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疑难病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足底滑膜肉瘤的MR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4年11月27例足底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R影像特征。结果 27例患者男13例,女14例;中位年龄38岁,共27个病灶均位于足底。与肌肉相比,MR上T1WI上27个病灶呈混杂信号,以等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点状、簇状、条状低信号;其中2个病灶内可见高信号;T2WI上,全部27例患者中24例病灶信号混杂显著,高、等、低3种信号混杂相间,3例以高、等信号为主。STIR序列27例病灶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18例中18个病灶明显强化,其中2个大致均匀,16个明显不均。18个病灶中,有明显分隔8个,坏死或囊变3个,周围可见水肿2个,邻近骨质破坏1个,病灶向周围侵犯突入足跗关节向足背生长4个。结论足底滑膜肉瘤边界较清楚,青壮年好发。肿瘤MR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信号欠均匀,可见坏死囊变分隔,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肿瘤多位于四肢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呈"钻孔样或包绕样"生长趋势;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有分叶,轮廓多较清晰。肿瘤体积一般较大,22例病灶最大直径为3.1cm-13.4cm,平均7.1cm。由于常合并坏死、囊变、出血等,病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CT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6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区,2例病灶合并有钙化。MRI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病灶内部T1WI可见高信号区,提示合并出血;T2WI病灶信号较混杂,部分病灶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影;压脂序列肿瘤显示较好,呈明显高信号;3例伴有邻近的骨质破坏。增强CT和MRI表现相仿,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滑膜肉瘤的的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14例滑膜肉瘤患者均行普通X线摄片检查.5例行CT检查,检查采用GE16排螺旋CT机或GE64连续扫描,行平扫.8例行MRI检查,检查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行横断及冠状或(和)矢状位扫描,采用自旋回波平扫和增强和快速自旋回波,层厚5~8mm,矩阵256×256.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针,剂量为0.2ml/kg,T1WI增强扫描参数同平扫.本组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X线示软组织肿块14例,其内见到不规则钙化5例,占38.4%.不同程度的骨质压迫、缺损或溶骨性破坏14例.其中出现骨质疏松5例,因肿块压迫出现骨萎缩畸形4例,骨质呈囊性改变3例,骨质糜烂2例,呈溶骨性破坏2例.本组出现平行花边状骨膜增厚8例,针状软骨膜增厚5例.CT示关节囊组织境界不清楚肿块1例.关节囊外肿块4例,境界尚清.周围肌肉受压与移位2例.低于肌肉密度1例,等于肌肉密度4例,肿块内有钙化4例.MRI示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4例,其内部分囊性变2例,骨质呈虫蚀状破坏并有外压性改变7例,轻度骨膜反应6例,肿瘤内见多发低信号7例,增强后病灶呈分隔状,并呈不均匀强化,出现分隔征5例,边界清楚4例.病理类型,单相纤维型8例,双相型2例,低分化型4例.结论 滑膜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和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滑膜肉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滑膜肉瘤好发于四肢大关节附近,尤其下肢关节;②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或明显肿块影,肿块内有时可见点状钙化;CT一般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可见肿块内钙化及邻近骨质侵犯;MRI示肿瘤信号不均匀,T2WI上肿瘤多呈三重信号征,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尤其MRI特点有较强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再次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同时收集发生于躯干、四肢的22例其它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做对照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结果: 87.5%(14/16)的滑膜肉瘤邻近关节,对照组中13.6%(3/22)的肿瘤邻近关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7.5%(6/16)的滑膜肉瘤有钙化,对照组中1例钙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1.25%(5/16)的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对照组中无1例出现囊状骨质破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T2WI/STIR像上62.5%(5/8)的滑膜肉瘤肿瘤内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对照组中无1例类似表现,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滑膜肉瘤的一些影像学特点对其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SSs CT和MRI表现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岁(17-65岁),主要症状为病变区疼痛以及明显可触及肿块。平均病程时间约为4.7月(7天-2年),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腿(n=5)、小腿(n=3)、足(n=1)、腹膜后(n=2)、肺(n=2)和纵隔(n=1)。8例发生于下肢SSs表现为稍大、边界清晰及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平均直径约6.5cm。1例发生于足SS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及密度不均匀肿块伴邻近楔状骨及跖骨侵犯。其中4例患者在T2WI上可观察到"三重信号"特征。大部分肿块有分叶征象。7例行增强检查患者表现出肿块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2例肺部发病患者表现为肺内孤立的、边界清晰及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内部示无强化坏死或囊变区。1例纵隔滑膜肉瘤患者表现为胸腔内巨大的肿块,内部有囊变区伴不规则分隔,囊壁可见强化壁结节。其中8例患者术后因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当青壮年患者在下肢发现稍大、边界清晰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囊变,特别是在T2WI上呈现"三重信号"特征时,此时需考虑或提出滑膜肉瘤的可能。诊断的关键还是需要影像结合临床病理。FDG PET对预后评价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PRSS)的临床、计算机体层成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例PR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7例患者中,1例仅接受MRI平扫,1例仅接受CT平扫,5例接受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接受MRI平扫)。记录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信号特点、强化特点、肾周侵犯情况、有无下腔静脉及肾动静脉瘤栓、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果 7例PRSS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30~60岁,平均44岁。5例病灶位于右肾,2例病灶位于左肾。肿块最大径7.0~15.4 cm,平均10.6 cm。7例病灶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肿块伴壁结节及分隔,6例可见假包膜。4例合并出血,其中1例破裂至肾包膜下。1例出现大片钙化。增强扫描时病灶实性成分及分隔均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3例MRI平扫均可见三重信号征及液-液平面。