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旋毛虫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 ( 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双抗体夹心 -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 ,受染 3d后 ,即有 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 ,受染 30 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 ( 50、1 50及 30 0条幼虫 /只 ) ,全部受染鼠 ( 1 0 0 % )均显示阳性反应。给予丙硫咪唑治疗后的第 1周 ,CAg的阳性率仍为 1 0 0 % ,但在治疗后第 2、3及 4周 ,则分别降为 60 %、2 0 %及 1 0 %。检测 61头感染旋毛虫猪血清中 CAg,4 0头 ( 65.6%± 6.1 % )呈阳性反应。 1 0 0头正常猪均为阴性 ,30头感染囊尾蚴和 30头感染弓形虫的猪 ,仅 1头感染弓形虫的猪出现轻度交叉反应。检测 36例旋毛虫病人血清中 CAg,2 6例 ( 72 .2 % )呈阳性反应。 50例正常人皆为阴性。 1 4 2例其他 9种寄生虫病人 ,仅 1例囊尾蚴病人出现轻度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 CAg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5.83%和100%,丝虫,日本血吸虫及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及囊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33%,22.22%及3.33%,旋毛虫幼虫抗原片在-20℃至  相似文献   

3.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 ̄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5.83%和100%。丝虫、日本血吸虫及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及囊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33%、22.22%及3.33%。旋毛虫幼虫抗原片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活性。IFAT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滤纸血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G2B3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BALB/C小鼠血中循环抗原(CAg),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第3天检出CAg,其阳性率为38%,第15天起CAg达高峰,阳性率100%,26~56天CAg维持高水平,第71天CAg滴度下降,以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滤纸血可以代替血清作CAg检测。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G2B3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小鼠血中CAg时,具有简便,敏感和特异的优点,可试用于肺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6周后每2周尾部静脉采血,至感染后20周,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此后旋毛虫和乡土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缓慢下降,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小鼠感染伪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第16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不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观察旋毛虫病治疗前和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治疗前)第2wk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第4wk后阳性率均达以90%以上,治疗后抗体阳性率第1wk为100%,第3wk开始下降,第5wk后抗体滴度维持于了性低水平,12wk后未见阳性反应,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旋毛虫病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观察旋毛虫病治疗前和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治疗前)第2wk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第4wk后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治疗后抗体阳性率第1wk为100%,第3wk开始下降,第5wk后抗体滴度维持于阳性低水平,12wk后未见阳性反应。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旋毛虫病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对实验性氟中毒大鼠血清氟及骨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研究维生素C对氟中毒的影响,以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阴性对照组:24只,自由饮用自来水(氟含量<1mg/L);第2组为氟中毒+维生素C组:24只.自由饮用50mg/L含氟水120d后,加用VC1g/kg·d灌胃治疗;第3组为氟中毒后脱离氟源+维生素C组:24只,自由饮用50mg/L含氟水120d,然后去除含氟水,自由饮用自来水,同时用VC1g/kg·d灌胃治疗。实验第120d及VC治疗第1周、3周、6周末分别检查体重、血清氟及骨氟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第12Od,氟中毒大鼠血清氟及骨氟含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氟中毒+VC组第1周、3周、6周后,血清氟明显降低,体重明显增加,与氟中毒大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脱离氟源+VC治疗第1、3、6周后,血清氟明显降低,体重明显增加,第3周、6周后,骨氟有明显降低,与氟中毒大鼠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结果表明;VC具有明显降低血清氟、骨氟及增加体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肌蚴抗原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4种不同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制剂经颈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然后用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或100条攻击感染,攻击后45d剖杀小鼠,收集成虫、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并计数。结果:4种不同制剂均可诱导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免疫效应,以旋毛虫幼虫匀浆上清可溶性抗原(TsSA)效果较好,减虫率为21.3%,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为29.3%,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减少率分别达48%和58.5%,平均每鼠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EPG减少率分别为41.7%和48.9%;当抗原剂量为10000条旋毛虫并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达39.6%。结论:旋毛虫抗原免疫小鼠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因疫苗诱导小鼠抗HBV皮下移植瘤免疫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 HBV DNA 疫苗(pCR3-1S) 诱导Balb/ c 小鼠( H2d) 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 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 细胞(P815HBVS) ( H2d) 成瘤性的影响.方法 肌肉注射DNA 疫苗,背部皮下接种P815HBVS 细胞,观察成瘤情况,4 h 51Cr 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 活性.结果 接种 DNA 疫苗后小鼠成瘤率为12-5 % , 对照组为100 % . 小鼠平均存活期大于38-2 d ,对照组为28-4 d ,40 d 后小鼠存活率为87-5 % ,对照组为0 % . CTL 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加,pCR3-1S 组51 % ,对照组为21 % ( P< 0-001) .结论 DNA 疫苗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对体内HBV 感染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应用由7种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单克隆抗体(PwM和PwA一McAb)组成的混合McAb一ELISA法检测辽宁省凤城县肺吸虫病流行区208份滤纸血循环抗原(CAg),阳性率为38%(79/208)。对100份同时有滤纸血和血清样本者同步检测进行比较,滤纸血CAg阳性率为62%(62/100),血清CAg阳性率57%(57/100),符合率为91%,经确切概率法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滤纸血可代替血清作CAg检测。分别用7种McAb检测55份混合McAb检测为阳性的样本,4种抗囊蚴McAb中G_2B_3检出率最高,A_3A_7次之,3种抗成虫McAb中A_3D_3检出率最高,表明用G_2B_3或A_3A_7与A_3O_3混合检测Pw病人CAg更省更好。但在斯氏肺吸虫流行区应首选A_2E_7,因其与斯氏Ag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对斯氏肺吸虫患者血清CAg检出率高达94.7%(18/19)。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述7种McAb单独应用或不同组合后应用有助于提高CAg的检出率并有助于肺吸虫感染虫种和虫期的判别。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cDNA3-EBA175/HRPⅡ重组质粒肌肉途径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BALB/c小鼠分为3组,1组(实验组)经后腿股四头肌注射重组粒pcDNA3-EBA175/HRPⅡ100μG;2组(实验对照组)注射空白质粒pcDNA3100μG,3组(正常对照组)注射PBS(pH7.4)100μl。每隔20d加强注射,于第1次接种后20d和第2次接种后10d取小鼠双侧  相似文献   

