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IV,VI型胶原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肝病患者及四氯化碳处理的大鼠血清7S胶原和VI型胶原含量并研究其含量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行提取的人胎盘IV型胶原7S片段(7S胶原,7S-C)与VI型胶原片段(VI-C)制备兔抗血清,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0例健康成人,168例多种肝病及部分非肝病患者及52只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的大鼠血清7S-C及VI-C含量,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层粘连蛋白γ2链基因(Lnγ2)是否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及其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技术对Lnγ2mRNA在肝组织中表达进行检测,并与Ⅳ型前胶原α1链(α1(IV)基因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无Lnγ2mRNA表达,纤维化早期肝组织即有Lnγ2mRNA的异常表达,其表达细胞肝内分布与α1(IV)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纤维定量分析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77例慢性肝病患者网状、胶原及弹力纤维面积进行真彩图像定量并分析其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关系。结累随慢性肝病分期从S0到S4,肝组织三种纤维均逐步升高,尤其胶原纤维最明显,S3与S2组比、S2与S1组及S1与S0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胶原纤维面积相关系数依次为透明质酸(NA)0.70775>IV型胶原(CIV)059402>层粘连蛋白(LN)0.52593>Ⅲ型前胶原(hPCⅢ)0.52198。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辅助诊断肝纤维化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Ⅳ型胶原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Ⅳ型胶原(Ⅳ-C)是基底膜的主要胶原成份。Ⅳ-C分子绝大多数是由两条α_1(Ⅳ)链与一条α_2(Ⅳ)链构成的异三聚体结构,每个Ⅳ-C分子可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即两个三螺旋区(7S区或称次三螺旋区与主三螺旋区)及两个非胶原区(NC1与NC2)。在血清中主要存在形式为7S段、NC1段与主三螺旋区三种。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这三种片段均可较好地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病及早期肝纤维化诊断与活动程度估价均是很有价值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纤维化肝内胶原生成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肝纤维化胶原生成细胞的来源。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不同阶段(20周)CCl4诱导SD大鼠纤维肝内匀朱生成细胞I,Ⅲ,Ⅳ型前胶原mRNA及其相应胶原蛋白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早期(2-6周),于中央静脉周围坏死区或其附近聚集的结蛋白(desmin,Dm)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阳性的Ito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6.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合成了HCV结构区核心部位C1、C2和非结构区N1·N2三个多肽。建立了一个敏感和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与美国抗-HCV第2代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7.7%。检测临床标本1025份,抗-HCV阳性率在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43.9%,血透患者34.4%,肝硬化25.0%,急性NANBH17.4%,肝癌16.7%,助  相似文献   

7.
血清Ⅳ、Ⅵ型胶原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肝病思考及四氯化碳处理的大鼠血清7S胶原和Ⅵ型胶原含量并研究其含量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行提取的人胎盘Ⅵ型胶原7S片段(7S胶原,7S-C)与Ⅵ型胶原片段(Ⅵ-C)制备兔抗血清,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0例健康成人、168例多种肝病及部分非肝病患者及52只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的大鼠血清7S-C及Ⅵ-C含量。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某些非肝病患者也有增高(P<0.05);血清7S-C含量与血清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95与0.834,P<0.05)。血清7S-C与Ⅵ-C含量相关不显著(r=0.560,P>0.05)。在肝纤维化造模大鼠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期,这两种胶原血清含量即开始显著增高,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7S-C及Ⅵ-C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清Ⅳ-C,Ⅵ-C与其它结缔组织代谢或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生素E(Vit E)和不同剂量硒(Se)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LMP-1)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VitE和Se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4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在饲料中补充VitE和不同剂量的Se进行营养干预。应用HE常规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对肝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5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与IV型胶原(IV-C)的放免检测,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与其中108例肝活检病理诊断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另设正常对照(我院健康工作人员)50名。血清IV-C、HA及LN试剂盒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肝活检标本,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网状纤维及弹力纤维染色。纤维化程度分5期(S0~S4):S0为无纤维化;81为汇管区扩大,纤维化;S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隔离形成,小叶结构保留;S3纤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S4…  相似文献   

