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ma,HCC)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高位,且由于发现时绝大部分属中晚期,适于手术切除者仅占5%~10%。近年来。随着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已在治疗HCC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percutameous trans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theter artery embolyation,TAE)与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联合对中晚期HCC进行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化疗栓塞、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推荐治疗方法,但尚缺乏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晚期HCC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有生存获益,提示HAIC可能是各种肝癌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尽管既往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治疗有效,但是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为了使HAIC成为晚期HCC推荐治疗方法,须将HAIC与其他标准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寻找对HAIC治疗有反应的预测指标,优化和统一HAIC治疗方案等。本综述旨在提供HAIC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肝移植以及消融是早期HCC根治性的治疗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临床实践中以系统治疗为主。索拉非尼(sorafenib)和仑伐替尼(lenvatinib)作为国际公认的晚期HCC一线治疗方案。在亚洲地区,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也作为临床上晚期HCC的一线治疗;HAIC直接将抗肿瘤药物经导管注入至肝肿瘤供血血管,以获得较高的反应率和较明显的生存优势,降低了化疗药的全身毒副作用;然而,由于缺乏以全球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HAIC尚无法在国际上广泛应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阐述目前HAIC应用于治疗晚期HCC的研究现状及临床适用人群,认为HAIC可作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未来联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或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晚期HCC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其主要病理类型。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HCC常用治疗手段,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21年进行了更新。与上版指南相比,本版指南在TACE类型、适应证和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手术并发症以及综合治疗等多个方面作了补充或更新,现将就本版指南更新的要点进行简要的整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HCC破裂出血患者14例均首次行TAE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及碘化油,3周后根据病情分别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射频或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首次TAE术后活动性出血停止,生命体征转为平稳,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HCC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HCC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瑞君 《中原医刊》2005,32(24):69-69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embolization TACE)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heptocellu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 采用TACE+艾迪治疗HCC32例,与常规TACE治疗30例HCC各2周期,进行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性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TACE+艾迪注射液治疗的HCC患者,有效率为(18/32)56.2%,TCAC组为(16/30)15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艾迪组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提高,化疗毒副反应减轻,与TAC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局部介入治疗,能有效地稳定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探讨改进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六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7例的治疗方法和初步疗效,本组金属中中晚期肝癌,治疗措施包括肝叶(段)切除,非规则性切除,腹腔内灌洗化疗(IHCP),无水酒精注射(EI),针刺射频消融(RFT),肝动脉门静脉置泵(DDS),全身化疗等方法。结果:手术切除率85.2%(21/27),手术死亡率3.7%(1/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6/27),半年内复发和转移率18.5%(5/27),结论:目前HCC治疗的理想模式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和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起源于肝脏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91.5%,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血管生成被认为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因此,血管生成抑制策略在HCC的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的指导、治疗效果及肿瘤活性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5例(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48例)HCC患者均进行MSCTA检查,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等。观察HCC介入治疗前后肿瘤供血类型与碘油沉积、瘤体大小变化的相关性,以明确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65例HCC患者共进行MSCTA186次,发现肝动脉解剖变异9例,肝外供血动脉55支,病灶碘化油沉积残缺26例,病灶明显缩小38例。病灶碘化油沉积、病灶大小变化与出现肝外动脉供血有明显的负相关(P〈0.001)。结论 MSCTA能直观、清晰的显示肿瘤病灶的供血血管立体解剖图像及残存肿瘤活性,对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HCC),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F)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随着HCC血供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门静脉血供在HCC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肝癌细胞对门静脉系统的易侵入性,使得门静脉化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置管及化疗泵置入术治疗HCC进行探讨。材料及方法1、材料:()超4型B超配制扇扫探头;(2)7号国产PTC针;()德国产Pfm化疗系;(4)导丝及交换导丝。2、方法:门)术前准备:查患者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2)定位;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阻力指数(RIPA)在胎儿肺成熟度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妊娠30~40周的80例胎儿,根据羊水泡沫试验和Apgar评分分为异常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每例胎儿的RIPA。结果正常胎儿的RIPA为(0.82±0.02),明显低于异常组(0.86±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胎儿的RIPA的变化与胎肺成熟度有关,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胎儿胎肺发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总结并讨论了MR成像及血管造影辅助CT扫描与肝细胞肝癌(HCC)及其周围无瘤区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的先期研究结果。