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周易》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河南450052郑州大学崔波高春玲主题词@周易/分析阴阳学院/中医病机中医学术发掘《周易》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也非常复杂,本文试从阴阳的互相争胜负、阴阳的互存互根和阴阳的消长变化相互转化等方面阐述其与...  相似文献   

2.
<正>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疾病的发热与否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关键。因此,临床工作者必须所认识。下面,仅结合个人体会作以浅谈,请予指正。一、发热的病因和分类中医对发热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这说明发热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有互相转化,消长的变化,随着阴阳的转化而变化。按八纲辨证和病因分类,可分为: (一) 表热证:可分表虚和表实发热(包括半表半里证之发热)两种,其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现代辩证逻辑原理研究中医理论,发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这种辩证矛盾为逻辑开端,用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思想揭示生命运动中同一思想的内在差异;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的相互联系;消长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为整体,起到了辩证逻辑对立统一思维律样的指导和认识作用,建构的是一个中医辩证逻辑体系。由对立统一思维律指导的中医理论体系是自觉的辩证思维体系,否定了中医理论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的逻辑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用现代逻辑原理研究中医理论,发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这种辩证矛盾为逻辑开端,用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思想揭示同一思想的内在差异;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的相互联系;消长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态平衡产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为整体;起到了辩证逻辑统一思维律样的指导和认识作用,建构的是一个中医辩证逻辑体系。由对立统一思维律指导的中医理论体系是自学的辩证思维体系,否定了中医理论是自发的  相似文献   

5.
阴阳辨证在八纲辨证中具有统率其他六纲的作用,是对病情进行更高层面或总的归纳,在中医临证过程中阴阳辨证贯穿疾病诊治过程的始末。阴阳辨证对于帕金森病而言尤为重要,不同症状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中病机的转化和中西医治疗都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特点。该文从阴阳辨证的源流及应用、阴阳辨证是帕金森病辨证基础、阴阳辨证在帕金森病临证中的地位和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阴阳辨证产生的背景、应用的基础和价值,以“阴阳为纲”的辨证方法来指导帕金森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认为,影响中医学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理论上的辩证观点与形而上学混存,造成中医理论的不彻底性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论、经络论、脏腑论、药物归经论等构成它的基本理论,而以阴阳论——阴阳的对立(对立相斥)、阴阳的互根(互相依存)、阴阳的消长(量变过程)和阴阳的转化(质变飞跃)为基点,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之法,观察人之病因病理现象。它注重局部与整体、生理与病理、人体与宇宙、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生命同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均处于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中。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深度及其真理性远远超过了当代西医,具有覆盖整个科学  相似文献   

7.
中医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属性的概括,阴阳的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维持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生物的一种应答过程,能够识别清除异己物质,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免疫系统的任一部分出现异常,免疫疾病随即发生。中医认为免疫疾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感六淫、先天不足、营卫失调、痰瘀内生、脏腑功能紊乱等皆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阴阳的理论可以用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营卫及气机升降出入之间关系的阐释。免疫疾病的致病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本文就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阴阳概念的产生追本溯源是导源于《易经》,是易经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将“阴阳”这个代指性符号上升演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范畴,而成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渊源;《易经》卦象变化的万物交感原理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确立了阴阳双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唯物辩证关系;《易经》卦象变化的“物极必反”规律揭示了阴阳双方是不断消长变化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易经》卦象变化的“中和平衡”原理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易经》卦象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构建起到了框架作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试题及答案题一:你对“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如何理解? 答:互根,是互相依存的意思。阴阳互根就是阴阳之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面都不能脱离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因此,从阴和阳相互关系上看,是一个互根的整体。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说明阴阳任何一方各依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经常变化的,即中医所谓“阳消阴长,阴消阳长”。例如就人体而言: 机能活动 (阳)的产生,必然要消托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重视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的研究 ,笔者从以下 4方面概述辨证论治的研究。1 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中医辨证体系中公认的辨证方法有 8种 ,即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朱氏[1] 通过分析各种辨证所包含的实质内容 ,认为辨证可以概括为辨病位 (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以及八纲中之表里 ) ;辨病因病性(包括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痰浊虫食等 ,以及八纲中之阴阳、寒热、虚实 ) ;同时建立以定病位、审病性为目的、由 5 0项左右辨证基本内容组成的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脏腑辨证已成为中医临床辨证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随着其日益广泛运用,出现了将辨证过程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辨证的准确性。脏腑辨证必须在完整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四时阴阳消长的时相变化为重要背景,来分析脉症,审察病机,才能克服上述倾向,充分体现中医辨证的深刻内涵与特色,为临床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对于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PE)共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和管理缺乏共识,为制订ED/PE共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策略,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ED/PE共病指南并结合全国多家泌尿外科、男科研究单位的临床实践,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专家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共识起草、学会审核、专家函审访谈、审稿会的程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该共识针对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定位和价值,基于医生临床经验、研究证据、患者意愿和生活环境因素,综合评估做出ED/PE共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范,为更多患者在诊疗进程中获益。中医诊断注重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信息的收集,并据此进行《伤寒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基于中西医协同方式,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实施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内服治疗根据《中医外科学》第四章外科疾病的辨证第二节阴阳辨证。《类经·阴阳类》“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该共识依据“八纲辨证,首辨阴阳”分为阳证、阴证两类。此外,对ED/PE共病的证型证候,基于异病同治有...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不寐之论治,源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认识以阴阳为纲,以六经为辨证体系,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和脏腑经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与《黄帝内经》对不寐类病证广泛抽象的论述相比,《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论述更加详尽准确,其创制的多首有效方剂,理法方药完备,更具临床指导性。笔者从理论升华、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不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试从阴阳气化规律探讨消渴之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为机体物质代谢失调所致,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精气味形转化失调,而精气味形则是在阴阳气化规律下进行,即“阳化气,阴成形”两个基本过程,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其失调,“阴成形”不足,“阳化气”有余,而形成阴虚阳亢,燥火炽盛,是导致消渴发生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7.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之间的相对制约、互根作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观点,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至今仍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中医治疗疾病在于调理阴阳,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8.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阴阳的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整体)思想内在差异;阴阳的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内在联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六经学说发源于《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继承发展,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从而为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盼贡献。本文在总结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阴阳对六经学说的本义加以阐释,并就六经辨证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关系从层次上加强联系。根据六经阴阳多少的变化分析指导针灸疗法在临床的运用,包括选穴、针刺手法、灸刺深度等,对整体把握人体阴阳气机变化,指导针灸疗法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秀玲 《中医药学刊》2005,23(3):451-451,457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阴阳的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整体)思想内在差异;阴阳的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内在联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