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当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避免因更换注射器而造成血压明显波动的微量泵使用方法.方法 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组1为观察组,使用Orchestra组合微量泵中继;组2也为观察组,使用双微量泵联合中继;组3为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个微量泵.每组均在更换下一组血管活性药物前及更换后测量血压.观察更换药物有无引起明显血压波动.结果 2个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对照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压波动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在较常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监护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自动化智能微量泵对药物续泵更换用于心脏术后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的7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双泵泵入药物,而观察组38例采用自动化智能微量泵泵入药物。观察两组心率和收缩压、不良事件(血压下降、心率波动、心律失常、意识变化以及心脏骤停)。[结果]在心率和收缩压方面,观察组在换药3 min、换药5 min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而对照组高达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5)。[结论]采用自动化微量泵对心脏术后病人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输送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能够显著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提高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泵入安全性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ICU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休克患者,入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泵入治疗的患者共93例,按照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2018年7月—12月)和观察组48例(2019年1月—6月)。应用FMEA模式对流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的失效模式,比较实施改进方案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值、血压波动事件例次、幅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应用FMEA模式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微量泵的流程进行改进后,观察组相关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P<0.01),因药物中断、药物泵速受干扰、泵管不通畅、微量泵报警排除延迟四项失效模式导致的血压波动事件例数大幅下降,血压波动的最大幅度显著减小[(23.89±5.26)mmHg vs (12.50±4.56)mmHg,P<0.001],血压波动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27.50±8.15)min vs (12.38±5.12)min,P<0.001]。结论:应用FMEA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的安全性,减少泵入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微量泵在持续泵入生长抑素中的差异。方法将200例需使用生长抑素泵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输注泵(非电驱动)。对照组采用电脑微量注射泵(电驱动)。比较两组使用不同微量泵的时间波动范围、病人舒适度、微量泵通畅度。结果两组舒适度和输液通畅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微量泵完成生长抑制素泵入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微量泵在持续给药中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在病人舒适度、静脉通畅度对比中,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输注泵(非电驱动)能更好地完成生长抑素持续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5.
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对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常应用微量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注,以期达到精确、有效地用药[2].通过介绍微量泵泵用耗材的选择,不同的泵入途径,微量泵的移动方式,微量泵注射器更换方法的选择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选用聚丙烯(PP)材质的专用泵用耗材,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平行移动泵体,血管活性药物单独通路输注,对于儿科重症患儿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双泵法或快速更换法,以保障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泵针的方法对保持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换泵针过程中药物泵入的间断可导致患者血压的波动,不利于患者治疗。通过介绍现有的泵针更换方法,包括单泵法(改良更换法、改良法、管对泵更换法、快速更换法、orchestra组合微量泵更换法)及双泵法(DP、DI、改良的DI),并阐述单泵法及双泵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对于儿科重症患者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双泵法或快速更换法,以减少患者血压的波动,促进其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冲封管方法对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9月需要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冲封管前先将其中心静脉置管内的药液抽吸出来,再按照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冲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冲封管。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实验组冲封管209次,对照组冲封管214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吸中心静脉置管内的药液,再按照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冲封管的方法,可降低使用微量泵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压骤增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液三通连接微量泵及输液瓶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出现逆流现象的危害及其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采用输液三通连接微量泵及输液瓶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2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5.5~6.0号头皮针穿刺,行一般护理;总结逆流现象的危害,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2月采用输液三通连接微量泵及输液瓶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21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20~22G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针对逆流现象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神志改变均好于对照组(P0.01),穿刺部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输液三通连接微量泵及输液瓶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发生的逆流现象危害大,必须引起重视。而选用较大号的套管针或静脉置管比用小号头皮针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发生逆流现象少,穿刺并发症也少;标记茂菲氏滴壶液面是观察有无逆流现象的方法,一旦液面升高应该排尽输液管路逆流药液,然后才能疏通输液通道继续输液,以免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随液以微量泵泵入预防微量泵低流速泵入药物时静脉回血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外周静脉小剂量泵入多巴胺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为伴随液微量注射泵泵入,对照组为伴随液静脉滴入;观察两组静脉回血、堵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24h伴随液总量及24h护理工时。[结果]两组静脉回血、堵管、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4h伴随液用量及24h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用于预防微量泵使用中静脉回血的效果相当,且以微量泵泵入伴随液的方法减少24h伴随液总量及24h护理工时效果显著,使微量泵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罂粟碱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血管吻合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5年8月关节外科血管吻合术后患者78例使用罂粟碱,随机分为微量泵组(A组)40例与肌肉注射组(B组)38例,对比皮瓣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血管吻合术后使用罂粟碱微量泵泵入可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肌肉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瓣存活率及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吻合术后患者通过微量泵入罂粟碱比肌肉注射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1.