13.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嗜鼠心肌Coxsackie B3病毒(CVB3m)诱导的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0.1ml100TCD50CVB3m,感染后批断脊处死小鼠,应用双重荧光染色技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共聚焦显微镜对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部分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VB3m可诱发小鼠VMC。感染病毒后9~12d病变达到高峰,检出率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TsL1-ES)中46-58KD抗原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本文用该纯化原组分加福氏完全佐剂(FCA)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3次,继以旋毛虫感染性幼虫300条攻击感染,感染后第7天计数小鼠肠道成虫数、第30天肌肉继虫数和血清抗体IgG滴度。结果:46-58KD抗原免疫鼠的肠道成虫减虫率、肌肉幼虫减虫率和血清抗体IgG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分别为41.8%、46.1%和2841  相似文献   

16.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WN10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将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WN10以20μg/只的剂量分3次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生新生幼虫数、感染35d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WN10抗体IgG滴度。结果WN10免疫小鼠后获得旋毛虫7日龄成虫、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4.28%和61.21%,均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显著;获得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为16.46%,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N10免疫组小鼠在第3次免疫后1周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WN10抗体IgG,在攻击感染旋毛虫9周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编码旋毛虫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旋毛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对感染仓鼠的美洲钩虫幼虫及虫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美洲钩虫成虫的仓鼠口服阿苯达唑75或150mg/kg的有效率为83.8%和100%。治前3d,2个治疗组每鼠每g粪便培养的幼虫数为29716±3299和28256±118,对照组的为8828±2659。治后3d,治疗组的粪便培养未查见幼虫,而对照组的为9066±7416。此外,受治2组的培养粪便残渣用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时,无或仅查见几个变性虫卵。仓鼠于感染第3期幼虫后3、7或14d口服1剂阿苯达唑150或300mg/kg时,粪便虫卵阳性率为0-9.1%,减虫率为96.8-100%。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玻片法环蚴沉淀试验(Slide)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感染旋毛虫豚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7.1%、100%和96.7%。用此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正常豚鼠、血吸虫病兔、肺吸虫病大白鼠、蛔虫病人和鞭虫病人血清,除1例肺吸虫病大白鼠血清IHA出现阳性反应外,其它血清3种方法均为阴性反应。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旋毛虫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30例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或抵抗的肾病综合征(NS)患者联合使用了(CsA,5mg·kg-1·d-1)和泼尼松(30mg/d)治疗,并测定了CsA治疗前后病人的血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结果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由治疗前的平均7.67±3.00g/24h降至治疗后第1、2、3个月的4.93±3.64g/24h、3.52±2.94g/24h、2.23±1.60g/24h;血浆白蛋白由治疗前27.3±6.4g/L升至30.9±8.8g/L、34.3±7.6g/L、36.0±7.2g/L;治疗前后血肌酐、BUN、尿酸、CD4/CD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无明显变化,而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血清IL2显著下降。治疗后激素抵抗组NS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分别为22.7%,50.0%和27.3%;在激素依赖组分别为57.1%,429%和0。有5例患者因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腹泻而停用CsA。结论本研究提示CsA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尤其是激素依赖的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