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感染与动脉继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以培养的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对象,观察了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感染对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及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HSV-Ⅱ感染主动脉平滑细胞48-72h后,会引起SMC出现细胞变,并且呈滴度依赖性释放乳酸脱氢酶,在高滴度时甚至呈现溶细胞病变,提示长期潜伏存在的疱疹病毒可能作为一种局部损害因子,造成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观察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对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响。方法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电镜,原位杂交及Northernblot杂交。结果DDPH在降低血压同时,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3H-TdR掺入量(P<0.01),并能逆转c-fos,c-myc,c-sis原癌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0.01),P53抑癌基因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DDPH能抑制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VSMC增殖,与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极早期对离体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原癌基因c-sis及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感染剂量的HSV-2吸附单层hASMC1小时作为病毒感染细胞模型,应用Northern杂交方法观察上述原癌基因表达。结果:病毒吸附细胞后0分钟、30分钟、60分钟,病毒感染组[5感染复数(MOI)和10MOI;MOI=空斑形成单位/细胞数(PFU/细胞数)]均比对照组的原癌基因c-sis、c-myc表达增加,且基因表达与感染时间也有关。结论:HSV-2感染可以诱导hASMC原癌基因c-sis、c-myc表达增加,该作用可能是病毒促进hASMC异常增殖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ACAS-570)动态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单个平滑肌细胞(SMC)内游离钙的影响,探讨了AngⅡ调节SMC内游离钙的改变的机制。分离兔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并于实验前两天去除血清使细胞处于静止期。结果发现:AngⅡ可引起细胞内一个快的、短暂的、剂量依赖性的游离钙升高,AngⅡ的拮抗剂沙拉斯(saralasin)可抑制这种作用,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则没有影响。提示:AngⅡ调节SMC内游离钙升高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内贮存钙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对象,探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直接作用。结果发现:ACEI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AngⅡ介导的钙内流,而不影响其钙释放。ACEI的这种作用与VSMC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无关,其抑制AngⅡ介导的钙内流特点也不同于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并不直接抑制钙通道,但激活VSMC的内源性蛋白激酶C(PKC)则可消除ACEI对钙内流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ACEI有新的作用途径,它在受体后可直接影响AngⅡ介导的钙信号传导,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内源性PKC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平滑肌细胞NO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特点与高血压病发病的特点,本研究以复合胶元酶法分离培养EH患者和血压正常者(NT)离体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检测细胞培养液的NO含量和VSMC的一氧化氮含量(NOS)的活性,观察EH患者动脉VSMC分泌NO的特点,结果显示:(1)EH组VSMC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于低于NT组(P〈0.01);(2)EH患者和NTVSMC的NO含量和NS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毒在不同细胞培养中持续感染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在犬病毒CVS株鼠脑感染BSR,BHK和MNA细胞,建立了不同的持续感染狂犬病毒的细胞株(PIRVC)实验表明,不同的PIRVC均经历了一个急性感染期和一个慢性感染期,在急性感染期,释放到上清的病毒滴度经过了一段高振幅的周期性上下波动后,大量细胞脱落,由少数贴壁细胞生长成片,从而进入一个慢性感染期,这一时期释放到上清病毒滴度的波动幅度急剧下降直至丧失,同时对PIRVC急性期病毒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一些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为特点的血管疾病,在病变部位常有巨噬细胞浸润。本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VSMC生长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细胞增殖观察指标采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并用Northernblot技术测定原癌基因表达。结果(1)L929细胞上清液(富含MCSF)及重组MCSF以剂量依赖关系刺激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2)VSMC在接受刺激后表达某些原癌基因,如cfos、cmyc、erg1和JunB;(3)凝血酶、PDGF、bFGF与MCSF在促增殖作用上具有协同作用。结论MCSF与其它生长因子协同作用,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机制调控VSMC增殖,从而可能在血管病变的形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鼠主动脉VSMC,用ET1诱导其增殖,用氯血红素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促进CO生成,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VSMCs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量。结果加入梯度浓度氯血红素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培养上清液中COHb量分别增高8.3%、14.6%和16.7%(P<0.05或P<0.01),对由ET1增高的VSMCs3HTdR参入量抑制率分别为22.9%,43.9%和51.7%(P<0.01),与加入的氯血红素及上清液中COHb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VSMCs产生的CO对ET1刺激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血红素HOCO系统在血管重塑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型肝炎患者尸检石蜡包埋肾组织中的丙型肝炎抗原(HCAg)进行检测。结果HCAg的检出率为619%(13/21),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21例中有17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呈阳性,同单纯HBV感染组相比,本组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病变更为多见(χ2=85,P<001)。结论MPGN型是HCV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培养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探讨SHR高血压形成前期ASMC是否存在异常增殖,以及与循环、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关系。