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1例AMI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其中新发AF者33例(AF组),未发生AF者308例(NAF组),AF组依照AF发生时间分为AF1组13例(AMI发病24h内出现AF者),AF2组20例(AMI发病24h后现出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心功能、病死率及NAF组和AF1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69.7%vs52.9%,P〈0.01),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多于NAF组(分别为57.6%VS39.9%、27.3%VS13.0%,均P〈0.01),AF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高于NAF组(63.6%YS31.8%、27.3%VS10.7%,均P〈0.01):AF1组下壁AMI发生率显著高于NAF组和AF2(69.2%Vs40.9%和30.0%,均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显著高于AF1组(60.0%vs15.3%,P〈0.05)。结论高龄、高血病、糖尿病是AMI并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有关,AMI并发AF者预后更差,应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马树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33-34,36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新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资料,其中新发房颤患者53例(AF组),未发生房颤者291例(NAF组),AF组按新发AF持续时间分为AF1组23例(心肌梗死24h内发生AF者),AF2组30例(心肌梗死24h后发生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CK—MB峰值、心功能(Killp分级)、死亡率以及NAF组和AFl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情况等因素的对比。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P〈0.01),AF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高于NAF组(P〈0.01),AF组CK—MB峰值、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NAF组(P〈0.01),AF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NAF组高(P〈0.05),AF1组下壁AMI发生率高于NAF组和AF2组(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高于AF1组(P〈0.05)。结论高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梗死面积及多支血管病变是AMI并新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相关,AMI并新发AF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应给予早期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之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24~96h,观察心房纤颤转复、心室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心房纤颤12h、24h、48h转复率分别为45.1%、79.6%、93.4%。用药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而停药。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红 《河北医药》2005,27(8):586-58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之以0.6~1.0mg/min静脉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用药后30min、1h、2h、6h、24h心室率分别为(107±9)次/min、(94±8)次/min、(89±9)次/min、(82±10)次/min、(73±10)次/min,较用药前(131±12)次/min明显下降。其中23例患者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6.6%,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降低心功能 ,严重时可造成栓塞 ,甚至致死。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加强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促进心肌、血管壁肥厚等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 ,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 (AT R)结合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与ACEI可共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最近临床观察到群多普利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功能减退患者AF发生率 ,引起学者对血管紧张素Ⅱ与AF的关系进行研究。1 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的AF发…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王晋军,刘卓敏,杨超慧,史世平,黄明光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李新亚山西省109医院苏燕萍心房纤颤(下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为了解近年来房颤病因,本文就我所收治住院病人中房颤进行分析。1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和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6例心脏病患者中,单纯心房纤颤组年龄较轻,女性比例较其它组大;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低,且只在单纯心房纤颤者中;在总的心力衰竭658例中,合并心房纤颤263例,占39.97%;在总的心房纤颤361例中,合并心力衰竭263例,占72.85%.房颤者左房内径大,心衰者左室内径大.两者共存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且脑卒中发生率高.结论心力衰竭与心房纤颤互相影响,互相加重,治疗要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对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且总结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间接收的伴心房纤颤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除了6例溶栓,3例大面积,80例均抗凝,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行抗凝治疗的80例患者经治疗后,29例(36.25%)治愈,46例(57.50%)好转,5例(6.25%)因治疗无效死亡,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针对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平 《天津医药》2000,28(5):318-320
心律失常药物尽管已经为心房纤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药物治疗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例如长期用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问题。心房纤颤治疗中控制心室率和重建窦性心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房纤颤除了造成病人的心悸、心功能减退外,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更是临床严重事件。重建窦性心律是避免和减少发生此类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除了心房纤颤(房颤)的传统药物治疗以外,非药物治疗手段也不断应用于房颤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李淑敏  刘中梅 《云南医药》1999,20(4):242-243
本文报告11例预激综合征交心房纤颤(Af)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1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1例,右侧隐匿性旁道1例。10例窦律下消融,1例Af时消融,经射频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4个月,无Af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支持显性旁道患者心室收缩提前导致心房内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电不稳定是预激综合征患者Af发生机理的论点。同时提示Af时射频消融左侧显性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前体(NT-proBNP)水平对合并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82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合并AF.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存活的患者出院后随访30天,终点事件为失代偿再入院或死亡.结果 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其中10例为A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AF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AF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是预测合并AF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R R=29.61,95% CI 1.29~680.4,P=0.034).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近期是否发生死亡或因代偿心衰再住院的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的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国外资料显示,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在1%左右,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1]。目前,全球范围内房颤的发病率亦呈逐渐增高之势。房颤本身通常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房颤对人群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房颤可引起心悸、头晕、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等不同的临床症状,且由房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房颤已成为21世纪新的心血管流行病,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加强对房颤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与特点。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非瓣膜性)与非房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组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偏大、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并发症比例大、脑梗死再发及死亡率高。结论房颤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x迷宫术是一种治疗房颤的新法。我院1996年7月以来对10例风心瓣膜病变体房颤患者进行改良Cox迷宫术及瓣膜替换术,术后均随3m以上。8例恢复为窦性心1例,房扑用惭胺碘呋酮单一药物治疗,1例为结性心律,心功能均上升为Ⅱ级,对改良Cox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西沙必利引发心房纤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5 6岁。因近期饮食过量 ,运动量少 ,至胃胀 ,恶心 ,呕吐等症状 ,当日服用西沙必利 (商品名 :普瑞博思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0 0 0 90 6 0 2 5 ,规格 :5mg/片 ) 2次 ,每次 10mg ,间隔约 4h ,第二次服药约 1h后 ,病人自感心慌 ,心悸 ,气短 ,头晕 ,经查T37.0℃ ,R2 3次 /min ,P平均 12 5 /min ,BP 15 0 / 90mmHg ,心律明显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即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电图显示 :心房纤颤 ,即刻停服西沙必利。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 ,心脏彩超 ,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正常 ,且无心脏病史 ,以后患…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阵发性和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肌病等。多年来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得到控制,而少数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旨在讨论顽固性房颤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顽固性持续性房颤,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心室率,保护心功能,预防栓塞。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  相似文献   

18.
探讨心房纤维颤动(AF)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心房纤维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AF虽不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但AF后心功能受损,诱发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2~2005年5月住院的236例心房纤颤患者分成两组,60岁以上为老年组158例,60岁以下为对照组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和对照组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各为10.8%、8.2%、81.0%和47.4%、37.2%、15.4%;老年组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41.8%,高血压病占31.0%,对照组中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占34.6%;伴心功能不全的病例在老年组中为57.6%,显著高于对照组24.4%。随诊6~12月,老年患者脑梗塞事件发生率为20.9%,高于对照组7.7%。两组病例抗凝治疗率分别为老年组65.8%,对照组25.6%。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房纤颤患者以永久性房颤发生率高,伴有心功能不全及脑梗塞的病例也明显增加,抗凝治疗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已成为当前少数亟待攻克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 ,即使溶栓时代 AF也是心梗(AMI)常见的并发症。有关 AMI并 AF的问题已有许多报道 ,但仍存在许多争议。近年来 ,随着新技术 (如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应用 ,提高了人们对 AMI并 AF的认识。现将我们收集到 AMI伴 AF及不伴 AF各 5 0例病人作一分析 ,旨在探讨冠脉病变的特点。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心脏病监护病房 1998年 10月至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AMI伴 AF及不伴 AF发生的患者各 5 0例。其中并发 AF者 (排除 AMI前有 AF者 ) 5 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