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FP)者23例,糖尿病状态3例(13.0%)。FP发生前4周使用抗生素者19例(83.6%),使用免疫抑制剂1例(4.3%),9例(39.1%)患者因疼痛剧烈使用了镇痛剂。透析液培养结果为白色念珠菌18例(78%)。4例保管抗真菌治疗并继续腹膜透析,治愈2例;20例(87%)拔管改作血液透析;死亡2例(8.7%)。结论对真菌性腹膜炎提倡立即拔管,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予以适当考虑保留腹膜透析管。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需设计更好的前瞻性研究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细节。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腹膜透析(P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腹痛、发热、透析液浑浊等临床症状,是PD患者发生技术失败及住院的主要原因。PDAP主要分为细菌性腹膜(BP)和真菌性腹膜炎(FP)。与BP相比,FP相对罕见,病死率较高,且治疗方法相对有限,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及更低的治愈率。目前针对FP的疾病特征、治疗和预防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及2022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指南,旨在为下一步FP治疗和预防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降低FP的发生率及提高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热带地区开展腹膜透析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2,2(3):367-368
目的 为探讨海南热带地区开展腹膜透析主要的并发症及其对腹膜透析的影响,以达到有效防治,提高透析效率,延长透析生存率。方法 把近21年来,我院168例腹膜透析患,按时间及透析装置不同分为:Ⅰ组(直管道组)、Ⅱ组(O型管道组),Ⅲ组(双联管道组);并对其腹膜炎、隧道口炎、隧道炎的发生情况及转归、透析存活率进行研究及对比。结果 O型管道组及双联管道组腹膜炎、隧道口炎、隧道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直管道组(Ⅱ组与Ⅰ组比较、Ⅲ组与Ⅰ组比较P值均<0.01),透析生存率明显高于直管组。结论 在海南热带地区,腹透管出口方向朝侧面,是预防隧道口炎、隧道炎、腹膜炎的有效手段;使用O型管道或双联管道也会使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是热带地区开展腹膜透析,特别是家庭腹膜透析的良好装置。  相似文献   

4.
阮玉琚 《广州医药》1996,27(2):26-27
本组58例患者共患者共透析1160个病人月,发生腹膜炎共95次,平均11.3个月病人月发生一次,较国内的发生率要高。作者提出腹膜炎的治疗的关键在早期,一旦出现出现腹膜炎征象,应立即给予治疗,同时提出预防腹膜炎的措施,并希望同道们尽快研究一系列的腹膜透析导管装置,赶超国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小鼠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寻找预防氧惊厥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小鼠氧惊厥模型(纯氧5 ATA暴露),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RV(1.5、5、15 mg/kg),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测定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并测定RV 5 mg/kg注射剂量下不同时间点(5 ATA氧暴露后5、15、30 min)脑组织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V 5、15 mg/kg组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而RV 1.5 mg/kg组无显著差异.尾静脉注射RV 5 mg/kg后,RV 5、15、30 min各组顶叶皮质与海马MDA随氧暴露(5 ATA)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但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RV 5、15 min组顶叶皮质和海马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RV 30 min组皮质和海马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可能通过其抗氧化特性延长氧惊厥潜伏期,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我院52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22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及有关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真菌性腹膜炎患者占腹膜炎的10.5%,发生在细菌性腹膜炎之后的17例,首发为真菌性腹膜炎5例,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者发生真菌性腹膜炎的危险性显著增高。结论:近期发生细菌性腹膜炎并长期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真菌性腹膜炎的主要易感因素,真菌性腹膜炎病死率高且治疗效果不满意,故护理上严格培训患者,加强无菌操作,及时处理细菌性腹膜炎,防止真菌性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7.
8.
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1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5例终末期衰经腹膜透析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中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和转归、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79-1999年间970例腹膜透析患中15例真菌性腹膜炎患的临床及有关实验室资料。结果 本组真菌性腹膜炎患占腹膜炎的3.5%,均发生在细菌性腹膜炎之后,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发生真菌性腹膜炎的危险性显增高。结论 近期发生细菌性腹膜炎并长期不恰当使用抗菌药治疗是真菌性腹膜炎的主要易感因素,真菌性腹膜炎病死亡率高且治疗效果仍未令人满意,故护理上应严格培训病人,加强无菌操作,及时处理细菌性腹膜炎,防止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昊 《中外医疗》2010,29(30):103-104
目的总结急诊腹膜透析置管术救治肾功能衰竭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9例接受急诊腹膜透析置管术的肾功能衰竭危重患者的治疗经过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9例患者中5例于术后1周内死亡,14例长期存活,并有1例患者脱离透析治疗。术后早期切口渗漏1例,腹膜炎2例,超滤衰竭1例。结论急诊腹膜透析置管术可有效延长肾功能衰竭危重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透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 FP)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次FP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腹透相关性细菌性腹膜炎(BP)比较,分析FP的易感因素及预后。结果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共400例次,FP占5.0%;FP组血红蛋白低于BP组;FP组中,45%患者近1个月内有腹腔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史,高于BP组(15%)。20例次FP中1例治愈,15例拔管,4例自动出院。 FP组腹膜透析退出率及患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P组。结论严重贫血,腹腔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是FP发生的高危因素,FP预后不良,尽早拔管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简便、安全、可靠 ,应用广泛 ,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腹透而改为血液透析。本文对腹透患者改为血透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我院肾内科于 1982~ 1999年间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而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治疗的住院病例 32 4例 ,其中 6 1例因各种原因致腹透失败改为血透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3例 ;年龄 14~ 91岁 ,平均 (5 5 .3± 10 .2 )岁 ;平均腹膜透析时间为 (19.8± 8.1)个月。平均肌酐清除率为 (7.4± 3.1) ml/min。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4 0例、肾小动脉…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达克宁治疗腹膜透析继发腹腔真菌感染五例陈天浩,崔庆玉(天长县人民医院内科239300)我院自1991年3月至1993年6月对慢性肾衰思者用达克宁注射液治疗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继发真菌性腹膜炎。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  相似文献   