2例合并下腔静脉瘤栓,1例合并肾静脉瘤栓。1例患者确诊时已存在肺转移,未治疗,1个月后病情进展;3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发(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足部软组织滑膜肉瘤(SS)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手足部S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其MRI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位于大鱼际1例,足跟部2例,足背部3例,足底部5例。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呈等信号5例,呈以等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脂肪饱和质子密度加权序列(FS PDWI)呈高信号3例,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8例;瘤内见斑片状及线状低信号分隔8例,肿瘤包绕相邻肌腱或神经血管束6例,5例见瘤周水肿,4例出现“三重信号”,5例呈“铺路石”样改变;8例行MRI增强,肿瘤呈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5例。结论 手足部软组织肿瘤术前MRI检查是必要的;较大(≥5 cm)的SS多信号混杂,边界不清,瘤内多有出血、坏死、钙化及纤维分隔,瘤周可见水肿,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由于其发生部位少见,较易误诊,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肿块的周边。MR检查示肿瘤软组织成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肿块在T2WI出现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和低信号的三重信号;4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见"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分隔不强化。光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双相分化为S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现为深部组织内的边界不清或尚清的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瘤体积较大(均>5cm)。CT上,3例病灶密度均与肌肉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均伴钙化,且多位于肿块的周边。MRT1WI上,6例病灶与肌肉相比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坏死、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均伴出血信号或低信号分隔。8例中6例伴临近骨质破坏。7例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CT、MRI表现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滑膜组织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0例滑膜组织肿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16例为滑膜肉瘤,2例良性病例即腱鞘巨细胞瘤,2例是良性滑膜组织肿瘤恶变。在滑膜肉瘤中,3例单向分化以梭形细胞为主,13例为双相分化;10例分化较高,6例分化较低。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无论良、恶性,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ytokeratin(CK)、EMA和CEA在恶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50.0%(8/16)、56.3%(9/16)和31.3%(5/16)。在恶性组不同病例、不同区域有一定的CD34、S-100、NSE和CD68的表达。CD68在恶性组分布在疏松区,阳性细胞数较少,而在良性组CD68明显阳性。在分化较低滑膜肉瘤的6例中,P53阳性有3例,在分化较高的10例中有1例阳性表达。结论:滑膜肉瘤是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与滑膜组织有关或无关,可以多向分化,以双向分化占大多数。联合检测Vimentin、EMA、Cytokeratin对诊断有较大帮助。P53对判断滑膜肉瘤预后有重要意义,有可能成为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14.
滑膜疾病包括一系列以滑膜炎、感染、增生、化生、肿瘤方面等为特点的复杂疾病。磁共振对滑膜的病变非常敏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滑膜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现对滑膜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相关磁共振的表现特点进行综述,以探讨磁共振在滑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滑膜肉瘤的双相分化特性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一例左胸锁关节附近的滑膜肉瘤,肿瘤组织学图象显示恶性上皮样细胞占绝对多数如同癌瘤。通过肿瘤的体外细胞培养及体内异种移植,用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患者肿瘤、培养细胞及异种移植肿瘤,证实并阐明了滑膜肉瘤的双相分化图象,有助于对滑膜肉瘤复杂图像的了解及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MRI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均单侧发病,3例位于右侧腮腺,2例位于左侧腮腺;3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4例边界清楚,另外1例边界模糊;病变最大径约23- 51mm,平均34mm。MRI表现:平扫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其中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其余2例信号不均匀,1例伴钙化,1例伴出血坏死及囊变;1例病变周围可见增粗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呈明显持续性强化,2例强化均匀,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均匀/不均匀持续强化是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同时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影像表现不典型的16例(男9例,女7例)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6例,CT平扫9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6例。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评价,包括病灶生长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缘、灶周水肿、密度、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MR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等。结果不典型影像表现主要包括生长部位的不典型和影像特征的不典型。2例同时具有生长部位不典型及影像特征不典型的特点。⑴部位不典型6例。脊柱旁2例(颈椎旁1例,胸椎旁1例),腹股沟区2例,大腿中段深部肌肉间隙1例,足底、外展肌肌内1例。⑵影像特征不典型12例,包括信号不典型和强化不典型。5例同时具有信号不典型及强化不典型的特点。4例巨大病灶(直径约8-14cm),其内信号均匀,呈均匀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改变。1例病灶T2WI呈均匀稍低信号。7例增强后呈轻度强化。4例巨大病灶(直径约8-14cm)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其内未见明确坏死、囊变所致的无强化区。1例增强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血管相仿。结论不典型滑膜肉瘤易被延迟诊断或误诊,全面了解其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闭塞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闭塞的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经临床及MRI确诊的颅内静脉窦闭塞患者13例。结果:13例均表现为T2WI相应静脉窦流空影消失,而代之以高信号,脑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梗死及出血。磁共振脑静脉成像(MRV)显示,相应硬膜窦狭窄,管腔不规则及闭塞。结论:MRI及MRV对颅内静脉窦闭塞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