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杨明威  杨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2):1066-1070
目的 观察瘤周局部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放疗对横纹肌肉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增强放疗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A673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将实验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恩度组、放疗组、恩度联合放疗组。观察、测量不同处理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治疗结束后取各组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计数各组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恩度组、放疗组、恩度联合放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3.16%、23.82%和34.04%。与对照组比较,恩度组或放疗组具有抑制移植瘤生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恩度联合放疗组显著抑制了移植瘤的生长(P<0.05)。对照组、恩度组、放疗组、恩度联合放疗组的MVD值分别为21.16±6.53、13.02±1.99、12.21±1.58、7.84±0.91。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降低MVD(P<0.05),恩度联合放疗组的MVD降低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恩度组、放疗组、恩度联合放疗组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01±0.16、1.46±0.46、3.37±0.74、2.41±0.21,放疗组的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恩度组显著升高(P<0.05),恩度联合放疗组的VEGF水平较放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恩度可能通过下调放疗诱导的VEGF水平增加、降低MVD,实现与放疗联合协同抑制横纹肌肉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初治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L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93.6%(44/47),其中高表达率为55.3%(26/47);MVD值为(97.99±48.45)/mm2,其中MVD高表达者24例。MVD水平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24)。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及ECOG评分相关(P<0.05);MVD仅与临床分期相关(P=0.028)。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1.5%、11.5%,低于VEGF低表达组的57.1%、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高水平组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8%、8.3%,低于MVD低水平组的43.5%、 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VEGF表达、MVD水平、临床分期、IPI评分、LDH表达水平、骨髓浸润、B症状均为影响PTCL预后的因素。结论 PTCL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水平较高,这与肿瘤的侵袭性以及疗效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恩度)联合介入治疗对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2009年8月-2011年8月期间,27例肝癌患者,15例多次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例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ACE,在手术切除后,病理标本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单纯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内皮抑素组(P<0.05);单纯组MVD值显著高于内皮抑素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ACE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增长及转移的机会,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对S180肉瘤C57BL/6鼠模型以及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180肉瘤C57BL/6鼠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顺铂+恩度联合组,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结果 成瘤后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顺铂+恩度联合组中的VEGF及MPP-9表达H评分分别为51.4±2.5、48.4±5.3、41.4±5.2、32.3±3.9和47.2±3.6、46.1±6.1、36.5±6.4、31.3±3.2;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和联合组均有显著差异(<0.05);顺铂组与联合组之间亦有显著差异(<0.05)。结论 恩度联合顺铂能够显著抑制VEGF及MMP-9的表达,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肉瘤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与紫杉醇联合作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恩度与紫杉醇联合用药48h后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恩度、紫杉醇单药与联合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恩度、紫杉醇不同用药组作用48h后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21、p5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恩度、紫杉醇作用于Eca-109细胞48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6.6627μg/ml和3.8789μg/ml。恩度单药组、紫杉醇单药组、恩度+紫杉醇组、恩度→紫杉醇组、紫杉醇→恩度组作用Eca-109细胞48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3.62±2.30)%、(49.14±1.45)%、(56.29±0.71)%、(41.88±1.23)%和(51.48±0.9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恩度、紫杉醇各加药组对Eca-109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恩度+紫杉醇组的抑制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光镜下恩度、紫杉醇作用48h后Eca-109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恩度单药组、紫杉醇单药组、恩度+紫杉醇组、恩度→紫杉醇组、紫杉醇→恩度组的总凋亡率分别为(8.78±0.19)%、(13.82±0.15)%、(18.88±0.29)%、(11.37±0.24)%和(14.88±0.34)%;恩度、紫杉醇各加药组的总凋亡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恩度+紫杉醇组的总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恩度单药组、紫杉醇单药组、两药序贯组的Bcl-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恩度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的Bax mRNA表达均降低;各用药组的p21 mRNA表达均降低;恩度与紫杉醇序贯用药组的p53表达降低。结论 恩度与紫杉醇联合可协同诱导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n=33)和单纯化疗组(n=36),两组化疗均采用含铂两药联合方案;恩度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天1次,持续14天。观察两组的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肿瘤进展时间(TTP)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RR分别为27.3%和19.4%(P>0.05),DCR分别为90.9%和86.1%(P>0.05)。治疗4个周期后,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RR分别为13.0%和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分别为82.6%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TTP分别为6.5个月和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及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恩度联合化疗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 恩度联合含铂方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NSCLC的中位TTP及治疗4个周期的DCR,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对介入栓塞后兔VX2肝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为栓塞(TAE)组,肝动脉注射(IHA)组和瘤内注射(IT)组.