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的黏附和变形实验、血浆蛋白的吸附实验来评价聚谷氨酸苄酯 /聚乙二醇(PBL G/PEG)嵌段共聚物膜的血液相容性 ,PEG嵌段的引入对共聚物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均聚物的血液相容性优于玻璃和硅油 ,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优于均聚物 ,且随着 PEG含量增加 ,其血液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聚谷氨酸苄酯通过部分氨解反应生成羟乙谷氨酰胺 -谷氨酸苄酯共聚物 ,氨解时间越长 ,生成的羟乙谷氨酰胺越多 ,样品具有更高的水溶胀度 ,在酶解中样品的重量保持率和抗张强度保持率就越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谷氨酸苄酯部分氨解的方法制备谷氨酸苄酯-羟乙谷氨酰胺共聚物,氨解时间越长,共聚物中羟乙谷氨酰胺含量越大,氨解后样品具有更高的亲水性,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有明显的减少,当共聚物中羟乙谷氨酰胺含量为0.133(摩尔分数)时,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为最小,所有共聚物的抗凝血性能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不同比例的谷氨酸甲酯和谷氨酸苄酯共聚物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谷氨酸甲酯-谷氨酸苄酯-谷氨酸共聚物的方法。研究表明,谷氨酸甲酯均聚物碱解较快,而谷氨酸苄酯均聚物与稀碱在室温下反应很小。共聚物中谷氨酸甲酯含量越大,碱浓度越大,碱解时间延长,薄膜厚度越小,碱解的程度也就越大,碱解产物中谷氨酸链节的含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聚L-谷氨酸γ-苄酯合成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了聚L-谷氨酸γ-苄酯(PBLG)合成方法的改进。采用硫酸催化—真空脱水制备BLG,光气—苯液相法制备氨基酸-N-碳酸酐(NCA),苯—二氧六环溶液聚合制备PBLG,产率分别为59.5%,85.6%和95.0%。粘度测定表明,PBLG分子量在5~35万范围,分子量大小通过A/I比和溶剂比调节。红外分析表明,PBLG的构型为α-螺旋型多肽。 相似文献
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在溶剂中与萘钾反应.形成聚乙二醇单甲醚的钾盐活性中间体.再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聚乙二醇单甲醚对甲苯磺酸酯,进而反应生成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并用此引发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生成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苄酯谷氨酸,然后用碱脱去苄酯保护基,得到水溶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谷氨酸。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嵌段共聚物在药物控制释放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负载紫杉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L-乳酸)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Paclitaxel-loaded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b-poly(L-lacticacid)diblockcopolymernanoparticles,PMT),采用动态光散射、紫外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手段研究了PMT的形态结构、粒径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等。实验结果表明PMT呈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径为纳米级,随着载药量的增大而增大;PMT的体外释放无突释现象,释放速率缓慢,且随着释放液置换量的增大,累积释放量增大。本研究为开发紫杉醇新型静脉注射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星型多臂端氨基聚乙丙交酯/聚乙二醇[4s-( PLGA-PEG-NH2)]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作为载体材料,构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纳米胶束载药体系.方法 合成聚合物4s-( PLGA-PEG-NH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组成、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DOX)聚合物纳米胶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仪及荧光分析法对载药纳米胶束进行表征;对阿霉素载药纳米胶束在HeLa细胞中的摄取及细胞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 1H NMR与GPC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符合设计的4s-( PLGA-PEG-NH2)结构;能成功物理包埋DOX药物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核-壳结构的纳米胶束,载药量约为7.5%,包埋率约为75.2%,Zeta电位为-17.6 mV;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载阿霉素星型4臂聚合物纳米胶束[DOX-loaded 4s-(PLGA-PEG-NH2)micelles]比载阿霉素线性聚合物纳米胶束[DOX-loaded linear-( PLGA-PEG-PLGA)micelles]可更有效地被HeLa细胞摄取,并对HeLa细胞的毒性更强.结论 4s-( PLGA-PEG-NH2)阿霉素载药纳米胶束可有效提高HeLa细胞的摄取率以及对HeLa细胞的杀伤率,提示其可作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制备了聚谷氨酸苄酯膜,并进行皂化,得到了谷氨酸苄酯-谷氨酸共聚物膜.