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右侧黑质致密区(SNC)制作P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阿朴吗啡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尼氏染色观察左侧中脑VTA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其DA能神经元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阿朴吗啡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见PD大鼠左侧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在全身麻醉诱导和苏醒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毁损组(n=20)和对照组(n=20),毁损组在双侧VTA给予特异性多巴胺神经元毁损药6-羟多巴胺(6-OHDA)减少多巴胺神经元,对照组在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待手术后两周,观察在全身麻醉下,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LORR)和恢复时间(ROR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丙泊酚麻醉下可显著缩短大鼠LORR (P<0.05),且明显延长大鼠RORR(P<0.05).在异氟醚麻醉下毁损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L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鼠RORR延长(P<0.05).结论 VTA多巴胺神经元在不同的全身麻醉药的诱导和苏醒发挥着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铝中毒痴呆模型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中枢多巴胺递质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铝中毒方式建立痴呆模型,以酪氨酸羟化酶(TH)为DA神经元的阳性标记物,采取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中脑VTA 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VTA 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痴呆模型组中脑VTA 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下降(P<0.01),部分神经元出现突起消失、胞体肿胀或碎裂等表现.结论中脑VTA DA神经元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其病变可能同老年性痴呆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本实验用荧光组化技术及记录显微自动曝光时间方法研究了马桑内酯所致的Wistar大鼠癫痫持续状态黑质-腹侧被盖区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癫痫发作高峰组(10只)和发作后组(8只)该区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0只)和发作前组(10只)。由于多巴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的减少可能表明抑制作用的下降对癫痫的发作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和脱毒治疗的临床实例,建立三个阶段的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模型,对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的超微结构和全脑(不含脑垂体)多巴胺(DA)的含量做动态研究,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复吸神经生物学及戒断治疗等奠定基础。方法:动物设对照组和模型组,三阶段各组大鼠均取VTA、NAc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并测定各阶段各组大鼠全脑中的DA含量。结果:海洛因成瘾、复吸成瘾大鼠三阶段VTA、NAc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结构改变,并随复吸次数增加而病变加重。三阶段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全脑DA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并随复吸次数增加,DA含量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结论:神经元凋亡是海洛因成瘾、复吸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脑内DA含量变化与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出现一致性变化。复吸次数越多,脑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电刺激技术建立大鼠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测定伏核和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伏核和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引发大鼠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模型鼠伏核内多巴胺含量[(7.56±2.82)ng/mg脑组织湿重]高于正常对照组[(2.10±0.30)ng/mg脑组织湿重](P<0.01),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含量[(9.81±3.01)ng/mg脑组织湿重]高于正常对照组[(2.97±0.41)ng/mg脑组织湿重](P<0.01);氟哌啶醇组大鼠伏核内多巴胺含量[(2.11±0.10)ng/mg脑组织湿重]低于模型组(P<0.01),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含量[(3.12±0.43)ng/mg脑组织湿重]也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可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模型大鼠伏核等脑区内多巴胺功能亢进,氟哌啶醇能有效的降低多巴胺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电刺激技术建立大鼠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测定伏核和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