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椎体压缩型骨折易发生于骨质疏松患者当中,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1-3])。本病是临床上导致患者腰背疼痛以及活动能力受限的一种高发骨科脊椎疾病。由于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的发病率也出现明显上升。近些年来,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诱发的相关疾病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加之经皮椎体成形术等手术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保护斑块,提高颅内供血水平,是一种有效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介入治疗方法,可防止TIA 进一步发展至进展性脑卒中,导致肢体不可逆性完全性瘫痪或出现脑干梗死危及生命.2003年8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高龄TIA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气管插管作为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手段,临床上常常会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及自身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患者极易出现烦躁,导致意外拔管。据研究显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达10.8%~22.5%,其中87.5%~96%属于自行拔管。临床上为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清醒患者必须使用镇静剂才能达到治疗目的。但长期使用镇静药物可致药物蓄积,过度镇静还可导致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和气道分泌物消除,增加肺部感  相似文献   

4.
正认知主要包括记忆、思维、学习、语言、精神及情感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经过手术、麻醉等因素影响后,其集中力、记忆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大脑高级皮质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疾病,有时需要神经介入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认知功能障碍较常见[3,4]。  相似文献   

5.
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传统观念认为TIA是由于大脑局灶性暂时性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相应神经定位体征,症状多在24)h内消失而不遗留后遗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早期即能够发现颅内缺血性改变,敏感性好且特异性高。随着其在临床和研究中推广应用,发现传统关于TIA的定义存在一些缺陷,如对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DWI发现,约28%的患者能够检出与神经症状符合的梗死灶,且症状持续时间越长,梗死灶检出率越高,TIA发作后再发卒中风险越高。ABCD2评分是临床中常用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评估工具,本次研究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DWI,对TIA患者发作后发生早期脑梗死进行风险评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及言语、运动控制等功能缺陷。目前对于该疾病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多以改善脑血管疾病、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虽能起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较差[1]。相关研究指出,VD患者早期即出现睡眠障碍,且睡眠异常会进一步损伤患者脑组织功能,促进疾病进展,故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至关重要[2]。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针刺在多种颅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也有报道指出,针刺治疗VD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3]。故本次研究旨在研究不同针刺方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和睡眠功能的影响,为改进VD患者的认知、睡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蕊  谭慧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45-1247
目的探讨TIA患者对脑梗死(CI)防治知识的认知度状况及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价表,对120例TIA病人进行调查、评价。结果77%~81.7%的患者缺乏对TIA与CI的相关知识,40%~61.8%的患者对导致CI的危险因素缺乏了解,45%~55%的患者缺乏有关不良生活习惯的知识,69.2%的患者缺乏需要长期服药物及药物剐作用观察方面的知识,43.3%~62.5%的患者缺乏TIA的保健常识。结论TIA患者对CI防治知识的认知度低,导致TIA患者最后发展成为CI的危险性明显提高。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教与临床护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采用客观评测方法对其高级神经活动认知功能损害进行评估. 目的研究 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变化,探讨 TIA患者的认知损害及可能的机制.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 地点和对象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 TIA患者 31例( TIA组),其中颈内动脉系统 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 22例对照组均为来院体检的健康人 30例. 干预对 TI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 (MMSE)、听觉 oddball刺激序列 P300检测及神经系统查体. 主要观察指标 MMSE评定分值, P3波潜伏期及 P3波幅测定. 结果 TIA组的 MMSE评分 [(27.13± 2.54)分 ],与对照组 [(29.02± 1.35)分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213, P< 0.05). P3波潜伏期 TIA组 [(348.21± 20.33) ms]与对照组 [(330.32± 30.12) ms]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732, P < 0.01);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比颈内动脉系统 TIA的 P3波潜伏期延长 [(350.32± 31.21) ms,(339.32± 27.88) 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479, P< 0.05); TIA患者的 P3波潜伏期延长与 TIA患者的发作次数呈正相关 (r=0.383,P< 0.01),与 MMSE评分呈负相关 (r=-0.259,P< 0.05). 结论 TIA患者的 P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存在早期认知功能的损害. TIA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与 TIA发作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简便易行且敏感、有效地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方法,以便及时干预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进展。 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且可独立自主行走的TIA患者36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不低于26分],设为TIA患者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与TIA患者组相匹配的正常受试者36例设为作正常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于入组后当天进行1次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分析,并于入组12个月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MoCA量表评定。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诊断试验验证步态参数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可靠性,并计算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 结果 入组后当天,异常步长的TIA患者的步长变异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非异常步长的TIA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平均步速的TIA患者的平均步速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非异常平均步速的TIA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当天,正常对照组行双重任务步行时的计算正确率为(90.72±8.72)%,而TIA患者组中异常步态患者和非异常步态组患者的计算正确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步态患者的计算正确率显著低于非异常步态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2个月后,异常步态患者中MoCA评分<26分的患者例数与非异常步态患者中MoCA评分<26分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算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得出,步态参数中的步长变异率和平均步速均可预测12个月后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分析可有效地预测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较MoCA测试可更早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随着研究人员对 TIA 认识的逐渐深入,其概念也在不断演变更新,最新定义(2009)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鉴于脊髓缺血的诊断临床操作性差,目前国内专家共识暂推荐采用以下定义:“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2]。TIA 与脑梗死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组织学损伤。从本质上看,TIA 和脑梗死均属于缺血性脑损伤,二者为脑缺血损伤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部分 TIA 患者可因病情进展转化为脑梗死,致病情加重。TIA 患者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2天内的卒中风险为3%-10%,7天内为5%,90天为9%-17%[3,4]。因此,准确、及时的评估 TIA 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导致 TIA 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只有找到病因,才有可能做出最适宜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综合目前国内外对 TIA 预后的评估,主要有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C)认知域指数得分(CDIS)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特点。