10.
苯那普利对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T)大鼠模型中,观察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在反应性纤维化阶段对左室质量、心肌胶原形态和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反应性纤维化时,收缩压(SBP)、左室重(LV)和左室重与体重比值(LV/BW)升高;心肌胶原在血管周围异常堆积,同时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和胶原浓度(Col)增高,而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下降。经苯那普利8周(7.5mgkg-1/d)治疗后,SBP、LV和LV/BW降低,异常堆积的胶原消失,CVF、PVCA、Col和Ⅰ/Ⅲ回复到对照水平。提示苯那普利除了有效降压和消退左室肥厚外,还能逆转反应性纤维化,发挥心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研究IFNα对肝纤维化ECM、TGFβ及肝脏病理的影响,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模型的建立:SD大鼠63只,体重200g左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干扰素治疗组(c组),各21只。其中b组及c组采用皮下注射40%CCl4(用精制橄榄油配制)3ml/kg,每3日1次,首剂加倍,共12周,诱导肝纤维化[1]。a组注射等剂量的精制橄榄油,c组隔日1次皮下注射IFNα(沈阳三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5万单位。a、b、c三组分别于早期(3周),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混合感染标本中HCV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了根据HCV5′端非转译区基因组所设计的反相探针杂交测定方法(INNOLiPA,HCVⅡ),对来自六个地区的17份抗-HCV和抗-HIV-1双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在17份标本中,7份(41.18%)为I(1b)型病毒,5份(29.41%)为Ⅱ(2a/2c)型病毒,5份(29.41%)为I型(1b)和Ⅱ(2a/2c)混合型病毒。结论发现HCV与HIV-1合并感染标本中存在I(1b)型、Ⅱ(2a/2c)型以及I(1b)型与Ⅱ(2a/2c)型混合型HCV。值得注意的是对α-干扰素治疗不敏感并且较易趋于导致严重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Ⅱ型HCV感染的比率占70.58%(12/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对小鼠α2(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干扰素的抗胶原蛋白合成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含小鼠胶原α2(Ⅰ)基因上游04kb,08kb,20kb启动片段为研究靶序列,应用CAT作报告基因,结合基因转染技术讨论IFNα,IFNγ对胶原基因的启动抑制活性.结果IFNα,IFNγ单独应用对小鼠胶原α2(Ⅰ)基因上游不同长短启动序列转录活性无阻断作用,但IFNα,IFNγ与TNFα联合应用则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IFNα,IFNγ的抗纤维化活性与其对小鼠α2(Ⅰ)胶原-2kb~+54bp启动活性的作用无直接相关,但IFNα,IFNγ可协助TNF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陆伦根  曾民德 《肝脏》2000,5(4):194-197
目的 初步探讨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关系。方法 按我国1995年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对20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级分期,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病毒标志、免疫指标。作B超、CT和(或)核磁共振(MR)检查。并与病理学分级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炎症活动度增加,其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ST、GGT、白蛋白、白/球蛋白比、ALP、AFP、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7S-Ⅳ胶原、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α2-巨球蛋白、自然杀伤细胞(NK)及B超、CT和(或)MR某些检测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有关。GGT、白蛋白、白/球、AKP、AFP、透明质酸、7S-Ⅳ胶原、α2-巨球蛋白、TGFβ1、TIMP-1、B超、CT和(或)MR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 P30 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将45 只 I C R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N P30,对照组腹腔注射 S P2/0 腹水。尾蚴攻击感染后第4、8、12、16、20、24 周分别处死小鼠取肝, V G 组化染色和Ⅰ、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 N)免疫组化染色,应用 N Y D1000 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V G 染色显示实验组肝组织胶原的平均光密度值、卵均面积和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Ⅰ、Ⅲ型胶原及 F N 含量比对照组低。本文提示 N P30 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很有希望的血吸虫病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体外表达及纯化HCV不同功能区的病毒蛋白,用于研究HCV各功能区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HCVE1,E2/NS1,NS5区的部分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RI中MBP编码基因的下游,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表达的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MBP-NS5的分子量分别为57000、65000、620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这些融合蛋白具有HCV的抗原活性。将这三种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检测了丙型肝炎患者血清95份,其中抗-HCVE1阳性率为10.5%,抗-HCVE2/NS1为63.2%,抗-HCVNS5为53.7%。结论本实验表达的HCV融合蛋白在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HCV-T3序列为引物,结合RT-PCR和寡聚核甘酸探针Southern杂交,检测66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患者的血浆HCV-RNA,阳性42例(63.6%)。同样病例以相当于HCVC区基因编码和NS3区编码的人工合成肽抗原检测抗HCV,阳性49例(74.2%)。这66例慢性NANBH病例,抗HCV和HCV-RNA双阳性者38例(57.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4例(6.1%);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11例(16.7%)。其中诊断为散发型NANBH者35例,检出HCV-RNA者17例(48.6%),为输血后NANBH者31例,检出HCV-RNA者25例(80.7%)。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疫联合干扰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IFN+2-2-1程序和2-2-1程序应用的可行性,探讨IFN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IFN+2-2-1程序;于0、7、14天分别注射5.0、5.0、2.5IU PHKCV,于0天同时加注20万IUα-IFN;2-2-1程序;于0、7、14天分别注射5.0、5.0、2.5IUPHKCV;对照:应用WHO推荐的常规程序。结果 ①3种程序免疫后的GMT;7天时分别为1.71、1.57、1.21  相似文献   

20.
两种剂量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8例经血清学和肝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3例完成全疗程,5例中途退出。A组30例,用rIFN-α2a注射,600万单位每周3次,12周,继之为300万单位每周3次,12周。B组33例,IFN-α2a300万单位每周3次,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的ALT复常率为60.0%,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阴转率为53.3%。B组的ALT复常率和HCVRNA阴转率分别为72.7%和61.3%。停药6个月后,A组的ALT复常率和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6.7%和63.3%;B组分别为69.7%和54.8%。6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干扰素中和抗体,4例显效,2例无效。rIFN-α2a的不良反应与文献报告相同,但绝大多数病人能耐受。本组中,1例因疗程中病情加重,1例白细胞明显降低,1例持续发热而中止治疗。结论两种剂量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HCV基因型和疗效关系不大,肝组织学病变较轻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