伏核和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引发大鼠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模型鼠伏核内多巴胺含量[(7.56±2.82)ng/mg脑组织湿重]高于正常对照组[(2.10±0.30)ng/mg脑组织湿重](P<0.01),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含量[(9.81±3.01)ng/mg脑组织湿重]高于正常对照组[(2.97±0.41)ng/mg脑组织湿重](P<0.01);氟哌啶醇组大鼠伏核内多巴胺含量[(2.11±0.10)ng/mg脑组织湿重]低于模型组(P<0.01),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含量[(3.12±0.43)ng/mg脑组织湿重]也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可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模型大鼠伏核等脑区内多巴胺功能亢进,氟哌啶醇能有效的降低多巴胺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应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法对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的传入性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接受来自如下核团的传入纤维,即斜角带核、视前外侧核、伏隔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黑质、红核、中脑网状结构以及中缝背核等。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法对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的传入性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接受来自如下核团的传入纤维,即斜角带核、视前外侧核、伏隔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黑质、红核、中脑网状结构以及中缝背核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探讨腹侧被盖区(VTA)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电刺激大鼠VTA,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HAL)和SCH23390及促多巴胺释放剂苯丙胺,观察它们对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的影响。结果刺激VTA可引发大鼠的异常行为,HAL可提高VTA刺激阈值,降低其行为评分;SCH23390可提高大鼠VTA刺激阈值;苯丙胺可降低大鼠VTA刺激阈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81~7.50,u=3.0~10.5,P<0.05、0.01)。结论该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惠玲  赵晏  向晓辉  王会生 《医学争鸣》2004,25(16):1448-1451
目的:研究中脑一边缘多巴胺回路腹侧被盖区(VTA)内源性谷氨酸信号转导在吗啡戒断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给VTA微注射不同剂量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MK-801,用行为学方法观察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递增量吗啡ip7d建立依赖模型,末次给药1.5hip盐酸纳洛酮(2mg/kg)诱发戒断症状,以Gellert-Hohzman Score和湿狗样颤为评价戒断症状程度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K-801(2,5,10g/L)微注射于VTA可明显减弱吗啡戒断大鼠湿狗样颤的发生次数,且能显著降低吗啡戒断鼠的Gellert-Holtzman Score.结论:VTA内源性谷氨酸受体及其与中脑一边缘多巴胺能信号转导相互作用,参与吗啡戒断的形成,提示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用于吗啡戒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海洛因对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的表达。结果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海洛因具有诱导Bax基因表达、损伤脑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尼古丁暴露和饮酒行为对大鼠腹侧被盖区(VTA)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部分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9只出生35 d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组,n=20),和对照组(C组,n=19),N组大鼠进行为期10d的尼古丁(1.0mg·kg-1·d-1)皮下注射,C组大鼠以生理盐水对照处理10d.其后,在N组和C组大鼠中各随机抽取6只(分别为NE组,n=6,和CE组,n=6)大鼠断头取脑分离VTA区提取mRNA,实时定量检测nACh受体α4、α5、α7和β2亚单位表达.N组和C组其余大鼠(分别为NA组n=14,CA组n=13)在出生后60d以Samson糖水递减程序诱导建立双瓶自由选择饮酒行为模型,共计69d,之后以相同程序定量检测VTA区标本相同指标.结果 ①因素分析显示:两因素(尼古丁暴露、饮酒行为)对VTA区nAChRα4、α5亚单位表达水平均有调节作用(F值分别为6.13,5.407,5.186,7.132,P<0.05);饮酒行为因素对β2亚单位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F=5.896,P<0.05);两因素对α7亚单位表达有极强的交互作用(F=13.894,P<0.001),对α5、β2亚单位表达有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6.149,4.222,P<0.05).②NA组α4、α5、α7和β2亚单位mRNA表达不同程度的显著高于CA组(F值分别为7.941,13.517,17.438,9.272,分别P<0.05、P<0.05、P<0.01、P<0.01),NA组的α4、α5、α7、β2亚单位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E组(F值分别为5.293,8.500,6.149,4.837,P<0.05);CA组α7亚单位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E组(F=12.750,P<0.01).结论 尼古丁和乙醇共同作用于VTA区包含有α4、α5、α7、β2亚单位的nAChR亚型.  相似文献   

15.