15.
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研究和报告腹膜透析疗法,目前在全国仍处于领先地位,本研究在国内的创新点如下:①1962年在国内率先试作腹膜透析疗法,首先报告其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良好疗效;②1979年,首创和报告有中国特色的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疗法(CAPD),已推广至全国普遍应用;③在国内率先提出和报告预防性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新概念,并创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死亡率降低了40%,并被1983年全国急救会议接受为全国诊断和治疗标准;④在国内首先使用和报告Tenckhoff管,B型接头,以及改良透析液配方,并进行一系列具体操作上的革新,为我国慢性腹膜透析奠下基石;⑤在国内率先报告应用腹透辅助治疗可逆性尿毒症,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⑥在国内首先报告和提出CAPD病人的合理食谱;①首先报告和提出腹膜透析中的腹膜炎及其防治方案,在国际上首创用暂封透析管治疗顽固性腹膜炎、腹膜透析中真菌性腹膜炎、以及腹透中的胸积液问题;⑧在国内首先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透并发症的疗效;⑨曾主编及参加编写有关腹膜透析疗法的5本专著。  相似文献   

16.
16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持续性不卧订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基础疾病、致病菌种类以及透析连接系统类型7个方面回顾性分析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162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结果 腹膜炎的平均发生率,妇性低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533);≤35岁和大学以上文化患者明显低于其他年龄和文化层次患者(P<0.01);双联系统显著低于其他连接系统(P<0.001);农民患者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组患者(P<0.01);在各种基础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致病菌种以及透析连接系统类型等诸因素有关;与ESRD的基础疾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腹膜透析 (PD)治疗急性肾衰竭 (ARF) ,探讨PD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1例ARF患者进行PD ,观察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的变化 ,并与经内科治疗的 2 3例ARF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PD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 2 0例 ,治愈率 95 .2 4 % ,死亡 1例 ,病死率 4 .76 %。对照组治愈 1 3例 ,治愈率 56 .52 % ,死亡 1 0例 ,病死率 43 .4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χ2 =6 .832 ,P <0 .0 1 )。结论 PD治疗ARF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设备简单 ,方法易掌握 ,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 (腹透 )是终末期肾衰患者的一种长期替代治疗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腹腔感染 ,营养不良。我院自 1999年 1月开始对 3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实施腹透治疗及临床护理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肾衰腹透患者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2~ 76岁 ,平均 40岁 ;其中慢性肾炎 12例 ,慢性肾盂肾炎 8例 ,高血压肾损害 5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毒蕈中毒致急性肾衰 1例 ;开始腹透前血肌酐水平 6 42~ 1184μmol/L ,尿素氮水平 30~ 5 5mmol/L。1.2 透析方法 在局麻下行开放式腹膜透析植管术 ,术后…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疗法已为越来越多患者接受[1].自1999年4月至2002年12月以来,我院开展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现从病因、终止透析原因、死亡死因及腹膜炎的发病率、透析充分性方面对5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伟  廖蕴华  薛超  杨桢华  黄燕林 《广东医学》2007,28(8):1292-1294
目的 探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 腹透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每个月1/28患者(0.5次/患者/年),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营养状况好、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71.4%)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哌拉西林(71.4%)及庆大霉素(44.4%)耐药率较高.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有关,加强透析患者管理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大部分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