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注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液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1月至2007年9月期间使用微量泵注射者618例,按照是否配合使用常规液体分为观察组(372例)和对照组(246例),观察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同时应用常规液体的观察组患者出现管道堵塞、静脉回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选取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注,可减少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微量泵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动静脉泵消肿及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时至术前1d、术后第1—第7天使用动静脉泵,每天持续12h,其余时间进行常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术后当天给予塞来昔布200mg口服2次/d,术后第1天使用动静脉泵镇痛,如出现中度或以上疼痛时给予临时口服奇曼丁或肌内注射杜冷丁。对照组常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术后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持续3~5d,期间如出现中度或以上疼痛时给予临时口服奇曼丁或肌内注射杜冷丁。观察比较两组患肢周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结果入院后第3天,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患肢周径明显减小,肿胀减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术后第1、第2天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应用动静脉泵均有较好的消肿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区交感神经阻滞(CSNB)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泵衰竭疗效.方法AMI泵衰竭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除行CSNB及手术当天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外,其他药物处置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缓解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 min后,两组呼吸频率、收缩压下降(P<0.05);治疗组心率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15 min、30 min、60 min后,治疗组分别有12例、17例、21例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缓解、对照组对应分别为2例、8例、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24 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VS.62%,P<0.05).结论CSNB治疗AMI泵衰竭,起效快、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原发性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术前访视)和对照组(未接受术前访视),并测定其术前收缩压。结果:观察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能有效地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手术患者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肾上腺素最佳给药方式,以提高心肺复苏患者成活率及改善脑功能恢复。方法:选择心搏骤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发病后CPR时均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即刻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继之治疗组应用电脑微量泵据病情在15min内持续泵入肾上腺素3~5mg;对照组每3~5min据病情重复1mg,共3~5次,2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结果:2h复苏成功率^1)、72h有效存活率^2)、存活出院率^3)、存活患者残疾率,治疗组分别为:40.38%、26.92%、19.23%、33.33%,对照组分别为:39.66%、12.070o、8.62%、8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脑微量泵持续泵入给药是CPR时’肾上腺素理想的给药方式,能明显改善CPR患者中远期预后,值得在临床CPR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父母陪伴麻醉复苏对小儿全麻苏醒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父母陪伴麻醉复苏对小儿全麻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全麻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患儿术后家长进麻醉复苏室陪同,对照组无家长陪同。观察两组患儿苏醒前后血压、脉搏变化和患儿苏醒后躁动评分及两组家长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在复苏期血压及脉搏显著增高,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的情绪反应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父母陪伴麻醉复苏不仅减轻患儿苏醒期的燥动,还减轻了家长的焦虑度,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总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均达标,但观察组能更快更稳地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减少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较好控制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轻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was devised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n infusion pump for transfusing components containing red cells. With simulated transfusions of units of whole blood tested before or after the expiration date there was no increase in the plasma hemoglobin level in pumped blood compared with blood that was put through a standard blood transfusion set. With outdated units of red cells there was an increased level of plasma hemoglobin after pumping. The increases were greatest at maximum pump rates, bu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or clinically significant. The authors' evaluation indicates that this pump causes minimal damage to the red cells, although care should be exercised when rapidly transfusing red cells with high hematocrit values.  相似文献   

19.
搏动性导管泵在绵羊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搏动性导管(pulsatile catheter, PUCA)泵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为临床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健康绵羊11只,致室颤心脏停跳行心脏复苏,根据有无PUCA泵辅助及辅助是否及时分三组无辅助(n=3)、延迟辅助(n=2)和即时辅助(n=6),记录并比较3组复苏所持续时间和成败率.分别于复苏后5 min、60 min和180 min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无辅助、延迟辅助和即时辅助复苏持续时间分别为(38.3±5.8) min、(43.5±9.2) min和(48.7±23.8) min,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成败比分别为0/3、0/2和5/1,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成功的5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在辅助180 min与5 min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中,在PUCA泵即时辅助下行心脏复苏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恢复和稳定复苏动物的血流动力学;该结果可望拓展PUCA泵在临床上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压力泵对股静脉血流的影响,为产后卧床患者寻求新的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压力泵,对照组采用主动活动踝关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手术前后静止状态下股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术前静止、术后静止及活动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比较,1 min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min、5 min、15 min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股静脉血流速度较静止时均明显加快(P<0.05);各时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手术创面无明显出血.结论 剖宫产患者产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下肢加压及主动活动踝关节均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