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門学說在祖国医学理論中是独特而重要的一环,对生理、病理及診治运用各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討研究,蔣茲我們学习后的初步認識介紹如下。一、对命門之火的部位和名称的探討: 命門之火存在于命門中,古人对命門位置的認識大致有五:①《素問——刺禁論》:“七节之旁,中有小心”。②《难經——三十六难》:“腎两者,非皆腎也,其左者为腎,右者为命門”。③《灵枢——根結篇》:“命門者,目也”。④針灸中命門穴位在第十四椎下。⑤認为命門居于两腎中間,命門火包含在腎水之中。陈士繹;“命門者,先天之火也,此火无  相似文献   

2.
穴位探討参考中国針灸学(承澹盫編),二白穴属于經外奇穴部分,在掌后橫紋正中綫上五寸两筋間,筋内一穴,筋外一穴。根据承为奋先生取本穴治癒痔疮經驗,他認为中国針灸学的定穴(筋外一穴),究属筋外那一穴,并且承澹盫先生所說的筋内一穴,按手厥阴經路綫,大陵穴上行五寸系属郄門穴,这就不能說是經外奇穴。再說筋外一穴,因为两筋外还有靠橈骨和尺骨两部分,不知要在那一部定穴,因而他主张取筋外两穴(卽橈骨与尺骨方向),再取筋内一穴(卽  相似文献   

3.
在《难經》的第三十六难和第三十九难里,都曾談到“命門”这个名詞,它說:人体五脏大多只有一个名称,独有腎脏却有两个,“其左者为腎,右者为命門”。“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腎通”。由于这两节条文叙述过簡,命門究竟指的是什么?以及它在机体里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引起了后人許多的說法,从而形成了命門学說。命門学說在中医临床实践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命門学說作一番探討,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灸治的壮数仍然是根据辨证决定的病情愈重則用灸的壮数愈多,这是竇氏施用灸法确定壮数的原则。他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七壮,不知去小疾则愈,駐命根則难,故銅人針灸图经云: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下面,摘录两则休息痢驗案,说明同一疾病,由于淺深輕重有区别,因而用灸的壮数亦不同: “一人患休息痢,余令灸命关二百壮,病愈”。又:“一人病休息痢已半年、元气将脫,六脉将絕,十分危笃,余为灸命关三百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已平,痢已止,……。”  相似文献   

5.
小兒麻痹症又名脊髓前角灰白質炎,在中医学中虽无这个病名,但由它的症狀来看,則近似中医之“痿症”。1956年以来我院根据祖国医学治疗痿症的針灸疗法选用腎俞、华佗挾脊穴(即“华佗夾脊灸”穴)、委中、風市、三  相似文献   

6.
《玄机秘要》这书名,是见于《針灸大成》里的。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所作本书的“内容簡介”中曾說:“《針灸大成》为明代杨继洲所著(笔者按:这句是錯誤的),作者是一个家学渊源的針灸学家。本书就是作者在家传《卫生針灸玄机秘要》一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輯而成的。”(笔者按:这几句亦与实际不符)。在《針灸大成》头一篇叙言,就是吏部尚书王国光做的——《卫生針灸玄机秘要叙》。叙言中有一段說:“三衢杨子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績文,一再厄于有司,遂棄其业业医,医固其世家也。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且多蓄貯古医  相似文献   

7.
操作方法先用針剌疗法,起針后在背部拔罐。穴位:治疗本病主穴为少商、商阳、合谷、太淵、神門、天突、大椎、身柱,肺俞透风門,厥阴俞透膏盲。嘔吐:加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疳疾:加刺四縫。手法:用瀉法,單剌术;刺入穴位后,捻转出針。針肺俞穴时,用横刺法,針尖向上沿皮剌向风门穴;針厥阴俞时,針尖向兩旁膏盲穴沿皮刺去,捻轉出针,切勿过深。必要时或取得患兒合作留针10—15分鐘,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8.
今天日本的針灸医学大概可分为“古典”、“科学”兩派。“古典派”是根据“难經”,“甲乙經”等的十四經絡而施术的。“科学派”是由澤田健氏發明太極針法,傳徒代田文誌氏發展而成,此派排除古籍,否定經絡,采用自律神經刺激学說来解釋針灸治病原理的立场。但兩派的治疗,都获同样收效,因此,兩派的爭論到現在还不曾得到正确的解答和定論。由于兩派經络存否的爭論,对于針灸学术的  相似文献   

