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析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评价低分子肝素疗效及优点。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69.2%,有效5例,有效率19.73%,无效3例,无效率1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方便。不需监测凝血时间,出血及并发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每日2次,连续7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住院至少7天,随访至治疗后3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27.2%,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6%。治疗后30天,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24.2%,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30天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无需常规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使用简便、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13/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15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8%。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方法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2次/d,共7d,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0.0%,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93.0%。治疗前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2周,此后长期口服华法令,对照组30例硝酸甘油10mg/d。疗程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陀有明 《华夏医学》2001,14(4):436-43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2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10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总有效率93.9%,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P<0.05),无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无出血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在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显效36例,占75%;有效10例,占20.8%;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46例)。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日,7天,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变化来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 显效20例(47.6%),有效19例(45.3%),无效3例(7.1%),总有效率92.9%。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在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显效26例,占72.23%;有效8例,占22.22%;无效2例,占5.55%。总有效率为94.45%(34例)。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护理。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口服消心痛、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静滴)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腹部皮下注射。结果:本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索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治疗以及适当的护理,能改善原有心脏损伤,从而有效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心绞痛患者的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李萃晔 《中原医刊》2005,32(17):62-6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q12h,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统计学处理P〈0.0l,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纳、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91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低分子肝素纳、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观察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14d后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及观察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6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治疗安全性为100%。结论:低分子肝素纳、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总结了波依定(Plendil)与低分子肝素(LMWH)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2例为治疗组,应用波依定5mg,每日一次口服,低分子肝素(法安用)5000u,腹部皮下注射,每日一次,B组68例为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u,腹部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续观察四周,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93%,B组为89.71%,结论:波依定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与单用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无差异,但发现前者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乔 《四川医学》2006,27(9):919-9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抗心肌缺血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44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脐膀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绞痛改善状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6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无需监测APTT和调整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常桂兰 《华夏医学》2002,15(1):22-2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新近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阿司匹林(100mg/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法安明)5000IU/d皮下注射,1次/12h,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0.8,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8.3%),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1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丁晓梅 《安徽医学》2000,21(4):12-13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队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状态。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更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q12h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8%;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0.6ml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改善心电图变化。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合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62例,每日刺五加注射液40ml,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4100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对照组44例,硝酸甘油10mg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4天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95.4%。治疗组治疗后缺血性ST-T变化明显改善。心电图疗效达5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秦林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45-46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包括静脉用硝酸甘抽、消心痛等)、β受体拮抗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口服普伐他汀。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