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内毒素性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萍  张建新 《河北医药》2003,25(3):210-212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其中NO在内毒素性肺损伤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此方面研究颇多 ,但结论尚有争议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而复杂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物质 ,体内多种组织、细胞都能产生NO ,在肺内 ,肺的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等都能产生NO ,它们均以L 精氨酸和氧为底物 ,在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作用下 ,生成NO和L 胍氨酸。…  相似文献   

2.
孙纪新  符云峰 《河北医药》2000,22(11):866-867
198 7年 ,Palmer及Moncada等首次证明内皮源舒张因子 (EDRF)是一氧化氮 (NO) ,引起世界医学界普遍关注。NO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已证明NO参与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NO对全身、肾脏血流动力学及尿钠排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NO合成障碍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NO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1 NO一般生物学特征1.1 NO的合成、代谢及生物效应 在体内NO是由L 精氨酸 (L Arg)与氧分子经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催化下产生。NO是一种自由基气体 ,呈脂溶性 ,易通过生物膜 ,与细胞内…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的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测定张力,主动脉薄片孵育测定NO生成、血管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L-精氨酸(L-Arg)转运。结果巴曲酶(0.1~20Bu·L-1)浓度依赖性扩张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去内皮血管对巴曲酶的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内皮完整血管(P<0.01),最大舒张反应分别为40.1%±21.9%和88.1%±4.2%(P<0.01)。巴曲酶(10Bu·L-1)刺激孵育主动脉产生NO-2增加128%(P<0.01),固有型NOS(cNOS)和总NOS(tNOS)活性分别增加2.0倍和40.0%(P值均小于0.01),诱导型NOS(iNOS)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管壁对L-Arg的转运呈高和低亲和两种方式,巴曲酶(10Bu·L-1)可使其最大转运速率Vmax分别增加83.8%和47.4%(P<0.01)。结论巴曲酶的内皮依赖的扩血管作用通过L-Arg/NO途径,巴曲酶增加血管壁L-Arg的转运和激活NOS,使NO生成增加  相似文献   

4.
吴斌 《中国基层医药》2001,8(3):227-228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和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血管舒缩因子 ,在维持血压的稳定、组织的灌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资料表明[1] ,高血压病病人血NO浓度降低 ,舒血管功能障碍而致病。但也有人认为[2 ] ,ET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是高血压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过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是体内主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是调节氧离子和NO水平的重要酶 ,在调节NO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本文对高血压病病人和健康对照组血NO、ET及SOD进…  相似文献   

5.
长期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将导致药物耐受。由于患者对阿片类药物耐受进而造成成瘾所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1] 。N 硝基 L 精氨酸 (NO2 Arg)是一种经典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2 ] 。有研究表明NO2 Arg可抑制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3] ,然而关于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剂量递增法模拟临床阿片类药物耐受形成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各脑分区、脊髓和血浆中甲硫脑啡肽 (ir MEK)、亮脑啡肽 (ir LEK)含量 ,以探讨内源性脑啡肽系统在NO2 Arg抑制吗啡镇痛耐受形成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设计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体内,NO由3种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催化产生:内皮型NOS(ecNOS)、诱生型NOS(iNOS)和脑型NOS(nNOS)。选择性抑制iNOS有益于不同形式的休克和炎症的治疗,而对nNOS的抑制可保护神经不受损伤。本文简介绍了NOS同工酰选择性抑制剂设计的生化基础和现有的选择性制剂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二硫化碳染毒大鼠体内一氧化氮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硫化碳 (CS2 )是一影响血管毒物 ,长期接触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1 ] 。关于这一毒性的机制 ,迄今仍众说纷纭。有研究认为脂质过氧化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2 ] 。近年来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EDRF) ,即一氧化氮 (NO)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含量不足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3 ] 。而职业性心血管毒物CS2 能否影响体内NO水平 ,其机制又是如何 ,与脂质过氧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迄今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CS2 染毒大鼠 ,观察其血浆NO、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与红…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顺江  张建新 《河北医药》2000,22(12):940-941
一氧化氮在体内是一种含自由基的气体 ,作为细胞间可弥散的信使物质 ,具有传递生物信息的作用。1 987年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NO的合成后 ,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 ,NO参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肿瘤等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1] 。一氧化氮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脑缺血病程的不同时段应用NOS抑制剂 ,发挥NO的神经保护作用 ,降低其神经毒性作用 ,成为研究脑缺血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1 脑缺血时NO、NOS的动态变化1 .1 脑缺血急性期  1 993年Malinski[2 ]和Tomi…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结构简单但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自由基分子 ,参与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条件的生物过程 ,如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神经信号传导、宿主防御反应等〔1〕。近年来发现NO还参与肿瘤的病理过程 ,NO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最近关于NO方面研究的热点〔2〕。本文就NO与泌尿系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O的合成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催化L -精氨酸转化成瓜氨酸过程中形成的。NOS是一种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克罗卡林对不同年龄大鼠血管平滑肌张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钾通道开放剂克罗卡林(cromakalim)对不同年龄大鼠血管平滑肌张力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鼠离体血管平滑肌张力记录法。结果cromakalim可抑制由苯肾上腺素(Phe)介导弓;起的血管收缩,其作用在老年大鼠明显减弱;血管内皮的去除或分别应用NO合酶抑制剂L.NAME、环氧酶抑制剂亚甲蓝,均可明显降低cromakalim的舒血管反应,但内皮去除或NO作用被抑制却消除了cro-makalim作用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此外研究还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NO供体Ach及SNP的舒血管反应在老年大鼠明显弱于幼年大鼠。结论NO释放量的减少或血管对NO反应性的降低可能是引起cromakalim舒血管作用在老年大鼠明显减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特征是氧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积累,局部炎症免疫反应及动脉壁内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下降。这些病理生理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粥样斑块脆性的增加及临床症状的发生(如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些改变中血管内皮细胞起着关键性作用,内皮细胞通过NO合成来影响血管紧张度,AS及其他常见的危险性因  相似文献   

