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55-458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宫颈病理学检查结果异常的591例患者中行TCT、HPV检查的病例,探讨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TCT检查的真阳性率为73.33%,假阴性率为26.67%,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TCT检查真阳性率分别为52.63%、64.03%、77.38%、89.79%。CINⅠ组与CINⅡ组TCT检查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8,P=0.201),CINⅡ组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4,P=0.003),CINⅢ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P=0.047)。2HPV检测真阳性率82.88%,假阴性率17.12%。CINⅠ组与CINⅡ~Ⅲ组HPV检测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HPV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0,P=0.022)。3TCT、HPV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及HPV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综合价值明显高于单用HPV或TCT,更有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2.
戴一菲  田荣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56-1557,1655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应用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同时进行了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患者3028人,TCT采用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TBS诊断系统报告方式,对TCT检查结果为ASCUS及以上病变和(或)HP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在电子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活检。结果 TCT检查敏感度为56.72%,特异度为28.19%;HPV检查敏感度为86.03%,特异度为46.38%;病理结果为CIN及宫颈癌的408例中单一TCT阳性28例,占6.86%;TCT与HPV同时阳性203例,占49.75%,单一TCT检查与TCT联合HPV检查方法两者在病检结果为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CIN)及宫颈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926,P=0.000)。结论 TCT联合HPV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效降低了TCT检测中的假阴性率,避免了低风险人群的过度阴道镜活检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3.
温华英  ;王学兰 《吉林医学》2014,(21):4625-4626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筛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进行体检筛查宫颈病变的女性3 587例,分别采用TCT、HPV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HPV、TCT和TCT加HPV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TCT加HPV联合检测的敏感度(94.83%)优于单用TCT(62.07%)或HPV(68.9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加HPV联合检测与单用TCT或HPV相比,诊断宫颈病变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光电探测系统与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 XK  Luo XP  Mao LZ  Chen GY  Li Y  Zhang J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04-2306
目的 探讨光电探测系统(TS)与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92例患者依次进行TS、巴氏涂片(Pap)、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以阴道镜和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4种方法及联合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结果 (1)Pap、TCT、TS及HP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32.2%、42.2%、74.4%和47.8%,特异度分别为96.7%、93.7%、78.8%和84.8%.TCT并联HPV、TCT并联TS、Pap并联TS、HPV并联TS的灵敏度分别为65.6%、87.8%、82.2%和86.7%,特异度分别为81.1%、74.5%、75.8%和67.2%.(2)比较ROC曲线下面积,TS与Pap、TIS与HPV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TCT与Pap、TCT与TS没有统计学差异;使用并联筛查方法时,TS并联其他方法与相应非TS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单独使用T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四种并联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TS作为一种宫颈癌早期筛查技术,具有即时检测即时诊断的效果.(2)本研究中TS的诊断效果评价优于Pap及HPV,等同于TCT,TS联合细胞学检测可以提高细胞学检测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方法,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1 536例自愿行宫颈癌筛查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行细胞DNA倍体分析与宫颈TCT检查,给予出现异倍体患者行颈组织活检与HR HPV检测,记录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 80例,宫颈鳞癌/腺鳞癌DNA倍体检测出4例,异常3例,正常1例。DNA倍体分析与DNA倍体分析联合HR HPV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0.00%和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0 1,P=0.021 7),漏诊率分别为20.00%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0 1,P=0.000 0)。结论:DNA倍体分析联合高危型HPV检测能有效筛查宫颈癌,提高诊断敏感度,降低漏诊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行TCT、HPV且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 169例体检者,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宫颈病变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PV DNA负荷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比较两种筛查方法在诊断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 结果筛查发现,TCT检查结果阳性率为22.07%, HPV感染检查结果阳性率为25.32%。对于HPV DNA阳性并且 TCT≥ASC或HPV DNA 阴性但 TCT≥LSIL者,各TCT检查结果以及各组HPV DNA负荷量病理检查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在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87.79,特异度为28.09%;HPV在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33.71%。