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rlous fistula,TCCF)是由于外伤导致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颈动脉分支直接和海绵窦相通形成的动脉一静脉短路性血管疾病。过去神经外科采取多种治疗手段,但并发症多,疗效并不理想。自1974年,Serbinenko首次采用可脱式球囊治疗TCCF开始,血管内栓塞治疗逐渐成为首选,随后发展到应用弹簧圈或NBCA等材料进行辅助栓塞。本次研究结合文献对近15年应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的25例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进行分析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蒯洁  张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08-1209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导致其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早期采用颈内动脉结扎术、海绵窦切开修补术等。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CCF首选方案。据报道,此方法治愈率为85%~98%,复发率为1.5%~9.0%。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法治疗78例CCF,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较理想方法,特别是经颈内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既闭塞瘘口,又能保持颈内动脉通畅,常常作为首选方法。现将作者1999-2002运用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失败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丽萍  王丹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08-1209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是指因外伤造成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据统计[1],>75%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为外伤所致,占颅脑损伤的2.5%.1972年Serbinenko首次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填塞瘘口,目前已经成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是一种罕见的创伤性疾病,由颈内动脉壁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动静脉短路.治疗方法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其危险性大,并发症多[1],手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院2000至2003年对30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覆膜支架为颅内宽颈、大或巨大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效果良好。自2004年7月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颈内动脉和海绵窦间的异常沟通.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其常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闭塞瘘口,同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作者收集本院自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间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8例CCF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其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眼部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眼底改变、眼外肌麻痹、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等。CT和MRI检查可见眼上静脉扩张和海绵窦增宽,上、下、内、外直肌增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眼上静脉扩张,且为动脉性频谱血流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患眼侧脑实质血液灌注减少,颈内动脉扩张,海绵窦段可见瘘口位置。除1例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接受了可脱球囊或微弹簧丝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所有患者眼球突出程度较术前减小,结膜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球运动正常或眼球运动障碍明显缓解,有视力轻度下降的4例患者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未再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结论: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常见的眼部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而血管内栓塞创伤性小、效果可靠,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体会。方法:24例治疗中主要使用球囊微导管,4例使用钨金属弹簧圈,16例经股动脉入路,8例经颈动脉入路,结果:18例成功球囊闭塞口并保留颈内动脉通畅,6例球囊闭塞颈内动脉,2例钨金属弹簧圈栓塞颈外动脉海绵窦瘘,结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应注意尽可能保留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0.
林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3):3567-3568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经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例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进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假性动脉瘤和海绵窦瘘均消失,患者突眼,结膜水肿症状消失,右上睑下垂好转。术后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密切注意伤口血肿的出现以及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对于保证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一般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壁或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发生破裂,以致于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的动静脉沟通。75%以上的CCF因外伤引起,称为外伤性CCF;其余无外伤史者,称为自发性CCF[1]。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发展,血管内栓塞术即可脱球囊栓塞术成为治疗外伤性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atas试验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自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4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统计临床症状、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数据,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以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和颅鸣为主要症状。术后眼压(11.13±2.97) mmHg、术后视力(0.69±0.36), 与术前眼压(22.37±6.64) mmHg、术前视力(0.47±0.25)相比, 均P<0.05。术后眼压是提示患者3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57, 95%CI 0.135~0.944,P=0.037), 复发率为10.42%。结论 Matas试验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能有效降低眼压, 改善视力, 疗效确切, 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 carotid cavemeus fistulae,TCCF)系外伤引起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破裂,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通道,颅底骨折为其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微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由于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且颈内动脉保持通畅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本院收治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其中1例在栓塞术前准备过程中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急诊综合病房收治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治疗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手术方式,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尽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3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方法。其中外伤性25例,自发性5例,前者均行可脱性球囊、微弹簧圈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5%,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充血、突眼完全消失。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用保守疗法,但较重的或保守治疗失败者,常需要血管内栓塞治疗。本文对各种疗法做了讨论及评价。  相似文献   

16.
舒航  曾少建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903-1904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方法:回顾23例TCC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其中21例采用可脱性球囊,2例采用弹簧圈.全部病例治愈,21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2例闭塞载瘤动脉.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代CF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壁或该段分支破裂,形成与海绵窦之间直接沟通的动静脉瘘.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SCCF)两种,而临床上以TCCF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效果不理想,近年,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措施。此法不需开颅,患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治愈率为85%一98%。2001年我院收治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l例,在x线介导下行血管内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封堵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以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主要症状:搏动性突眼、血管杂音、球结膜充血、眼球运动受限、视力减退。传统的手术治疗,其创伤大、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20.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4例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例,以带毛弹簧栓、可脱球囊或电解可脱弹簧栓(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经动脉或静脉途径栓塞瘘口。6例采用带毛弹簧栓,共54个,其中1例同时经眼静脉穿刺逆行栓塞海绵窦。7例采用球囊栓塞,1例因为瘘口小无法放置弹簧栓和球囊而采用GDC栓塞。结果:本组中13例CCF瘘口完全堵塞,其中4例同时堵塞颈内动脉,患者症状消失。1例已有6年病史的CCF颈内动脉参与大脑供血无法栓塞,经栓塞与海绵窦相通的颈外动脉后,又经眼静脉栓塞海绵窦致瘘口明显缩小。结论:经动脉内以球囊、弹簧栓或GDC栓塞是治疗CCF的有效方法,其中以球囊栓塞操作安全简便为首选材料。引流静脉粗大者逆行栓塞可以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