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减少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MT1-MM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T1-MMP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胃癌组织中MT1-MM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影响膜型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减少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胃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甘草等组成)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MKN-45胃腺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同时观察了不同用药组瘤组织重量和病理学变化。结果:在裸鼠体内实验观察中,消痰散结方组抑瘤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对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低、中、高浓度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处理MKN-45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MKN-45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血球计数盘计数细胞,细胞活性计数试剂盒检测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对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诱导MKN-45细胞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低、中、高浓度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细胞发生了脱落、变圆、折光率下降等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显示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中中、高剂量的效果有高于低剂量的趋势。结论: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移植瘤生长及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FU组、5-FU 异搏定组、5-FU 生脉组、生脉组,观察裸鼠生长状态,计算移植瘤平均瘤重及抑瘤率,检测P-gP表达.结果 5-FU TG生脉组瘤重、瘤体积与生理盐水组、5-FU组、生脉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抑瘤率(57.96%)明显高于5-FU组(11.66%);5-FU 生脉组瘤重与5-FU 异搏定组比较有统汁学意义(P<0.05),抑瘤率(57.96%)高于5-FU 异搏定组(27.56%).5-FU 生脉组P-gp表达与生理盐水组、5-FU组、生脉组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5-FU 生脉组与5-Fu 异搏定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单药生脉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生脉注射液能抑制裸鼠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移植瘤生长,降低P-gP表达.  相似文献   

6.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粘附分子CD44V6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影响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粘附性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45只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细胞BGC-823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冲剂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和模型组。白鹤冲剂组予含生药0.2g/mL的白鹤冲剂0.5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稀释液0.2mL腹腔注射化疗;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5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脱颈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荷瘤裸鼠原位移植瘤转移情况,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白鹤冲剂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为52.86%和42.87%。白鹤冲剂组与5-FU组裸鼠胃周、肝门淋巴结和肝脏、腹膜转移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组转移率分别是33.33%、35.71%和80.00%(P〈0.05)。白鹤冲剂组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5-FU组降低(P〈0.01,P〈0.05)。 结论:白鹤冲剂可以抑制裸鼠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降低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徐月  秦剑  周远大  何海霞 《医学争鸣》2009,30(4):316-319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液对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情况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裸鼠建立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观察3组第3,7,14,21日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裸鼠体质量的变化;治疗结束时取肿瘤组织及心、肝、肺、肾等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复方苦参液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瘤体质量明显降低、体积减小(P〈0.05),坏死面积显著增加,细胞增殖降低(P〈0.05),血管生成减少(P〈0.05),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但对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心、肝、肺、肾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复方苦参液具有抑制入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MT1-MM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MT1—MM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T1—MMP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胃癌组织中MT1—MM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影响膜型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减少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MT1-MM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T1-MMP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胃癌组织中MT1-MM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影响膜型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减少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林  张学庸 《医学争鸣》1996,17(3):169-171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和意义。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PCNA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伴淋巴结转移组PCNA高表达者占76.2%。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3%,两者呈显著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原发性肝癌(HCC) 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和PCNA 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61-0% 的HCC 癌组织和57-5% 的癌旁肝组织表达TGFα;100 % 的癌组织和97-5 % 的癌旁肝组织可观察到PCNA阳性反应。经统计学分析,癌组织的TGFα染色强度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 ;TGFα阳性组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PCNA 标记指数(LI) 均分别高于TGFα阴性组( P均<0-01)。结论: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存在TGFα的异常表达;TGFα与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推测HCC中可能存在正反馈的TGFα自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组织中AR、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陈坚  薛德麟 《现代医学》2003,31(4):221-223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脑膜瘤中AR、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脑膜瘤中AR、EGFR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ing index,PCNALI)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AR、EGFR均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P<0.05和r=0.73,P<0.01),而且AR表达和EGFR表达基本一致,密切相关(r=0.59,P<0.01).结论在脑膜瘤组织中AR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二者从不同方面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分子量为170ku的跨膜糖蛋白,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本研究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结果胃癌组织的EGFR含量为(10.36±2.21)foml/L蛋白,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的EGFR含量(4.22±1.80)fmol/mg蛋白,(P<0.01)。不同胃癌病理类型中,分化差的EGFR高于分化好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织中的EGFR具有很高的亲和力Kd=(2.25±0.68)nmol。我们的结果表明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能否作为判断胃癌分化好坏及预后的指标尚难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4例慢性宫颈炎和50例宫颈癌组织中c-met及PCNA的表达率。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met表达阳性率为14.3%(2/14),而在宫颈癌组织,其表达阳性率为62.0%(31/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分化程度低组c-met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高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c-me t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c-met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Ⅰ期和Ⅱ期组c-met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PCNA指数为24.79%±5.1%,在宫颈癌组织中,PCNA指数为39.9%±15.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晚PCNA的表达量越高(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的PC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met阳性表达组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c-met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c-met的表达与PCNA密切关联,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ABC法 ) ,检测 15例正常大肠粘膜、2 8例癌旁粘膜、11例大肠腺瘤、72例大肠癌中EGFR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结果 ①EGFR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7%、14.3%、45 .5 %及 41.9% ,大肠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和癌旁粘膜 (P <0 .0 1) ;②EGFR的表达与PCNA指数增高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EGFR的表达与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之间无肯定关系 (P >0 .0 5 )。结论 EGFR表达在大肠肿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但不能作为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4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不典型腺瘤,15例乳头状腺癌,10例滤泡性腺癌,10例髓样癌,10例未 分化癌。结果 PCNA增殖指数在甲状腺腺瘤为 12.8,不典型腺瘤为 19.8,乳头状癌为 19.2,滤泡性腺癌为 26.4,髓样癌 为27.9,未分化癌为44.3。各组间比较:不典型腺瘤与乳头状癌之间无差异;腺瘤与不典型腺瘤和乳头状癌间有显著性 差异(P<0.05),与其余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指标,并 可反映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