回顾性分析MR成像(n=22)和CT动脉-门静脉成像(n=20)及CT肝动脉成像(n=17)与Western印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HCC与正常肝组织中VEGF表达的相关性。HCC-肝实质的对比噪音比率与HCC中的VEGF表达指数(VEGF^IND)值在反相位、T1加权像、扰相梯度回波(GRE)成像呈负相关;与T2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呈直接相关,与钆增强的肝动脉相GRE成像呈临界或负相关。在HCC的T2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成像中,HCC的标准差比率与HCC的VEGF^IND值呈直接相关。通过CT肝动脉成像,HCC的对比增强指数与HCC的VEGF^IND值呈中等负相关,肝脏的对比增强指数与肝脏的VEGF^IND值呈临界、中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肝段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经脾动脉间接门静脉化疗及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肝素抗凝综合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 138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各69例;分别进行单纯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和超选择性肝段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经脾动脉间接门静脉化疗及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肝素抗凝等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71.0%(49/69),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4/69);综合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2.3%、49.3%,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而对照组分别为57.9%、37.3%、27.5%,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受益疗效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技术能明显提高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实为治疗HCC伴PVTT的理想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磁共振(MR)动脉和门脉期动态成像对肝癌的检测价值。运用快速扰向梯度回波技术对34例患者进行了MR动态成像,在静脉团注GD-DTPA的时间内连续采集,分别在动脉期与门脉期成成像并并与平扫SE-T1像、SE-T2像对肝癌的检测数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4个得到证实的肝细胞癌(HCC)中,平扫SE-T1像发现56个(占88%)、SE-T2像发现54个(84%)、动态期发现58个(90%)、门静脉期成像发现46个(72%)。11个HCC仅在平扫SE列显示,8个HCC仅在动脉期得到确认,1个HCC仅在门静脉期得到确认,动态成像对非HCC肿瘤的检出率未增加,显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像能检测出某些SE平扫无法检出的HCC肿瘤,是对常规MR检查方法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在过去十年中,HCC治疗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新型免疫疗法的蓬勃发展。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员,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NK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NK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从而更精准高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篇综述通过关注CAR-NK的靶点和相关免疫检查点,总结了CAR-NK在HCC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讨论了提高CAR-NK疗效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门静脉侵犯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侵犯的形成机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6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88例门静脉侵犯,其MSCT征象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88例HCC门静脉侵犯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了相关的阳性征象。88例中,门静脉癌栓(TTPV)72例,其中36例合并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TPV);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60例;同时伴有TTPV和APS42例;肝脏血流灌注异常16例。结论MSCT为HCC门静脉侵犯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查工具。对研究HCC门静脉侵犯的发生机制及肝癌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G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HCC合并APS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35例HCC患者中,CT增强动脉期表现分为三型:(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20例。(2)肿瘤同侧肝叶门静脉(2级或2级以远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7例。(3)肿瘤周围非癌变肝实质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8例。结论 经血管、经肝窦、经肝血管丛的途径是肝细胞癌APS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层螺旋CT诊断HCC合并APS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250000名患者死于肝细胞癌。虽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HCC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中晚期而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H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随着对HCC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HCC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中国医刊》2006,41(4):32-34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各时相的时间定义及病灶增强模式,提出CEUS诊断肝癌的参考标准。方法分析206例253个明确诊断的HCC病灶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HCC病灶开始增强、开始减退时间及增强特征。结果设置以注射造影剂肝动脉开始显影(5.8-18.4秒)作为动脉相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8.7~23.8秒)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问;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17.6-38.1秒)为实质相起始时间;以180~360秒作为延迟期时间。253个HCC中94.1%(238灶)在动脉期增强,5.9%(15灶)在门脉期增强;84.6%(214灶)在门脉期或实质期退出,11.1%(28灶)在延迟期退出;4.3%(11灶)最终未能退出。归纳HCC的造影表现显示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快进不出”、“慢进快出”、“慢进慢出或不出”五种模式。结论根据超声造影时相定义及HCC增强退出特征。总结HCC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孔健  孙文兵 《中级医刊》2014,(12):10-12
肝细胞癌( HCC )是世界上第五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引起的死亡病因中居第三位[1],在我国的病死率排在恶性肿瘤第二位。准确的HCC分期和分级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T或MRI是目前诊断HCC和监测HCC治疗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但只有肿瘤进展至形态学改变时才能发挥作用且无法评价全身病灶。 PET-CT是一种全身扫描技术,自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HCC的诊断中,为HCC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其原理、适应证缺乏正确的认识,PET-CT在HCC中的应用存在过度和保守并存的趋势。本文通过总结18 F-FDG PET-CT的原理、适应证和在HCC早期诊断、HCC分级和判断HCC 有无远处转移中的应用,旨在规范PET-CT在HCC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