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内注射金葡液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葡液(NGF)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恶性胸水患12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术并尽量抽尽胸水后注入NGF、2500U,每周2次。结果:CR10例,PR2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25mon,平均11.1mon,死亡11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2mon。CR中1例无病生存达25mon,另有2例在分别在治疗后10mon和6mon死亡,但未见胸水复发。与治疗前比较,胸腔注射NCF后普遍出现周围血液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而胸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胸腔内注射NGF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
唐亮  郑健  黄捷晖  欧勤芳 《医药导报》2004,23(2):0108-0108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RW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排净胸腔积液后,在胸腔内注射NRWS 600 μg,1周2次,共2或3次。结果:50例中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胸腔内注射NRW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寇蕾  刘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61-326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合胸膜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恶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并筛选的42例恶性胸膜腔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并进行胸膜腔内注射药物。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合胸膜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2例,有效率为76.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结合胸膜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恶性胸膜腔积液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微创安全、不良反应轻、患者痛苦少、易于护理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香姑多糖 (LNT)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对 5 2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 ,腔内注射LNT4mg~ 6mg ,观察有效率、副反应。结果 LNT腔内注射的有效率为 65 3 % ,副反应为发热和胸痛 ,分别为 5 8%和 3 8%。5 0 %病人KPS评分增高 ,中位缓解期 4 1个月 ,中位生存期 6个月。结论 胸腔注射LNT对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疗效 ,副反应轻。适用于年老体弱 ,全身状况较差的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腔内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5.
改良式细导管引流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式细导管引流在恶性胸腔积液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方法:对10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改良式细导管进行胸腔积液引流,对部分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结果:64例胸腔积液患者完全缓解,33例胸腔积液患者部分缓解,8例无效,总有效率92.38%.7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存期超过12个月,最长为25个月,而其余3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存为6~12个月.结论:改良式细导管引流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在持续引流过程中可反复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LNT)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对52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腔内注射LNT4mg-6mg,观察有效率,副反应,结果 LNT腔内注射的有效率为65.3%,副反应为发热和胸痛,分别为5.8%和3.8%。50%病人KPS评分增高,中位缓解期4.1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结论 胸腔注射LNT对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疗效。副反应轻,适用于年老体弱,全身状况较差的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腔内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7.
徐火  齐保龙 《淮海医药》2011,29(4):299-300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冻干顺铂(DDP)联合胞必佳(N-CWS)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病理确认的恶性胸腔积液50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液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给予DDP60 mg、N-CWS 400 μg胸腔内注射;对照组(23例)给予DDP 60 mg胸腔内注射,1周后重复1次.观察其疗效、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草分枝杆菌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6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先尽量排完胸腔积液 ,试验组向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2 0ml 草分枝杆菌 8.6 μg 顺铂 4 0mg ;对照组向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2 0ml 顺铂 4 0mg ,每周 1次 ,连续 1~ 3次 ,1mon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87.5 %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毒副反应少而轻微。治疗后CD 3 、CD 4及CD 4 CD 8明显升高 (P <0 .0 1或 0 .0 5 ) ,CD 8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草分枝杆菌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 ,副反应少 ,且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9.
刘祥  李明江 《天津药学》2006,18(2):35-37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灌注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胸膜腔内灌注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5例,其中肺癌26例,胸膜间皮瘤3例,乳腺癌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胰腺癌1例。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效(NC)7例、进展(PD0)2例。总有效率为74.29%。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温度37~38℃,1例出现一过性高热(39.3℃);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和胸部不适,一般不需特殊处置;2例出现恶心、呕吐。未发现对肝肾功能的损害、骨髓抑制及脱发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香菇多糖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药物,胸膜腔内灌注可用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方便安全,疗效肯定,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金葡素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均经细胞学和病理学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胸膜腔积液充分引流后,治疗组34例,胸腔内注射金葡素10mL/次,每2~3天1次,连续2次;对照组30例,胸腔内注射顺铂,40mg/次,1次/3d,共4次。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CR 17例,PR 14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CR 10例,PR 11例,总有效率7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注药后发热反应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有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金葡素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并发症,其中以肺癌发生率最高.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常常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生命,如何控制胸水增长,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胸膜腔闭式引流加顺铂胸膜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杰贵  王勇  胡先纬 《安徽医药》2003,7(5):342-343
目的 观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注射顺铂 (DDP)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30例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尽量排尽胸腔积液后 ,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2 0ml +顺铂 4 0mg ,每周给药 1次 ,连用 1~ 3次 ,治疗前及其后 1个月分别查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前、后CD+ 3 、CD+ 4 、及CD+ 4 /CD+ 8明显低于正常 (P<0 0 5~ 0 0 1 ) ,CD+ 8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治疗后 ,除CD+ 8降低显著外 (P <0 0 5 ) ,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入术引流胸腔积液后,局部注入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0例,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引流胸腔积液,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8例,胸腔积液引尽后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注入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7.2μg;对照组32例,仅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缓解压迫症状.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查肺通气功能.结果 试验组38例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好转4例,稳定1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84.2%(32例);对照组32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12例,稳定8例,进展3例,有效率28.1%(9例),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内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且有利于患者疾病晚期的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护理。方法 76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引流胸水,后给予胸腔内注药。观察组(n=40)白细胞介素-2200万U/次联合顺铂50mg/次胸腔内灌注,对照组(n=36)单用顺铂50mg/次胸腔内灌注,每5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副反应。结果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单用顺铂组50.0%(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顺铂+复方苦参注射液+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10年9月的104例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顺铂+复方苦参注射液+白介素-2)和对照组(顺铂)。1个月后观察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顺铂联合白介素-2和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干扰素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后注射r-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0例。结果:20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2例,死亡2例。结论:r-干扰素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是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瑾  胡斌  丁红梅 《安徽医药》2006,10(9):655-65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胞必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水,随机分为两组给药,A组25例,每次用胞必佳800μg注入胸膜腔中;B组29例,每次用顺铂80~100 mg注入。最多3次。结果A组总有效率88.0%,B组总有效率68.9%,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胞必佳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药物,而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更利于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观察化疗免疫序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60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尽量排净胸水,胸腔内注射顺铂和丝裂霉素各10mg,观察组2周后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IL)-2,每3日1次,连续3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外周血和胸水中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量;3个月后观察治疗后胸水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有效率达86.7%,与对照组4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和胸水中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疗免疫序贯治疗可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可评价疗效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6例,治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胸腔内注射,第1天,28天为1个周期;对照组13例,治疗方案为顺铂100mg/m2胸腔内注射,第1天,28天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0.0%和53.8%(P=0.9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2个月和4.8个月(P=0.218),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组的Ⅰ~Ⅱ度感觉异常发生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沙利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胸水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38例,均以微导管持续负压引流,分为IL-2组19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IL-2(300万IU)+地塞米松10mg。顺铂(PDD)组19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PDD60mg+地塞米松10mL。均为每周1次/周,共3次,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IL-2组与PDD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7.8%与61.1%,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出现发热、胸痛以IL-2组明显(P<0.05)。而血液学毒性,以PDD组明显(P<0.05)。结论 IL-2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着,不良反应能耐受,可以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