结果表明:3周龄SHRASM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合成AngⅡ、ACE,分泌AngⅡ的量比WKY高(P<0.05),并呈现异常增殖,3H-TdR参入增加,倍增时间(DT)缩短(P<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Ang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长期干预可通过抑制SHRASMCAngⅡ生成或阻断AngⅡ的作用进而抑制其异常增殖。而WKY血浆AngⅡ、ACE活性反比SHR高(P<0.01)。说明:血管局部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对SHR高血压前期ASMC异常增殖起重要作用,而循环RAS则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L-精氨酸和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VSMC3H-TdR参入。结果HCY可促进VSMC增殖。L-精氨酸及牛磺酸均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Y诱导的VSMC增殖,且合用L-精氨酸和牛磺酸的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纯应用L-精氨酸或牛磺酸组。结论L-精氨酸和牛磺酸均可抑制HCY诱导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特点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本研究以复合胶元酶法分离培养EH患者和血压正常者(NT)离体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检测细胞培养液的NO含量和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观察EH患者动脉VSMC分泌NO的特点。结果显示:①EH组VSMC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低于NT组(P<0.01);②EH患者和NTVSMC的NO含量和NOS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均显著地增加(P<0.01);③EH患者和NT的NO含量随NOS活性增强而增加,并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EH患者VSMC的NOS-NO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并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对象,探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直接作用。结果发现:ACEI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AngⅡ介导的钙内流,而不影响其钙释放。ACEI的这种作用与VSMC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无关,其抑制AngⅡ介导的钙内流特点与不同于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并不直接抑制钙通道,但激活VSMC的内源性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血管的老化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异常增殖有关,我们拟探讨其增殖机制并寻求有效防治措施。 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染色法和^3H-TdR掺入法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硝苯啶(Nif)以及人参皂甙(Gin)对老年(18月龄)和青年(3月龄)大鼠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和细胞内DNA合成的影响。 结果 (0.1 ̄5)×10^-5mol/L的NE可明显促进ASMC呈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16.
李雪  赵连友 《心功能杂志》1999,11(4):217-219
目的:探讨在基础状态下高血压病患者(EH)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其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压正常者(NT)及EH患者的肠纱膜动脉进行分离培养,对比观察NT和EH组的动脉VSMC的NOS活性、NO含量、细胞计数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研究EH患者动脉VSMC的NOS-NO系统的变化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1)在基础状态下,E组动脉VS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外培养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探讨SHR高血压形成前期ASMC是否存在异常增殖,以及与循环、血管局部血和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关系。结果表明:3周龄SHRASM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合成AngⅡ,ACE,分泌AngⅡ的量比WKY高(P〈0.05),并呈现异常增殖,3H-TdR参入增加,倍增时间(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基础状态下高血压病患者(EH)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其对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压正常者(NT)及EH 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离培养,对比观察NT组和EH 组的动脉VSMC的NOS活性、NO含量、细胞计数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研究EH 患者动脉VSMC的NOS-NO系统的变化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①在基础状态下,EH组动脉VSMC的NOS活性和NO含量较NT组明显降低(P< 0.05)。②EH组动脉VSMC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NT组(P< 0.05)。③EH组S期百分率和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NT组(P< 0.05),EH组G0/G1 期百分率较NT组明显降低(P< 0.05)。④NT组和EH组的NOS活性和NO含量与PI均呈负相关。结论:EH患者动脉VSMC存在着NOS-NO系统功能低下;NO具有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免疫用于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HCVC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CMV启动子的下游,在证实其可以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H2d)中表达之后,将重组质粒注射BALB/c(H2d)小鼠股四头肌,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产生水平;3HTdR掺入法测定免疫小鼠淋巴细胞HCVC抗原特异性增殖能力,4h51Cr释放法检测免疫小鼠细胞毒T细胞(CTLs)体外杀伤功能.结果免疫小鼠20只,初次免疫2wk后,血清中均出现了HCVC抗体,且增加免疫剂量可提高抗体滴度;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6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Ls体外特异性杀伤率为631%,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CVC基因免疫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而且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它可能是防治HC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牛磺酸对内皮剥脱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在整体和细胞水平上观察了牛磺酸对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使内膜增厚。应用牛磺酸后可抑制内皮损伤诱导的VSMC^3H-TdR和^3H-亮氨酸掺入的增加及内膜增厚,并对内皮损伤诱导的VSMC钙内流增加及细胞钙含量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提示牛磺酸对内皮损伤诱导的VSMC增生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抑制钙内流,降低钙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