈皮舒肺脾之气,调和气血,解表散邪。葱白、淡豆豉共奏解表散寒之效。炙甘草和中。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多有佳效。  相似文献   

6.
正豆科植物大豆的相关制品除了黑豆、穞豆衣、淡豆豉、大豆黄卷以外,其实我们日常食用的豆类制品如豆浆、豆花、豆腐渣、豆腐等亦是药食两用的营养保健品。豆腐《本草纲目》记载:制作豆腐之法,始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凡是黑豆、黄豆、白豆、绿豆、泥豆、豌豆之类,都可以做成豆腐。笔者常用豆腐治疗水土不服之症而获良效。《食物本草》对此药用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洗浴法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药洗浴法(处方:苏叶、荆芥、防风、淡豆豉、板蓝根、葱白)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中药内服(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葛根、前胡、桂枝、葱白、淡豆豉)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洗浴法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有明显疗效,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棒棒鸡§原料 嫩鸡1只,葱白丝适量。调料 芝麻酱、红油辣椒、糖、麻酱油、花椒粉等各适量。制法①将净鸡以绳缠住腿翅,肉厚处以竹扦打眼,下汤锅中煮熟,捞起晾凉。②用特制的小木棒将鸡脯肉、鸡腿肉轻轻拍松,撕成丝入盘,外围以葱白丝。③将调料和匀调成味汁,浇在鸡丝上即成。  相似文献   

9.
一、淡豆豉(中药)15g,葱白7个,红糖适量。将豆豉加水一饭碗,煮开后加入葱、红糖,稍煮,取药汁约大半碗。将药汁趁热服下,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适用于四时感冒。二、大蒜熏剂:大蒜瓣(紫皮老蒜最好)3~5枚,陈米醋适量。用法:先将大蒜捣碎,再加水煮沸数滚,加入米醋,趁热对口、鼻熏之。适应症:流行性感冒或外感风寒,头疼身痛,鼻塞流涕,畏风恶寒等。四时感冒小验方@潘摘  相似文献   

10.
天麻煮豆腐     
《药膳食疗研究》2009,(11):F0003-F0003
原料:天麻10g,豆腐60g,调料适量。 制作:将天麻洗净打碎加水煮沸,再放入豆腐煮透,加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后即成。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多认为淡豆豉是发散风热或涌吐膈热的药物 ,这种说法已相沿成习 ,特别是“发散风热”之说牢固地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 ,淡豆豉是一味滋阴药 ,如《名医别录》称其能治“虚劳喘息”,《药性论》称其“熬末能止盗汗 ,除烦”,《罗氏会约医镜》称其“治骨蒸”,但均未引起重视。葱豉汤之用葱白、淡豆豉 ,原为养阴解表之意 ,如九味羌活汤之用生地 ,桂枝汤之用白芍 ,皆无帮助主药发汗之功 ,反具制约主药发散太过之力。用相反相成之法配方者 ,在古今方剂中比比皆是 ,不独葱豉汤为然。民间常用单味姜葱发汗解表 ,而无单用淡豆豉发汗解表的例子 …  相似文献   

12.
枸杞菜豆腐鱼末汤用枸杞菜600g,豆腐1块,鱼末适量;把枸杞菜摘叶,洗净,豆腐洗净,切小块。再把鱼蒸好后取鱼肉少量,备姜末、蒜末各少许。然后用少油起锅,爆姜末、蒜末,放豆腐稍煎片刻,倒人上汤,加适量水煲至滚。最后将枸杞叶放入汤内,待再滚起后放人鱼末,  相似文献   

13.
豆腐药膳方     
治冠心病:豆腐60g,黑木耳、葱、蒜各15g,花椒3g,辣椒1g,菜油适量。将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煮10多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久食有效。  相似文献   

14.
加减葳蕤汤出于《重订通俗伤寒论》,由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豉、苏薄荷、甘草、大枣等药组成。本方具有滋阴解表的功能。笔者用它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满意。例1.应××,女,35岁。1985年10月5日诊。咽喉不适、干燥发痒、微痛,反复发作四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豆腐的养生保健作用,在很多中医书籍中都有记载:豆腐,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发展到现在,豆腐及其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饮食原料的一大类群,可以烹制出各种各样的菜肴、小吃。它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可以作多种烹调工艺加工,切成块、片、条或丁,或炖、或炸,冷盘、热菜、汤羹、火锅样样皆能,所以民间又有“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说法。以豆腐为主制作而成的佳肴不少,其中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与轶事:国宴素菜“豆腐箱”传说,乾隆皇帝曾在博山吃过“豆腐箱”,对其大为赞…  相似文献   

16.
吴朝旭  黄姗  万飞  周天寒 《新中医》2024,56(2):27-31
目的: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外台秘要方》卷一至四关于外感发热的方剂,提取频次≥7次的高频药物,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5首方剂,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黄芩、淡豆豉、生姜、桂枝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聚类分析发现甘草-麦冬-白芍-大枣-生姜-茯苓、石膏-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栀子-淡豆豉4首核心处方。关联分析发现了28个关联规则,其中(葱白→淡豆豉)、(甘草、生姜→大枣)分别具有最高的提升度。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治疗上具有顾护脾胃、调和营卫,解肌清热,和解少阳兼清阳明热证以及清宣郁热等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17.
姜葱瘦肉粥 生姜30g,葱白5茎,大米、猪瘦肉各100g,调料适量。将姜、葱洗净,切细;猪肉洗净,切丝,与大米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肉熟粥成时,调人葱姜及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口1剂。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便易得骨质疏松症。补肝益肾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猪血瘦肉豆腐汤猪血250克,猪瘦肉、豆腐、胡萝卜、山药各100克,调料适量。将瘦肉洗净、切丝、勾芡;猪血、豆腐切块,胡萝卜及山药切片。同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姜末、食盐等,待熟后  相似文献   

19.
肚脐膏为福建名老中医陈桐雨经验方.方中君药冰片(或樟脑)具通关开窍散郁之力,可治心腹胀痛.伍以葱白通上下之阳,田螺(其性禀至阴)、淡豆豉、车前草清解通利散郁.余在临床自配该方治疗中毒性肠麻痹患儿近20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肚脐膏组成:冰片0.2~1g或樟脑3g纱布包置于肚脐眼,另取葱白、田螺、淡豆豉、鲜车前草各30g共捣烂,覆于冰片(或樟脑)上面,每日1次.典型病例:王××,男,7个月.1990年7月17日入院.住院号12915.患儿咳喘、发热、大便稀溏已四天,腹胀二天.曾在某医院肌注青霉素及输液等,疗效不显.入院前一天腹泻加剧,日解蛋花汤样便十余次.查体体温37.7℃,神疲嗜睡,精神萎靡,营养不良,三凹征(+),心前区闻及Ⅲ°SM,双肺喘鸣音及湿性啰  相似文献   

20.
冬瓜焖地龙 【原料】地龙30g,冬瓜500g,混合油50mL,清汤、淡豆豉、胡椒粉、精盐、酱油、蒜泥、葱白、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活地龙在清水中饲养48小时,待污浊之物排尽。然后放入烤箱内或瓦片上(文火)烤干,研末备用。冬瓜刨净外表皮,去瓤,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在沸水锅内稍烫至半断生。沙锅内放入适量清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