三组动物均经肝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进行肝动脉栓塞.IHA组在栓塞的同时,经肝动脉注入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EP-Pu,IT组在栓塞的同时直接瘤内注射pCEP-Pu.测定栓塞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栓塞后第7天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杂交测定VEGF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IHA组和IT组MVD分别为(16.5±5.7)和(18.8±7.4),显著低于TAE组MVD(28.6±10.6)(P<0.05).组化及Western印迹杂交结果均显示IHA组和IT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TAE组. RT-PCR结果显示IHA组和IT组VEGF165 mRNA表达显著低于 TAE组(P<0.01),分别为(2.03±0.42),(2.01±0.39)和(2.58±0.42).三组栓塞前后血清ALT水平无差异(P>0.05). 三组栓塞后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介入栓塞的同时经肝动脉注射内皮抑素基因可方便、有效地阻止栓塞后残留肿瘤的血管生成,无明显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荷瘤鼠肿瘤放疗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阳性率的变化,分析放疗联合热疗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方法 40只荷H22皮下肝癌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热疗组)、C组(放疗组)、D组(联合组,放射治疗+热疗组),治疗结束第5天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内MVD值和肿瘤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比较4组间的差异.结果 四组肿瘤组织内MVD值分别为35.2±5.1,48.5±4.6,58.1±7.4,69.7±9.6(F=44.24,P<0.001),四组肿瘤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4%±3.8%,20.8%±3.1%,17.9%±3.9%,25.5%±6.4%(F=10.1,P<0.0001)(D组vs C组、B组和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放疗可明显抑制荷瘤鼠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原发瘤切除对荷人骨肉瘤裸鼠血管生成和肺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原发瘤切除对骨肉瘤血管生成和肺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细胞悬液法构建倚人骨肉瘤裸鼠模型,分为实验组(切除原发瘤)、截肢对照组(不切除原发瘤的截肢手术)和空白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裸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水平.用HiCN法检测裸鼠体内Matrigel胶体中血红蛋白浓度.应用膨胀压片计数法和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对比染色法,观察肿瘤肺部转移灶的情况.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血清中的VEGF和内皮抑素浓度较空白对照组和截肢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且内皮抑素下降幅度更大[VEGF分别为(71.43±9.15)pg/ml、(115.81±4.38)pg/ml和(111.68±12.26)ps/ml(P<0.01);内皮抑素分别为(40.77±5.41)ng/ml、(123.18±5.94)ng/ml和(128.06±4.52)ng/ml(P<0.01)];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截肢对照组Matrigel小体中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36.55±2.35)g/L、(16.84±1.15)g/L和(16.29±1.10)g/L(P<0.01).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截肢对照组的肺转移率分别为80.0%、40.0%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瘤切除可使荷人骨肉瘤裸鼠体内的VEGF和内皮抑素比例失衡,有利于肿瘤血管生成和肺转移,故原发瘤切除后及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降低骨肉瘤肺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抗S180肉瘤生长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S180小鼠移植瘤模型,将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培哚普利(0.50 mg/ml)、血管紧张素Ⅱ(0.25 mg/ml)灌胃10天,期间称取小鼠体重,绘制体重均数变化曲线,并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及进食情况。第11天处死小鼠,称体重、瘤重,计算抑瘤率。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结构及MVD、VEGF、Ang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小鼠体重均有增加,但各组体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组肿瘤生长显著增大(P<0.05),培哚普利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培哚普利组肿瘤组织MVD、VEGF、AngⅡ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紧张素Ⅱ组肿瘤组织MVD、VEGF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显著抑制S180肉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组织AngⅡ、VEGF、MVD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ET-1、VEGF在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0例NSCLC组织标本中ET-1、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ET-1、VEGF在NSCLC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5%(22/40)、62%(25/4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8%(1/12)、0%(0/12)及正常对照组(0/10)、(0/10)(P〈0.01);ET-1、VEGF表达阳性组MVD(26.23±3.52、23.40±5.29)显著高于ET-1、VEGF表达阴性组(15.46±4.85、16.40±3.85);ET-1、VEGF表达和MVD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ET-1(0.212±0.031vs0.147±0.015VS0.103±0.032)、VEGF(0.267±0.023VS0.166±0.021vs0.112±0.012)、MVD(26.75±3.20VS23.14±3.38VS16.15±3.22)](P〈0.01或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1、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ET-1(0.198±0.037VS0.141±0.032)、VEGF(0.256±0.022VS0.154±0.037)、MVD(27.62±3.58VS17.13±3.13)](P〈0.01或P〈0.05)。结论:ET-1、VEGF调控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米冲剂(Star-1)联合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金米冲剂加TACE组与单纯TACE组,所有病例于TACE术前、术后7天及1个月时分别采集空腹血,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金米冲剂加TACE组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而单纯TACE组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VEGF水平逐渐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米冲剂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提示金米冲剂对肝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经首次导管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栓塞不完全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序贯适形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纳入首次栓塞不完全的5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两组,25例患者依据病情进行2~3次单纯TACE,25例序贯采用三维适型外放射补充治疗。测量肿瘤大小变化评价肿瘤的反应,评估治疗毒副作用。结果 单纯TACE组治疗前后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8.37±9.15)cm和(4.22±5.66)cm;TACE放疗组治疗前后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8.65±6.89)cm和(3.86±4.32)cm。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ACE放疗组总有效率为52%,完全反应16%,部分反应36%。两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8%和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出现三级及更高级别的毒副作用。