方法纳入TIA或急性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应用MoCA-BC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根据MoCA-BC得分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并通过CDIS的评分方法计算MoCA-BC CDI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MoCA-BC CDIS的差异。结果与无认知障碍组相比,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受教育年限较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认知障碍组的MoCA-BC执行力指数(MoCA-BC EIS)、记忆指数(MoCA-BC MIS)、语言能力指数(MoCA-BC LIS)、视空间能力指数(MoCA-BC VIS)、注意力指数(MoCA-BC AIS)和定向力指数(MoCA-BC OIS)均低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和轻度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涉及多个认知域,尤以执行功能、记忆力受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血栓前体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及46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及TIA组TpP、F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TIA组伴有梗死灶者TpP及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结论TpP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TpP及Fg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的临床表现中有一特殊的类型,表现为反复、短暂、刻板地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称之为卒中预警综合征(stroke warning syndrome,SWS)[1]。SWS是TIA中的少见类型,具有较高的早期脑梗死风险和预后差的特点。目前为止,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2例SWS患者资料进行报道并回顾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理解和早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市某三甲医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就医前对TIA疾病的认知情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128名TIA患者,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28名研究对象中,111名没有听说过TIA这种疾病,占86.72%;知道脑卒中的患者有78名,占60.94%;知道TIA后易发生脑卒中的有15名,占11.72%;115名患者认为如果症状持续几分钟后就能消失则没有必要去医院,占89.84%。结论:目前TIA患者就医前对TIA的了解程度、严重性、症状、危险因素等均存在认识不足;作为健康促进者,护士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和了解,为及早控制脑血管疾病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症监护室(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ICU收治的患者不仅身体上处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很大的刺激,再加之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导致患者在意识,认知及行为上的异常。精神障碍的出现,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疾病发展变化的先兆征状,同时可延迟康复,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以及延长住院天数和增加治疗费用[2]。为预防及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入我院ICU的患者431例,其中男278例,女…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a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临床或亚临床脑血管损伤,继而引起的以大脑认知、记 忆功能受损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痴呆的第2大病因。VaD与多种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属于 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是VaD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病理机制多为动脉粥样硬 化和栓塞性疾病。通过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可以将VaD与其他类型痴呆相鉴别。对 VaD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管控,对VaD的早期识别及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施琴  刘涛  许晓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780-781,78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方法]39例TIA患者首次发病7 d内采用中文版Mo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同时选取28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MoCA量表测试结果.[结果]TIA患者的MoCA量表总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其中TIA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两组的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相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I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与额颞叶有关的认知功能损害,中文版MoCA量表可以用于评价TIA后的认知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轻微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6例TIA患者分为有MCI组(A组)和无MCI组(B组),检测Mo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并与38例健康体检人员(C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MoCA总分19.51±3.96,P300潜伏期(367.05±36.03)ms,与B组及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绘制工作特征曲线,MoCA曲线下面积为0.935(95%可信区间0.879~0.992).MoCA评估TIA患者有无MCI以最大约登指数所时应的分值为截断点,截断值为25分,与临床金标准诊断结果符合率高,Kappa值为0.698,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45%和90.48%,诊断效率优于P300潜伏期.结论:MoCA筛查TIA患者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截断值为25分,MoCA可以作为TI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筛查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壮年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及与疾病认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青壮年下腰痛患者,根据自我管理行为调查结果,分为自我管理行为低下组与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组,比较两组疾病认知情况,并分析青壮年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认知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估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行为低下组28例,占45.16%;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组34例,占54.84%;疾病认知程度与青壮年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青壮年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认知程度呈正相关(r=0.996,P=0.000)。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疾病认知程度低是青壮年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低下的重要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青壮年下腰痛患者中存在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低下,且疾病认知程度降低是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低下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结果,不断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有利于优化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旺  廖娟  杨曌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04-1609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血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情风险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以内的TIA患者153例,将其分为高危TIA组(83例)和非高危TIA组(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循环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D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omal comroUNC),收集其循环EPCs。并按入院时间先后,收集高危TIA组和非高危TIA组前15名患者循环EPCs,MTT法测三组受试者循环EPCs增殖能力,Boyden小室测EPCs迁移能力。【结果】与非高危TIA组比较高危TIA组患者年龄更大,并且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外周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更高。而吸烟、体重指数、同型半胱氨酸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高危TIA组循环EPCs、SDF-1α、VEGF均高于高危TIA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SDF-1α为高危TIA危险因素,EPCs为高危TIA保护因素。分离培养72 h的EPCs,与NC组比较,高危TIA组和非高危TI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P<0.05)。与非高危T1A组比较,高危TIA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循环EPCs和血浆SDF-1α水平可能作为评估TIA病情程度的指标,循环EPCs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高危TIA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