12.
L┐arg、L┐NAME在离体豚鼠气管条中的作用李荣张珍祥(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呼吸病研究室,武汉430030)中国图书分类号R974普遍研究认为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皮衍化松弛因子(EDRF)。内源性NO由左旋精氨酸(L-arg)在NO合酶作用下...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NO)是具有气体性质的十分重要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随着NO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O作为内源性舒张因子(EDRF)的主要形式 ,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1.NO及其合成酶的特点1.1NO是半衰期不足1分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 ,由血管内皮释放 ,左旋精氨酸和氧分子是NO合成的底物 ,NO合成酶(NOS)是最重要的催化物 ,在还原型尼克酰氨腺苷磷酸和钙离子的参与下合成NO。1.2NOS是与细胞色素P -450相似的含铁血红蛋白酶 ,已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 Gyp)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与内皮细胞c sis 基因表达和一氧化氮( N O) 合成/ 释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内皮细胞c sism R N A 表达,用 Griess 法测定内皮细胞 N O 释放量,用 M T T快速比色法检测平滑肌细胞( S M C) 增殖。结果 内毒素( L P S)16 mg· L- 1 促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c sis 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刺激 S M C 增殖;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X X O) 系统产生的氧自由基( O F R) 具有与 L P S 相似的作用。绞股蓝总皂苷对 L P S诱导的内皮细胞c sis 基因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 O F R 诱导的 E C 损伤,保护内皮细胞释放 N O 的能力,抑制 L P S 和 O F R通过 E C 介导的 S M C 增殖。 Gyp 的效应可被 N O 合成酶抑制剂硝基 左旋精氨酸部分取消。结论 绞股蓝总皂苷通过抑制内皮细胞c sis 基因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合成( 释放) N O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供体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衍的一氧化氮释放至血管管腔内,在血细胞成分和血管内皮之间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循环系统疾病可以引起内皮机能障碍,减少NO生成。NO供体可以补充屐的NO,有血管和细胞保护作用,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抑制嗜中性白细胞粘附于内皮和被激活,抗炎症反应,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稳定循环容积,抑制细胞增殖,低浓度的NO供体对许多疾病有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再灌,内脏缺血再灌,循环性休克,脑缺血,血管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中介雷米普利拉对氧自由基损伤兔胸主动脉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体兔胸主动脉淋浴灌注方法,探讨雷米普利拉(Ram)对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结果发现,电解Krebs液产生的氧自由基明显抑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降低血管壁一氧化氮(NO)和cGMP含量,并使丙二醛含量增加;Ram消除电解所致的上述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NO合成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亦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Ram和L-精氨酸的保护作用均可被NO合成酶抑制剂所阻断。这些结果提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时的神经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涛 《河北医药》1999,21(6):491-492
80年代以来,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作为一种独特的无机气体分子受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重视,人们发现其在许多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NO兼有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使和神经递质作用[1]。随着人们对脑缺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众多证据表明,NO与缺血性脑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NO是小分子气体物质,是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催化下由L精氨酸(Larginine,LArg)氧化后生成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但极不稳定,反应性强,生物半衰期极短,仅5秒左右,因此,对它的…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牛磺酸抗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实验性乙醇胃粘膜损伤模型,测定胃粘膜局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内皮素(ET)和部分胃肠激素含量。结果牛磺酸可明显减轻胃粘膜损伤,抑制ET释放,增加NOS活性及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结论牛磺酸可明显减轻实验性乙醇胃粘膜损伤,其可能机制为调节胃粘膜局部ET、NOS、SS、VIP的活性和含量。  相似文献   

19.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双重作用模式:一氧化氮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平滑肌L-型钙通道,降低胞内钙浓度,从而减弱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然而,已有语气表明,二氢吡啶类能诱发NO从各类血管内皮释放。另外,二氢吡啶类对NO合酶抑制剂的灵敏度也得以证实。双重模式的发现,即通过抑制平滑肌L-型钙通道引起的直接的舒张效应和通过血管内皮NO释放引起的间接的舒张效应,有助于理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抗高血压效应,及在某些血管区域的选择性效应。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20.
溴氰菊酯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在发现溴氰菊酯(DM)可使突触前膜谷氨酸释放增加的基础上,探讨了DM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影响。利用不同性质阻断剂,对影响NOS活性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DM可引起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部位的NOS活性显著增加。L-硝基精氨酸是NOS的竞争性抑制剂,它可抑制由DM所致NOS活性的升高。尼莫地平是一种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它也可以有效的抑制DM所致NOS活性的增加。认为DM导致神经毒性的机理可能是通过谷氨酸过量释放,诱导NOS活性的升高,造成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