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精神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肥胖,这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办法减肥呢?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服药后思睡,因而终日卧床不起。患者的家属为便于管理和求得安定也让他们多睡少动。长期下来病人自然会发胖。也有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超过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分析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报告,分析不同性别、服药时间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脏B超阳性率为40%,明显高于健康者的24%。同时,患者肝脏B超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服药时间具有一定联系。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损伤患者肝脏器官,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定期B超检查,可确定患者的脂肪肝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女性精神分裂症妊娠期病情变化和应用抗精神病药的有关献,重点讨论了抗精神病药物的致畸性和对胎儿的毒副作用,并据此归纳了女性精神分裂症患妊娠期用药指南。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疾病控制杂志》1999,3(2):141-141
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病人对医生的医嘱、指导的服从或遵守的程度.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病人甚至必须终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指发病后一直持续老年期(60岁以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病程15年以上。而便秘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本文收集了从1994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收住的5516例病人中的552例诊断慢性精神分裂症。选择因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顽固性便秘老年病人16例进行观察及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0%,其中60岁以上83例(1.5%),顽固性便秘者16例,占总数的2.9%。16例病人中,男13例,女3例,病程15~41年,年龄60~72岁。停止排便时间最长240小时,最短72小时。单独服用氯氮平8例,余均为合并用药。通过对以上16例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运动障碍。病人常表现不自主抽搐、痉挛和面肌震颤等。近5年来,一些研究小组报告了应用维生素E 治疗该病症的不同结果。新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可使大约20%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人的上述症状得以缓解。纽约市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在16例每天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 的精神病患者中,其中9例在连续用药8~12周后TD 症状明显减轻。而12名接受同样时间安慰剂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只有1人TD 症状有类似改善。在此项试验期间,所有病人均按医嘱常规服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改变。方法随即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行B超检查。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在各组中的发生率最高。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肝胆异常、特别是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脂肪肝超声检出情况及血脂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年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3),另将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5),另选择40例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无精神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三组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查。分析各组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检出率及血脂异常检出率,对比研究组的脂肪肝异常检出率。结果 三组的脂肪肝及血脂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年龄≥50岁、病程>10年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年龄年龄<50岁、病程5~10年的患者(P <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的患者脂肪肝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均较高,故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需做好及时的预防及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2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7例,女姓116例.结果:男、女患者精神药物使用频率居首的为氯氮平,居前五位的均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单一抗精神病药物为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超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前五位抗精神病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女性高:精神药物联合治疗男性高于女性.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上及部分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舒血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48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采用舒血宁片合并原抗精神病药物12周的动态观察治疗,选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症状变化和副作用。结果 舒血宁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明显疗效。临床有效率为72.9%,BPRS总分,BPRS-ANEC分量表分,SANS总分,SANS五项总评以及CGI严重程度评分无明显下降,而且能减轻原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结论 舒血宁片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问:我母亲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外婆也曾患精神分裂症。因此,我的女朋友很担心这种病会遗传给我和下一代,并且她的家人阻止她与我结婚。请问,象我这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能不能结婚、生育?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已婚,农民。因发热3 d于2005年8月7日入院。既往患精神分裂症10年,长期持续口服抗精神病药物,7个月前发现已怀孕3个月,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并继续服用,怀孕期间精神病无严重发作,于2005年7月30日顺产一男婴,产后恶露不多,无臭味。于产后第6天出现发呆、少语、进食减少,并很快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体温39℃左右,伴阵发性四肢肌肉强直性痉挛及口中发出“咯咯”声响,意识时有模糊,排尿困难。无两眼上吊、角弓反张、咳嗽、咳痰,无腹泻、呕吐及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县医院抗感染治疗3 d,病情无好转。入院查体:T 37.2℃…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因狂躁,幻听,妄想1月多于2010年1月7日入院。入院前1月多,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阵阵狂躁不安,幻听,妄想,胡言乱语。阵阵表情淡漠,嗜睡,到院外曾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以后家属发现病人发作严重的时候给予进食症状可缓解,病情反复发作,故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本组资料中,该68例患者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进行治疗,并对治疗6周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进行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要对其体重、血脂以及血糖进一步加强测定,使其糖脂代谢异常的概率能够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5.
张明  张昕 《中国保健》2008,16(4):171-17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对23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总共23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总异常率为74.7%,服用氯丙嗪患者异常率为11.5%,奋乃静异常率为4.7%,氯氮平异常率为59.8%,雏思通、奎的平未见异常.讨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工企医刊》2005,18(4):78-79
氯氮平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有独特疗效,对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进行副反应观察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和发病学不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虽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缓解疾病的进程,但不能防止其进展和复发,导致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短期行为,即缓解--复发--再缓解--再复发,循环不已。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决策,应该运用系统、整体、最优化的辩证思维,从战略决策和战术指导的高度,制订长期跟踪的前瞻性治疗方案,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使病情从失控逐步转向自稳,精神分裂症就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8.
正抗精神病药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一类药物,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传统抗精神病药)两种。服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忌口,以免降低药效或引发其他问题。烟草吸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躯体代谢,进而增加自由基水平;自由基引起神经元脂质过氧化,破坏神经元,抑制神经递质传导。当中脑-皮质通路多巴胺传导被抑制时,引起阴性认知和心境症状;当皮质-边缘通  相似文献   

19.
以45例正在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全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病例组心血管功能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7%、22.2%,P<0.01,其影响顺度依次为心功能>血管功能>血液状况,从而为临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给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的行为观察和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患者245例,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进行口服,观察患者在口服药物之后的行为并做好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的药物反应实施干预。结果:在用药治疗的245例精神类疾病患者当中,有精神分裂症120例,躁狂症5例,精神障碍120例。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之后,有34例患者发生了行为异常,5例患者发生了嗜睡,7例患者出现情绪抑郁,13例患者发生焦虑症状,9例患者出现缄默、呆滞的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的大部分症状得到了改善。结论:精神病患者进行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是有部分的患者特别是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果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发行为异常,因此需要对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行为进行观察以及做出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