结论 对首次栓塞不完全的肝细胞癌患者,序贯采用三维适型外放射补充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Ⅱ、VEGF和CD34的表达,分别对IGF-Ⅱ和VEGF表达进行积分光密度值(IOD)测定,对CD34阳性组织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Ⅱ在HCC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IOD值分别为55940.00±44570.41、83688.81±64460.15和0;VEGF的IOD值分别为37315.79±27315.09、38181.70±33391.02和2528.96±1445.21。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IGF-Ⅱ和VEGF的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IGF-Ⅱ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的I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肝癌组织MVD值为42.10±20.63,癌旁组织MVD值为28.96±8.55,正常肝组织MVD值为17.70±9.6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VEGF和MVD的表达都与淋巴结或肝内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且IGF-Ⅱ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IGF-Ⅱ和VEGF共阳性表达组MVD值为44.24±21.22,高于IGF-Ⅱ和VEGF共阴性表达组MVD值(19.25±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Ⅱ在HCC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P〈0.01),随着IGF-Ⅱ强度的增加,VEGF表达增强。结论 IGF-Ⅱ在HCC中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诱导VEGF和MVD的过表达,且与HCC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形成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56例HC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中VEGF、COX-2的蛋白表达,抗CD105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105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BV感染组中VEGF、COX-2蛋白以及MVD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HBV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HBV可能通过上调VEGF、COX-2等血管形成因子上调表达,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l)在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KI-Ⅱ、顺铂和SKI-Ⅱ联合顺铂干预治疗,1次/周,共3周。每隔3d测1次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法检测瘤体中SphKl和VEGF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体SphKl、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及计算瘤体内瘤体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 densitv,MVD)。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3组治疗组均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SKI-Ⅱ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48.694-1.39)%和(75.24±1.19)%;其中以SKI-1I联合顺铂组抑瘤作用最为明显,抑瘤率达(90.25±1.53)%,各组抑瘤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5,P〈0.001。免疫组化结果示,SKI- Ⅱ和SKI—Ⅱ联合顺铂组SphKl蛋白表达分别为(45.62±7.54)%和(20.50±5.96)%,VEGF蛋白表达分别为(45.38±7.82)%和(22.25±4.74)%,瘤体内的MVD为15.12±1.55和9.384-1.9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用顺铂对SphKl表达(82.50±5.95)%)、VEGF的表达(83.25±4.40)%及瘤体内MVD(24.50±5.42)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瘤体组织SphKl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68,P〈0.001;瘤体组织MVD计数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62,P〈O.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示,SKI-Ⅱ及SKl-Ⅱ联合顺铂组可显著下调SphKl和VEGF的表达,P〈0.001,单用顺铂对SphKl和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3和0.165。结论:下调SphKl的表达后,可减少VEGF合成与分泌,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urvivin、EGFR和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为肝癌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81例人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Survivin、EGFR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urvivin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肝细胞癌组织EGFR、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9.4%、6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21.0%、44.4%(<0.05)。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0.05);EGFR的表达与病理分化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0.05);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术前局部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有关(<0.05)。EGFR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0.307,=0.007)。TNM分期、Survivin、EGFR是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Survivin、EGFR和VEGF表达水平较高,其中Survivin、EGFR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预后因子。EGFR与VEGF表达正相关,对研发多靶点药物或联合使用多种靶向药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凋亡存活蛋白(Survivin)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ALL患者血清VEGF及Survivin在化疗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成人对照组相比,初治组在化疗前血清VEGF、Survivin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组化疗前血清VEGF及Survivin的含量与完全缓解组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血清VEGF和Survivin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但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化疗后(P<0.01)。ALL初治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与Survivin含量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VEGF及Survivin在ALL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iglycan及VEGF对结肠癌细胞系HCTll6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向转染Biglycan的细胞系HCTll6中转染VEGFsiRNA.设对照组(Mock)、空载和干扰对照组(Vector+siRNA-NC)、BiglycancDNA和干扰对照组(Biglycan+siRNA-NC)及BiglycancDNA和VEGF干扰组fBiglycan+siRNA-VEGF)。Western Blot检测Biglycan、VEGF及Ki67、PCNA、P21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过表达Biglycan后,Ki67、PCNA和VEGF显著上调,P21显著下调。干扰VEGF后,上述3种周期蛋白的表达正好相反;Biglycan上调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下调VEGF后增殖能力又显著降低(P〈0.05);Biglycan过表达后S期细胞总数(44.39%±1.80%)较Mock组(31.41%±1.81%)和Vector+siRNA.NC组(32.56%±1.07%)显著提高fP〈0.01),凋亡率(0.12%±O.01%)较Mock组(1.75%±0.17%)和Veetor+siRNA-NC组(1.83%±0.16%)显著下降(P〈0.01);下调VEGF后S期细胞(20.76%±1.23%)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8.30%±0.71%)显著上升(P〈0.01)。[结论]Biglycan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来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