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分布情况及有无异常。方法收集102例健康人和102例AS患者外周血,常规离心后采用IMMAGE8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和C4进行全自动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患者外周血的IgG、IgM水平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102例AS患者外周血的补体C3和C4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免疫球蛋白和高补体血症在AS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等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与免疫和遗传关系密切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了。因此我们把近几年来我院住院并已确诊的AS病患者ESR(血沉)、血清CRP(C-反应蛋白)及IgA结果加以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病例组 为近年来在我院确诊的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照组是随机抽取的25例来我院体检的就业高中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以86例AS患者(疾病组)和8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IgA、IgG、IgM的浓度。结果 AS患者血清IgA和Ig 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变化以IgG异常为主,异常率为31.4%(27/86);IgA异常率为17.4%(15/86);IgM异常率为5.8%(5/86)。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维族与汉族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炎性指标间的差异性。方法对41例维族和52例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血清炎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青少年A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RP、ASO和WBC计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sCRP和CRP水平表现为维族青少年患者明显高于汉族(thsCRP=5.08,P=0.000;tCRP=5.11,P=0.000),ASO和WBC水平在参考值范围内表现为维族患者高于汉族(tASO=3.35,P=0.001;tWBC=2.05,P=0.043;)。民族间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ono=0.33,P=0.738),但维族青少年患者单核细胞升高率(82.9%,34/41)明显高于汉族(55.7%,29/52)(Х^2=7.73,P=0.005)。结论维族与汉族青少年AS患者炎性指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黎娟  冯玉  魏琴 《职业与健康》2003,19(3):120-12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达0.3%左右,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至今未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国外采用游泳和体操治疗及内服柳氮磺吡啶片(SASP)治疗本病,由于,我省气温偏低,无条件坚持四季游泳,因此我们编排一套较完整的体操,并取得理想效果,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学》2005,(7):64-6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性疑难病、常见病,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侵犯四肢和其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因本病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钙化、骨化,部分病人最终导致脊柱强直,故目前国际上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本病轻者完全可以康复,重者终生致残或瘫痪,最关键的是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对18例初发AS患者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留尿检测可滴定酸(TA)、铵(NH4+)及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尿NAG、RBP、β2-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TA、NH4+轻度降低(P<0.05)渗量两组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AS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问 我父亲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在当地去了好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太满意,听朋友说艾灸对这种病有一定效果,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为主,可累及全身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脊柱疼痛、僵硬、强直甚至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在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明显与气候有关,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以年轻人寒暖失调和体虚、抵抗力弱者多见。西医认为此病与免疫有关,且有家族发病趋势,85%  相似文献   

11.
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14只,随机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辐射组小鼠分别接受(8×103)V@m-1、(2×104)V@m-1、(6×104)V@m-1电磁脉冲5次重复全身照射,并于照射后6 h、1 d、3 d、7 d、14 d、28 d对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其参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3种场强的电磁脉冲照射后1 d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均减少到最低值(P<0.05),此后持续维持在低水平直至14 d或28 d.(6×104)V@m-1电磁脉冲照射后6 h~14 d,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呈不同程度减少;28 d时红细胞数、HCT及Hb浓度却显著增加(P<0.05,P<0.01),但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2×104)V@m-1和(8×103)V@m-1电磁脉冲照射后28 d内大多数时间点的红细胞数、HCT及Hb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电磁脉冲辐射对血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治疗时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和肺部氧合的影响,分析丙泊酚的治疗效果如何。方法将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时,研究组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剂可有效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电磁辐射对家兔神经行为及小脑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家兔神经行为和小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磁辐射致小脑组织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射组,对照组不施加电磁波辐射;辐射组以平均功率密度为120 mW/cm2的电磁波持续辐射家兔30 min,采用电镜和光镜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辐射组家兔辐射过程中出现情绪亢奋和大小便失禁等明显神经行为学异常。光镜下可见以小脑组织出现以蒲肯野氏细胞萎缩变形和颗粒细胞排列紊乱,电镜下可见以小脑蒲肯野氏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和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突触小泡空泡化,上述损伤均呈进行性加重。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平均功率密度为120 mW/cm2的电磁波持续辐射家兔30 min,可致家兔神经行为及小脑组织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蚕蛹油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蚕蛹油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按血糖水平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蚕蛹油高,中,低(7.5,6.0,4.5ml/kgbw.)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于每天测饮食量和饮水量,每周末测血糖和体重,3w后测糖化血清蛋白(GSP),并观察糖尿病大鼠肝脏、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 (1)蚕蛹油灌胃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有明显改善;血糖呈现逐渐下降趋势,GSP值亦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蚕蛹油高剂量组降糖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当。(2)糖尿病模型组肝胰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GSH、T-AOC含量均显著降低;蚕蛹油治疗后可以提高肝胰组织中GSH、T-AOC含量,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蚕蛹油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血糖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23.5mGy照射剂量、每周一次,三个月后,胸腺百克体重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脾脏RNA水平和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组织形态学观察,胸腺髓质扩大,其他脏器未见变化。结果提示,低剂量辐射对机体免疫器官有剌激作用,对细胞遗传性有产生影响的趋势,因此,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有必要从营养的角度减少辐射对机体正常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用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后血糖控制状况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93例住院的已行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进行分析,将病人分为HbA1c升高组和HbA1c正常组,观察HbA1c浓度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升高组的TRIG较高,HDLC和APOA较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HOL、LDLC和APOB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后,血糖水平对的血脂影响仍然存在,因此降脂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血糖对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外周血涂片镜检两种检查手段在初诊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日本东亚公司NS- 1500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外周血涂片镜检作瑞氏染色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148 例恶性血液病中,用NS- 1500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外周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83-7 % (124/148) 、79-9 % (118/148) ,P> 0 .05 。外周血涂片镜检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人中,有2 例M2 病人用NS- 15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时仪器提示有异常。但用NS- 1500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各种不同类型幼稚细胞的鉴别有时会有误差。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外周血涂片镜检是两种各具特有功能的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中,只有互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血液病诊断的准确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均按慢性心力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服用阿托伐他汀,两组治疗前后检查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TC、hsCRP、LVEDD、LVESD、LVEF。结果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TC(p<0.01)、hsCRP(p<0.01)、LVEDD(p<0.05)、LVESD(p<0.01)均有不同程度降低,NYHA分级(p<0.05)、6分钟步行距离(p<0.01)、LVEF(p<0.01)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扩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5mg/d),对照组不加降脂药物,疗程均为6w。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脂效应,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RP,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