研究了不同聚合物膜对两种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及2-羟乙基-氧甲基-5-氟脲嘧啶(2-HEOM-5-FU)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P1(BLG-LGA)膜渗透5-Fu和2-HEOM-5-Fu的渗透系数分别是PBLG膜的4和16倍,且P2(BLG-LGA)膜的渗透系数分别是PBLG膜的13和26倍.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新型亲水支架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了聚乳酸(PDLLA)以及聚乳酸与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LA)复合的PDLLA/PELA组织工程支架。讨论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LA含量及组成比对于支架内部结构、力学性能、降解行为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的支架,具有100~250μm大孔与5~40μm小孔兼备的特殊内部结构,PEG含量愈高、PEG分子量愈小,支架的孔隙率愈大。PDLLA/PELA比率的减小,PEG/PLA比率的增大会引起支架力学性能的下降和降解的加速。材料无细胞毒性。当支架中PDLLA/PELA为3∶1,PEG 5000/PLA为25∶75时,其内部孔形态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mPEG表面修饰的PLGA嵌段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室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LA/GA比例的mPEG修饰PLGA(PELGA,含15%mPEG),为了评价它们的血液相容性,我们以硅化玻璃试管为阴性对照,未硅化的试管为阳性对照,参照国际标准(ISO109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进行了体外评价实验。试验包括溶血率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凝血时间实验,血浆复钙时间实验和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合成材料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纳米粒有望应用于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3.
14.
对用紫外辐照法在聚砜膜表面接枝的聚乙二醇作了初步的研究。通过静态水接触角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及原子力学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接枝前后聚砜膜表面的性能进行了测定,证明采用同步接枝法和二步接枝法在聚砜材料表面接上了聚乙二醇,表面亲水性大大提高,两种接枝方法的接枝覆盖率分别为77.3%和41.9%,表面形貌、相位图等参数较接枝前变化明显,说明用同步法在聚砜膜表面产生了分枝的聚乙二醇层,而二步法在聚砜膜表面产生了薄煎饼状的聚乙二醇层。这一研究为下一步拟在聚砜中空纤维膜表面接上聚乙二醇刷分子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聚丙交酯(PL)/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共混微球的制备、表征及释药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L与PLEG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的高分子材料,利用它们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我们合成了含不同PEG链段长度的PLEG共聚物,并利用PL与PLEG这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制备载有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的共混微球以提高hCG在微球中的包埋率,结果表明采用P(L-co-PEG6000)(90:10)与PL共混制备得到的微球中,hCG的包埋率高于单独用PL或PLEG制得的微球。hCG的体 相似文献
16.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体内外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体内外降解进行了研究。采用凝胶渗透色层法(GPC)测定分子量,扫描电镜(SEM)观察。PELA在最初第5天出现降解,2月时分子量丧失体内外分别为97.28%和92.0%,而重量仅丧失8%。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同时将PELA与DL-聚乳酸(PLA)进行了比较,探讨分析了二者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PELA是一种新型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蒸汽灭菌对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多嵌段共聚物(PEGT/PBT)性能的改变而导致对血管细胞相容性的影响.血管细胞能在紫外辐照灭菌的PEGT/PBT膜片上较好地黏附生长,而在蒸汽灭菌的膜片表面几乎无法黏附生长.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静态接触角、光电子能谱、表面羧基测定、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灭菌前后膜片的本体性能和表面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蒸汽灭菌没有改变材料表面形貌和材料的组成.但是在蒸汽灭菌过程中PEGT/PBT链段发生重新取向,亲水性软段PEGT和材料的端羧基在表面富集,使得材料表面亲水性增加、硬段的结晶度有所增加.可能由于端羧基和表面聚乙二醇增多导致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减少,而致使血管细胞无法在蒸汽灭菌的膜片上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