HPV在宫颈病变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CT。 结论HPV筛查和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宫颈病变程度与HPV DNA负荷载量等级呈正相关,需要密切关注高病毒载量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TCT、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的患者1 049例,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049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者725例,总阳性率为69.11%。细胞学结果显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414例(39.47%),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75例(26.22%),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73例(6.9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8例(16.0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9例(10.39%),鳞癌(SCC)10例(0.95%),NILM、ASCUS、LSIL、ASC-H、HSIL及SCC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依次为37.68%、86.55%、89.88%、90.41%、95.41%和100.00%。细胞学异常组的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 0),且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上升。组织学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703例(67.02%),湿疣样改变10例(0.9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31例(12.49%),CINⅡ40例(3.81%),CINⅢ133例(12.68%),SCC 32例(3.05%),高危型HPV阳性率依次为57.18%、70.00%、90.84%、95.00%、95.49%和100.00%。组织学异常组高危型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湿疣样改变组(P<0.05),且随组织学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上升。高危型HPV阳性时,HSIL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发生率为84.62%(88/104),较LSIL 20.53%(31/15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21 4,P=0.000 0)。细胞学为ASCUS且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生CIN的概率为29.83%(71/238),明显高于高危型HPV阴性患者发生CIN的13.5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 8,P=0.038 9)。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使宫颈病变漏诊率由8.96%(31/346)降至2.02%(7/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8 6,P=0.000 1)。TCT单独应用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4%、54.48%、49.61%和92.51%,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后分别为97.98%、35.70%、42.86%和97.29%,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显著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CT及HPV检查对宫颈疾病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门诊筛查的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门诊筛查的50例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予以观察组HPV(人孔头状瘤病毒)检测,对比两组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疾病筛查中应用TCT及HPV检查方法时,HPV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C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及阴道镜联合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门诊238名患者,同时给予TCT、HC2、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采取活组织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和评价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三种筛查方法。结果 238例患者中,病理阳性(宫颈上皮瘤变Ⅰ、Ⅱ、Ⅲ,宫颈癌)为118例占49.58%(118/238),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中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C2检测(100.00%)、阴道镜检查(95.24%)、TCT检测(85.71%),但三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2与TCT敏感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7,P0.05),阴道镜与TCT、HC2敏感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5,P0.05),TCT、HC2及阴道镜联合检出114例,同TCT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75,P0.05),同HC2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3,P0.05),同阴道镜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1,P0.05)。结论 TCT、HC2检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各有其特点及优势,三者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地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联合筛查优于单独使用一种检测方法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54-56+60
目的研究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感染现状及联合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239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对HPV阳性者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HPV、TCT均阳性者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结果 2239例妇女HPV检测阳性率为9.74%(218/2239),其中高危型HPV占8.98%(201/2239),低危型占0.76%(17/2239)。对HPV阳性患者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HPV阳性者TCT检测阳性率为40.37%(88/218)。对HPV、TCT均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率为72.72%(64/88)。结论不同年龄段HPV感染阳性率不同,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敏感性高,HPV联合TCT筛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率,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和体检进行TCT联合HPV检测的妇女,选择单纯TCT阳性者121例为TCT组,单纯HPV阳性者169例为HPV组,两者均阳性者92例为TCT联合HPV组,三组均经阴道镜下取活检,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三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析TCT联合HPV检测双阳性与TCT和HPV单纯阳性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效果中有无差异。