曾水林  李涛  杨鹏  康学军  萧静  黄晓  刘俊华 《医学争鸣》2005,26(22):2025-2027
目的:观察腹侧苍白球(VP)损毁后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 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直流电毁损VP,观察毁损后PD大鼠的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Glu的含量. 结果:VP损毁术后PD大鼠偏侧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纹状体内Glu的含量(μg/g) (3.0±0.4)比正常对照组(2.2±0.7) 、模型对照组(1.3±0.2)和假手术组(1.4±0.4)都要高(P<0.05),在术后第2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其他三组. 结论:VP毁损可能会减少Glu的释放或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弱,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β-内啡肽(13-endrophin,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分为海洛因依赖组(HD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SCG)各25只,正常对照组(NCG)5只,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38天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VTA区β-EP阳性细胞,并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微镜观察显示,与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VTA区的β-EP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强度减弱,染色变浅;图像分析测定大鼠VTA区β-EP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盐水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依赖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期间,VTA区β-EP表达减少,提示海洛因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  韦献良  叶峻 《广西医学》2004,26(4):472-475
目的 模仿人类吸毒成瘾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 ,研究其中脑腹侧被盖区超微结构改变 ,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神经药理学、成瘾戒断治疗等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 ,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 ,取两组动物中脑腹侧被盖区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坏死、调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正常对照组电镜超微影像正常。结论 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出现广泛性、多发性损害 ,且以变性为主 ,神经元凋亡是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梁秦川  高国栋 《医学争鸣》2005,26(2):122-124
目的:研究定向毁损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与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VTA)对药物诱导 戒断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分析NAc和VTA在大鼠成瘾 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 位置偏爱后,使用直流电分别毁损NAc与VTA.15d后给予 sc吗啡诱导大鼠恢复位置偏爱行为,测量并比较毁损组与对 照组的位置偏爱得分.结果:NAc毁损组和与VTA毁损组大 鼠在注射吗啡诱导下未恢复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NAc 毁损组(471±52)s,NAc对照组(673±53)s;VTA毁损组 (482±49)s,VTA对照组(700±46)s].结论:毁损NAc和 VTA能阻断注射吗啡诱导戒断大鼠恢复觅药行为.在成瘾药 物诱导戒断动物觅药行为中,NAc和VTA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损毁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微量注射入猫(6只)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每侧6ug),损毁该区域.通过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测量损毁前后动物的觉醒-睡眠状态.统计损毁前后各时相数据占每次睡眠描记时间的百分比、每次睡眠描记的快眼动(REM)睡眠次数及每次REM睡眠时间.结果:损毁后觉醒时间的百分比从损毁前的(14.68±1.37)%增加到(20.78 4-3.37)%(t=-1.350,P=0.235);慢波睡眠时间从(65.07 4±2.73)%减少到(64.65±4.35)%(t=0.089,P=0.932);REM睡眠时间从(20.26±2.74)%减少到(13.65±2.25)%(t=3.843,P=0.012);REM睡眠次数从损毁前的(12.2±1.6)次/6 h减少到(10.0 4±1.4)次/6 h(t=1.976,P=0.119);REM睡眠时间从(6.3±0.6)min/次减少到(5.5 4±0.5)min/次(t=0.939,P=0.401).有4只动物在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损毁后的REM睡眠过程中仍维持一定的肌张力,而在正常睡眠描记过程中肌张力完全消失,只出现时相性的肌肉颤搐.损毁部佗的组织学观察显示距损毁部位1-2 mm内的神经细胞消失.损毁区域的神经纤维破坏不明显.结论: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的神经细胞在REM睡眠的维持及其伴随的颈肌迟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刺激腹侧被盖区(VTA)及损伤前脑内侧束(MFB)对后侧伏核(PNA)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②方法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了正常大鼠、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健侧、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MFB侧PNA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同时观察电刺激VTA对PNA神经元放电的影响。③结果电刺激VTA后神经元多数呈抑制反应(t=2.17,P<0.05);正常大鼠自发单放电频率较PD大鼠模型损毁侧放电频率低(q=3.49,P<0.05),而与PD大鼠模型健侧PNA神经元放电频率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q=2.89,P>0.05)。④结论PNA神经元的自发电活动通过MFB接受VTA相应的抑制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