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血压及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30例健康对照者、21例高血压患者(排除冠心病)及22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D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病组及冠心病组相互间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都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IMT趋于增厚,斑块发生率趋于增高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对高血压病监测和冠心病预防、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35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分析各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baPWV及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年龄、TG、HOMA-IR、baPWV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斑块组的年龄、baPWV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代谢异常成分聚集越多,HOMA-IR、baPWV越高(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HOMA-IR、总胆固醇、IMT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baPWV诊断MS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3,具有诊断效能.结论:MS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baPWV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明显升高,并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baPWV可作为评估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异常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40例,根据2007年代谢综合征(MS)量化指标分为MS组208例(具有3—5项组分者),MS亚临床组112例(具有2项组分者)以及对照组120例(具有1项组分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3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CCA.IMT在代谢综合征组和代谢综合征亚临床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CCA.IMT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伴MS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不伴MS的高血压患者更为严重,代谢异常的组分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严重。代谢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以颈动脉检查早期预测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1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改变。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60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如有斑块形成,测量其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观察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重构的改变。结果正性重构的患者TVA、LA与负性重构及无重构的患者的TVA、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重构与负性重构组的TVA与PA呈中度相关(r分别为0.66、0.66),正性重构的TVA与PA呈高度相关(r=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可明确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现象,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而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最常见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简单、易行的筛选、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国内外一些资料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暴露,且与皮肤平行,高频超声显像的颈动脉血管解剖结构清晰,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辨别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斑块的性质与数目,其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值可靠、安全重复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为常用的研究AS的血管之一。本文就CAS超声检测指标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75 %的脑梗死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侧向符合率为57.4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 ,以软斑、混合斑多见。软斑、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致梗死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 ,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人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结果:100例老年人患者中,有90例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6例为单纯的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增厚;其中83例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存在于颈总动脉发生分叉的位置,有8例出现管腔狭窄。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的临床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够及早发现疾病,适用于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方法将168例CKD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CKD2-3期组(59例)、CKD4期组(52例)和CKD5期组(5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Vmin)、有无斑块,计算阻力指数(RI)。根据CKD患者有无糖尿病、粥样斑块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KD4期患者的IMT和斑块检出率高于CKD2-3期患者(P<0.05或P<0.01);CKD5期患者的IMT和斑块检出率高于CKD2-3期(P<0.01)和CKD4期患者(P<0.05),Vmax、Vmin较CKD2-3期患者低(P<0.05)。糖尿病组的年龄、IMT和斑块检出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Vmax、Vmin降低(P<0.05)。颈动脉斑块阳性组的年龄和IMT较斑块阴性组高(P<0.01),GFR、Vmax、Vmin明显低(P<0.05)。结论 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和年龄的增高,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并出现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以及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技术对研究组10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斑块的情况,对动脉管腔的内径进行测量,并且将其与对照组120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病率高达7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检查,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多为软斑。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放置斑块的形成对于预防脑梗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临床上应该采用超声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动脉力学改变,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硬化及血流状态。结果随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高分辨超声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例的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造影。分析超声检查结果,比较造影不同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不同类型斑块增强程度、宫腔增强强度比值(ratio)、斑块造影增强强度(EI,即造影后斑块峰值强度至造影开始时基础强度)情况。结果经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斑块279个,通过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个漏诊、1个误诊。其中强回声15个、混合回声68个、低回声198个;斑块类型:硬斑块70个、混合斑块105个、软斑块106个。强回声斑块的增强率、RBF、RBV分别为20.00%、(3.60±0.71)ml/(min·100 g)、(271.87±29.20)ml/100 g,混合回声斑块分别为76.47%、(18.24±3.05)ml/(min·100 g)、(1001.28±70.96)ml/100 g,低回声斑块分别为86.36%、(19.32±4.26)ml/(min·100 g)、(1023.59±82.04)ml/100 g。强回声斑块超声造影的增强率、RBF、RBV明显低于混合回声、低回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混合回声、低回声增强率、RBF、R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块的增强率、ratio、EI分别为71.43%、(0.06±0.01)、(2.52±0.34)dB,混合斑块分别为75.24%、(0.08±0.12)、(3.09±2.40)dB,软斑块分别为95.28%、(0.43±0.21)、(4.55±3.48)dB。软斑块的超声造影的增强率、ratio、EI明显高于硬斑块、混合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斑块、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率、ratio、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较好,能准确判断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指导鉴别易损斑块,可定量评估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人选患者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计算斑块积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3例)和非冠心病组(4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冠心病双支病变组(36例)、冠心病三支病变组(32例).结果 比较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Gensini评分的测定值,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正相关(r=0.75),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正相关(r=0.64),冠状动脉造影的Gensini评分积分与IMT正相关(r=0.75).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测冠心病并反映其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高,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就越重,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测冠心病并反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作为人体浅表动脉,并连接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主要动脉,是最易累及的大血管。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主要原因之一。脑梗塞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84.88%,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93%。多数心梗患者(92.3%)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将超声广泛用于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测,特别是用于对颈动脉硬化研究,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性检查手段。能早期检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刘建辉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4,4(1):50-50
脑血管病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