结果TCT组、HPV组、TCT联合HPV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02%、30.77%、75.00%。TCT联合HPV组与T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40,P〈0.05),TCT联合HPV组与HP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6.87,P〈0.05)。结论TCT联合HPV检测筛查宫颈上皮病变明显优于TCT和HPV的单纯检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妇女病普查中宫颈“三阶梯”筛查法结合高危型H PV检查结果在女性宫颈癌防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2年间在我所进行宫颈普查的2535例妇女的临床资料,所有妇女进行T C T检查,对于细胞学阳性妇女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同时行高危型 HPV检测,分析TCT检测阳性妇女的HPV感染情况以及两者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情况的关系及特点。结果:所有参检妇女中TCT检测细胞学阳性患者为74例,ASCUS/AGUS~ASC-H与LSIL组比较宫颈癌及CIN 检出数量上差异无显著性(χ2=0.028,P>0.05),但与 HSIL 组(χ2=7.69,P<0.05)和宫颈癌组(χ^2=5.58,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共检出携带高危型HPV妇女59例,高危型HPV检测阳性例数与TCT检测细胞学阳性等级分组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对妇女进行三阶梯宫颈筛查,并对 TCT 细胞学阳性妇女进行高危型H PV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高危型 H PV检查有助于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联合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90例20~70岁自愿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及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以及检测均阴性但有明显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宫颈病变者转诊阴道镜及活检,比较HPV、TCT及p16单独和两两联合筛查识别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测效果。结果所有筛查对象中,p16、TCT为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TCT≥ASCUS)和HR-HPV阳性率分别为14.6%、16.3%和25.6%。p16、HPV、TCT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趋势性增加(P < 0.05~P < 0.01)。p16+TCT、HPV+TCT、p16+HP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2.1%、94.7%和97.4%,特异度分别为85.6%、77.5%和78.8%。HPV、TCT、p16、HPV+TCT、p16+HPV、p16+TCT诊断宫颈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822、0.893、0.861、0.881、0.889,各指标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与HPV联合TCT检测相比,p16联合TCT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效果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更高的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型宫颈癌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pap smear negative,Pap-)、人乳头瘤病毒阳性(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HPV+)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纳入1 128例Pap-/HPV+女性,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分析Pap-/HPV+状态下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特征,HPV-16所占比例较高(χ2=16.81,P=0.000),患者年龄偏大(χ2=20.72,P=0.000),单一病毒感染比例较高(χ2=8.93,P=0.01)。506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病例254例(50.19%),其中7例宫颈浸润癌。HSIL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轻患者HSIL比例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4,P=0.000)。各HPV亚型发生HSIL的比例不同,HPV-16型发生HSIL的比例最高(64.7%)。与对照组比较,Pap-/HPV+女性感染HPV-16、18、31、33、52、58型显著增加HSIL病变的危险。结论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具有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分型特点,为该区宫颈癌的防治和HPV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5 511例女性宫颈细胞学标本的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结果:15 511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7.13%,高危亚型组优势型别依次为16、58、52、33、18、31,低危亚型组依次为11、6、44。2单一、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3.06%、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012,P=0.000)。3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6.64%、0.96%、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667.737,P=0.000)。42013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5 511例女性宫颈细胞学标本的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结果:15 511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7.13%,高危亚型组优势型别依次为16、58、52、33、18、31,低危亚型组依次为11、6、44。2单一、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3.06%、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012,P=0.000)。3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6.64%、0.96%、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667.737,P=0.000)。444岁组、4544岁组、4559岁组、6059岁组、60组的感染率依次为17.98%、13.32%、32.93%,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2,P=0.000)。结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为17.13%,常见型别为16、58、52;60岁组的感染率依次为17.98%、13.32%、32.93%,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2,P=0.000)。结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为17.13%,常见型别为16、58、52;60组为感染的高峰人群,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及早发现宫颈病变及宫颈癌。