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我们对4年来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转送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提高院前急救效果。现报告如下。1常见隐患1.1出诊前①呼救电话接听不详:对急救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地点及对方联系方式询问不详细,导致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患者抢救。②出诊不及时:部分医护人员及司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将我院开通 12 0急救系统 3年来 ,对常见的急救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供同行们参考。1 常见隐患1.1 出诊不及时。由于医护人员及司机急救意识不强 ,时间观念淡漠 ,不能及时、整齐地赶到集合点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 ,延迟抢救时间 ,而导致纠纷[1 ] 。1.2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接听呼救电话的医护人员未详细询问清楚急救病人的病情、发病时间、地点 ,导致专科医生派错 ,救护车空跑 ,延误病人的抢救[1 ] 。1.3 抢救物资准备不充分。由于急救物品配备不足 ,出诊人员出发前又未仔细检查 ,导致急救人员到了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  相似文献   

3.
陈尹 《全科护理》2020,18(14):1727-172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2017年12月)及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各45例,对照组应用急诊常规救治模式进行急救,观察组应用院前急救模式对病人实施救治。比较两组病人救治效果及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20"接警时间、指派急救站时间、接受任务至出诊时间、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间及病人送至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模式能有效提高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救治效率,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救治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下面就笔者所参加的院前急救谈一下护理体会。 1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紊质。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患者,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次,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惨烈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乱阵脚,则会延误急救时机;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搬运患者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医患纠纷。方法结合我院十余年来院前急救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探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出诊前常见隐患,如:呼救电话接听不详细、出诊速度偏慢、出诊物资准备不齐全等。现场急救过程中常见隐患,如:急救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处理不当以及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等。转运途中交通堵塞、监护不严、是否对患者进行妥善固定等。院前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准也是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问题及隐患。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通畅通讯联络、扎实地学习急救知识、刻苦训练掌握急救技术、备齐必备的抢救设备、药品以及规范院前文书书写,可使院前急救速度加快、院前急救的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提高,减少医患纠纷。另外加强相关法律知识、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外语培训以及不断更新急救领域的知识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1 急诊记录的法律意义1 1 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以及患者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应认真、客观、真实地记录。包括患者来科的时间、状况 ,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漏记、错记等均可能成为日后的法律问题。1 2 “12 0”出诊记录应包括急救电话的接听时间、患者的相关情况、出诊时间、院前急救过程、医护人员向家属交代的病情及治疗的方案等 ,并要求双方签名 ,做到有据可查 ,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1 3…  相似文献   

7.
苏莹  杨扬  李晓静 《全科护理》2020,18(6):716-719
[目的]观察流程再造优化在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入院时间的影响,为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电话接诊152例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出诊-院前急救-急诊分诊-绿色通道入院治疗,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医院电话接诊149例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经流程再造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电话接诊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入院前临床资料收集完整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电话指导家属救治成功率、电话接诊至入院救治时间、病人入院至病情确诊时间、病人入院时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静脉溶栓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电话接诊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电话接诊至入院救治时间、病人入院至病情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前临床资料收集完整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电话指导家属救治措施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病死率、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实施早期静脉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流程再造优化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病人从发病至施救的时间窗,提升急救效率,使病人获得更好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为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急诊抢救的24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获得成功抢救,28例因中毒时间过长延误了抢救时机,16例因院前急救实施不准确而致呕吐物误吸死亡.结论 及时规范的院前急救,准确的病情评估,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合理的使用解毒药物,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潜在的医患纠纷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院前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由于院前急救时间短、风险大、病种复杂多变,患者发病急、需求急、患者和家属心里急、医护人员抢救处置急,救治手段单一,缺乏院内同行之间的配合、商量和探讨,也缺乏上级医师的指导,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各种医患纠纷。因此,讨论院前急救工作中潜在的医患纠纷问题,分析医护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对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其工作中防范风险和医患纠纷的能力,保护医患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消除医患之间的纠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第一环节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转送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资料。在接警、出诊途中迅速指导现场人员急救处理,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在到达医院前.浅昏迷转为昏睡者15例,昏睡转为嗜睡者13例,头晕、恶心、全身乏力症状减轻者21例,病情好转8例。结论:提前干预指导现场急救,及早通风,注重保暖,正确搬运,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效的院前急救方法。可以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病人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1].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判断病人的病情,掌握相关的重要信息,调度相应的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快速询问、检查的同时,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转运是急救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护理程序运用在院前急救的生命支持中,初步达到了及时诊断、迅速抢救,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专业化和“两栖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301例“两栖型”院前急救病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至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574例专业化院前急救病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差异(P<0.01);院前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胡雪飞 《当代护士》2009,(10):106-107
总结了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常见隐患与对策,包括出诊前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出诊不及时,急救物品及药品不完备;现场急救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专科知识欠缺、不能准确评估病情;转运途中未严密关注患者安全,责任心不强,仪器性能不稳定;急救记录时间与医生不一致,内容不详细等。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院前急救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水平、法律意识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管理,才能确保终末质量,最大限度抢救病人生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循环系统     
9212峨7急性心肌搜塞息者的人院前急救/李维玲//护理学杂志一1992,7(2)一57 急诊科应随时做好出诊的一切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及思想准备。确保病人发病后及时得到应有的急救。医护人员应有熟练技术进行现场抢救,如高流量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电除颤、心前区扣击等。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掌握转送医院时机,确保病人转院能及时接受继续治疗。在转送路途中切勿中断治疗,注意安全,并随时观察心电图,判断病情变化。病人转入医院后,详细交待入院前急救的全过程及用药情况。(李维玲)921248心内膜心肌活检的配合及护理/顾兰英//中华护理杂志一1992…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院前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抢救患者的第一个环节.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我国对院前急救还没有规范的医疗文本,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实施救治过程不能提供原始的文字记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缺乏真实依据,不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本中心自行设计一种院前病情告知书,已应用于院前急救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2004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院前急救200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7例院前急救病人中,男1364例,女643例;年龄2岁~87岁;创伤901例,心脑血管病486例,急性中毒117例,其他503例。2急救护理2.1出诊前的充分准备①出诊前要准确定位病人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病人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以免盲目出诊,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②器械物品的准备:除常用的输液器、小氧气瓶、简易呼吸器、脚踏吸引器外,另要根据病情备监护仪、心电图机、清创缝合包、夹板绷带等物品,保…  相似文献   

18.
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5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属行为与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影响较大的正性因素依次为:呼救及时、积极协助抢救、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信任医护人员、抢救现场有序、经济状况较好;负性因素依次为:呼救不及时、自行进行错误处理、急救知识知晓率低、不信任医护人员、在患者身边谈论病情、抢救现场拥挤混乱。结论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稳定家属情绪,引导家属面对现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对院前急救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佳应对措施,包括出诊前现场急救时、转运途中等的隐患,认为及时发现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诸多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为急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15批85例伤员救治情况,内容包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伤情快速、准确分诊,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快捷、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争取抢救时间。结果 15批85例伤员全部得到正确的救治,无1例漏诊、误诊,延误病情,最后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结论熟练的抢救技能、正确有效的救治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