9.
“承泣”穴位于眼睛附近。根据近代一部分針灸专著的記述和笔者本人的体会,此穴对于某些眼病确有显著的疗效。但历代許多針灸大师,对于这一穴位的应用問題的意见爭論不一。有謂只針不灸,有謂可灸而不宜針,有的甚至主张禁針禁灸。不少近代針灸家也因受此影响,而对“承泣”穴的估价拿不定主张,使这一重要穴位成为虛穴。为了对“承泣”穴作出正确的估价,笔者根据几年来的体会,参閱古今部分著作,結合本人所进行的一小部分实驗工作,对此穴的有关問題提出探討,作出新的估价,让它在眼病治疗上发揮新的作用。但因笔者才疏学浅,文中謬誤之处可能不少,希讀者多子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胃腸炎是临床上常見的疾病。本病发病急剧,多見腹痛、泄泻或呕吐、发热等,在短时間內可致机体严重脫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調,而影响全身各系統生理机能。祖国医学針灸疗法,对本病有良好效果。作者曾应用針刺命門、委中二穴以治疗本病,現将观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針灸治疗小兒下肢麻痹症,在近年來各地医学刋物上报道,至少需要一个疗程(針10次),或者还須長一些时間,才能收到相当的疗效。我院去春曾在門診上收治一个小兒下肢麻痹症,由于患者路途遙远,隔日針灸一次,有所不便,而住院治疗,又不願意。乃采取隔三日来院針灸一次的疗法,并結合服中藥;在十三天中,共計来我院針灸四次,服中藥計六帖,即收到惊人的效果。茲将治疗經过情况,报道如下: 高劍鳴,女,二周岁,住揚中县三茅鎮县委会。于59年1月間,突发  相似文献   

12.
古之按摩法,又名‘推拿’,能療治多種疾病,像針灸療法一樣,是吾国祖先傳留下來的宝貴遺產之一,由於針灸不宜施之於小兒,所以小兒的外治法大都採用按摩法。  相似文献   

13.
閱讀1955年10月号“上海中医藥雜誌”陸瘦燕医師論“針灸学概述”一节,在第9頁左21行,有“足太陽69穴”之文,我考查了几本書籍,有的記載說是67穴,有的說是63穴,也有个別書中的記載是66—65—62—61穴等。(如表一)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不当所致医疗事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針灸疗法的优点很多,如适应症广、便于掌握运用、节省药品等,因之应用极为广泛。但有时由于医务工作者不慎,也发生了某些医疗事故。为了引起警惕,今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并略加討論,以供参考。关于針灸疗法所致之医疗事故,我国很早就十分重視。远在十三世纪,宋慈所著洗寃集証中就有:“針灸死:须勾医人驗針灸处,是与不是穴道,虽无意致杀,亦須說显是針灸杀,亦  相似文献   

15.
針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疼痛,取得效果。我们以針刺束骨穴治疗肛門术后疼痛共12例,現將临床材料,整理报导。針刺方法穴位:束骨穴位于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經俞穴。針刺深度:刺一寸深。(按一般文献記載为2—3分深) 手法:捻轉泻术,結合留針30分钟。  相似文献   

16.
艾灸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始见于《內經》,后經历代医家从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逐漸形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方法,并且得到广泛的运用。《針灸大成》說:“以火补者,无吹其火,須待自灭,即按其火;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这說明了施灸的补泻法則。《伤寒論》说:“太阳伤寒者,加溫針必惊也。”“微数之脈,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內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这說明了灸法的禁忌。从前人的经驗总結来看,灸法确有与其他疗法不同的特点,而且适应症非常广泛,疗效亦显著,同时  相似文献   

17.
一、耳針疗法的发展概况: 耳針疗法是我国針灸疗法的一部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長期与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积累之一。我国古代医書中,早有关于耳与全身经絡的关系及針灸耳廓治疗疾病的記載。如“灵枢”記載:“耳者,宗脈之聚也”。宋代杨士贏又有:“十二經脈,上絡于耳”的說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用艾灸耳后筋上,治疗风聋雷鳴;明代杨繼洲“針灸大成”中,有用小艾炷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等的記載。另外民間还流传用針扎耳垂、治紅眼、針挑耳后、治烂喉痧;手揑耳  相似文献   

18.
至于陽維陰維,难經二十八难說:“陽維陰維,維絡於身,……陽維起於諸陽之会,陰維起於諸陰之交”,楊玄操註:“維者,維持之义,言此脉为諸脉之綱維”。根据針灸書上的陽維脉,起於足外踝下之金門穴,沿外踝綫上行至肩胛上之臑俞,天髎肩井,沿頸上眉上之陽白,直上通过臨泣、正营、腦空、風池,至后头部之風府、啞門而止;陰維脉起於足內踝上之築賓穴,沿內踝線上行,通过腹側綫之腹舍、大橫、腹哀及第九肋下之期門,再上至結喉部之天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上海千頃堂出版“針灸新療法”一書,閱讀之后,發現錯誤很多,而且有些是原則上的錯誤,略举數端提出討論,以供讀者和作者参考。 (一)本書作者王潘同志在自序中强調指出。“根据二十年來实踐經驗,將針灸基本方法,歸納为“局部”“誘導”“近距离”三大施術法。”(3頁)我認为中医治病的程序是:診断,立法,选方。針灸是中医各科之一,这个程序,也同样適用。換句話說,針灸医生臨床診断后,接着就应該考慮用針  相似文献   

20.
“十四經腧穴”就是十二經脈(即心、肝、脾、肺、腎、心包、胃、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等經脈)和任督二脈的腧穴。这些腧穴,是历代先輩們从“以痛为腧”(阿是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前的《黄帝內經》中已記有295穴;迨至于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中記有349穴,《銅人針灸腧穴图經》、《十四經发揮》均載为354穴;后至明代杨继洲《針灸大成》記載已达359穴;南京中医学院針灸教研組于57年10月份所編著出版的《針灸学》又根据《素问》王注将中枢补入督脈,急脈补入足厥阴經,共计361穴。这些腧穴,由于它們有一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