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HPV检测可最大程度优化子宫颈筛查和子宫颈异常细胞学的临床处理。对于30岁以上妇女,如HPV检测为阴性且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可安全地将子宫颈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但是,由于HPV病毒感染在年轻妇女中常见且多为一过性感染,因此不建议将HPV检测作为年龄小于30岁妇女的子宫颈筛查内容。对于任何年龄妇女,建议将HPV检测作为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的分流检测方法,同时对于不能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或不典型腺细胞而未发现中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HPV也是随诊方法之一。对于治疗后患者,HPV检测也和阴道镜及子宫颈细胞学一样,可作为随诊方法。HPV检测的正确使用可促进异常子宫颈细胞学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女性健康体检者宫颈病变情况,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女性,采用HPV和TCT检查,对TCT异常者增补阴道镜病理学检查。分析TCT和HPV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10 39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中HPV感染率8.89%(924/10 395),共检出HPV亚型数1 052个(高危型859个、低危型193个)。高危HPV型以HPV 16型(1.68%)、HPV 58型(1.33%)、HPV 18型(1.28%)常见,低危HPV型以HPV 6型(0.67%)、HPV Cp8304型(0.38%)、HPV 11型(0.59%)常见。单一HPV亚型感染820例(占88.74 %),二重感染85例(9.20 %)、三重感染14例(1.52 %)、四重感染5例(0.43 %);TCT检查,异常765例(7.36%),765例TCT异常患者经阴道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明确异常率67.32%(515/765);HPV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8%(484/515)、48.00%(120/250)、78.95%(604/765)、21.17%(130/614)、78.83%(484/614)、79.47%(120/151);TCT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515/515)、32.68%(250/765)和67.32%(515/765)。单一TCT以宫颈病变的765例体检者中,6例为宫颈癌。联合HPV阳性614例体检者中,13例为宫颈癌,宫颈癌筛查发现率分别为0.78%(6/765)和2.12%(13/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联合TCT+HPV筛查宫颈癌变更敏感。结论 成都市女性健康体检者采用TCT或HPV筛查宫颈病变均可获得可靠的筛查效能,TCT筛查宫颈病变的假阳性率过高和阳性预测值过低。临床应尽可能联合筛查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Infection with one of several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ppears to be a necessary firs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e cannot currently treat HPV infections; thus, the role of HPV testing is to identify women with precancerous lesions that can be removed and, in so doing, prevent progression to invasive carcinoma. Although HPV testing may help to identify women at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who might be missed by other screening tests, it is inherently nonspecific at identifying those who would otherwise develop cervical cancer. In order to avoid overtreatment of women with minor lesions with little potential for progression, HPV testing needs to be repeated or combined with Pap smears. Protocols for HPV screening have yet to be properly evaluated. Here we consider several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HPV test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The most immediate role is as a secondary test in women with minor cytological abnormalities. Appropriate use of HPV testing as a primary screening tool depends on the setting. In a developed country without an organized screening program, HPV testing might be used in addition to Pap smears in women age 35 and over to increase sensitivity. Within an organized screening program, HPV testing might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Pap testing, but with extended screening intervals so as to obtain the maximum advantage to women without unduly increasing costs. Where resources are strictly limited, an attractive option would be to perform visual inspection of the cervix after application of dilute acetic acid using a low threshold for referral, and to test for HPV only on those with abnormal looking lesions.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调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HPV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保密式问卷调查本院接诊的2000例孕龄妇女的HPV感染相关因素并对HPV感染阳性者进行HPV亚型分析。然后把HPV感染阳性者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中药组(口服及阴道冲洗中药方剂,60例)和淑宁栓组(淑宁栓联合转移因子治疗,54例)。进行妇科临床检查和宫颈TCT检查、宫颈HPV16、18检查以及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共有162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发病率为8.1%。不同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HPV感染率有明显差异(χ2=5.905,P=0.015;χ2=26.552,P=0.000)。不同怀孕次数及性生活频率者HP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720,P=0.021;χ2=8.832,P=0.012)。HPV16、18型混合感染者比HPV16型感染者宫颈糜烂发病率较高(χ2=34.131,P=0.000)、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发病率较高(χ2=30.098,P=0.000)、CINⅢ发病率较高(χ2=43.024、P=0.000)。随访2、3个月,中药组的阴转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HPV发病率较其他地区报道的低,HPV感染与婚姻、文化程度、孕次和性生活频率相关。HPV16、18型混合感染者的病情较重。中药治疗HPV感染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