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括介绍了明代医家楼英的生平、著作、学术渊源与治学方法。其学术渊源是上承《内经》理论,下继金元四大家之学术成就。其治学方法是:1.搜罗百氏,博采众方;2.正缺补遗,力辟谬误;3.师古不泥,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及高尚品德。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脾胃病大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徐景藩教授继承家学、临床经验、科研成就、临证心法等方面,讲述徐景藩教授成长之路,评述其学术思想、临证心法和科研成就。结果和结论:徐景藩教授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成就斐然,堪称中医临床大家,其治学精神和崇高医德应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关于治学,我国历代名家大儒以及当代院士、科学家和大师们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勤奋治学的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辉煌的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代表大师们治学经验结晶的诸多警句名言成为指引我国莘莘学子千年治学道路上的盏盏明灯.重温和学习他们的治学经验,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少走弯路、不断进取并达到终极目标的重要条件.为此,结合个人的肤浅体会,对治学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论哪种治学方法 ,都与治学目的、治学态度紧密相联 ,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共同组成治学这一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 ,多少仁人智士 ,多少名医大家 ,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 ,虽然治学方法不同 ,但是都有相似之处 ,正所谓殊途同归 ,由此 ,治学方法的多样性 ,必然决定了治学之道的优与劣。这对于学习中医的人特别是刚刚接触中医的人至关重要。它可以使人们避免走弯路 ,否则将会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1 学习中医之宜学习中医的方法因人而异 ,但究其实质 ,有以下几点是其共同之处 ,正是有益之处 ,是需要大家努力…  相似文献   

5.
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是一本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好书。该书就李时珍的治学精神与治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介绍了《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它的学术成就,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本书又是将科研与普及相结合的,为了帮助青年同志阅读医学古籍,书中对引用的医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13,(7):964-966
目的:总结刘学勤教授中医学术思想。方法:搜集整理刘学勤教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其成就及学术思想特色。结果:刘学勤严以律己,主张"学贵精专",以深研中医经典及先贤所长,临证秉承以"疗效为本""人文为要"为宗旨;以"研岐黄广承先贤,习金匮衷中参西"的为目标,带领后学,在中医药发展之路上执着求索,成就斐然。结论:刘学勤教授的成就与其一如既往的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整理以及不断的发扬和创新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熊继柏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医临床大家,同时从教40余年,精湛的临床技艺与教学水平得益于他深厚的治学功底。本文围绕熊继柏教授所倡导的“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这一思想展开研究,总结出这一思想是熊教授治学的核心理念,其在治学上将读书作为中医治学基石,主张通过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读书而融贯医理、博采众长,进而在临床中能执全纠偏、活学活用。这一理念的提出与贯彻,对今天中医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乃至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是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峰。他所创作的诗歌思想内容宏深博大,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同样光照千古,我们永远为祖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的这位伟大诗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杜甫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本文拟就其一生的治学之道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番探讨,冀对今天的人才培养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俞长荣老师是当今颇有成就的《伤寒论》(以下简称“本论”)学者。他的成功,除了立志高远、好学深思、锲而不舍等因素外,还当归功于富有自己特色的治学方法。1 三读为本,循序渐进俞师学习本论,主要采取直读、横读、综  相似文献   

10.
台湾名医杜聪明教授积极倡导中西医一元化,一生为之而践行。我们根据文献,对其治学创新的文化和思想渊源,作一探讨。1治学创新的文化渊源积极倡导中西医一元化,并不断实践之,不仅需要精湛的医学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以独特的视角,运用杂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治学理念,全面地吸纳了此前诸子思想以及学术成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广泛、全面地吸纳前人研究成果作为论据,论证其治国、治事、理政、安身立命等政治主张,此前人类生命科学知识很自然地也成为其所引用的重要资料,这无疑保存了汉代以前该类知识重要资料源。其中杂家"兼收并蓄"治学理念成为《黄帝内经》整理前人研究成果时的主导思想,因而使四、五十种医学文献融汇于一炉;论证的"圜道"理论被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构建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充分地加以运用;从生命科学的角度阐发了"重生"和"重民"理念,又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展示方法。这些内容都对后来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纪律、精神的总合。它不仅是学生的个体表现而且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其在专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能动的直接影响。 1 学生中不尽人意的学风 有些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认为铁饭碗到手,不须多努力,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渴求知识,甘居中游或60分万岁;有些学生忽视学校纪律,上课迟到或早退,或干脆不去上课;抽烟、喝酒,打架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应付“过  相似文献   

13.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名瑭、字配珩,鞠通实乃其号。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故里乃今江苏淮安市。温病名著《温病条辨》并非著成于落笔的1798年,而是经过15年艰辛努力,成书于1813年。力矫医界时弊的《医医病书》成书于1831年。1833年又将医案整理成册,嘉惠后学。吴氏一生不仅精究医学,勇于创新,而且居心忠厚,医德高尚。其治学反对门户之见,能虚心而师百氏,博采诸贤之长,并正确对待成就,从不居功自傲,给后人树立了楷模,值得很好地学习和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14.
2月11日,向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王振义学习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卫生部部长陈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等近百人参加。陈竺曾经是王振义的学生,他在回顾了王振义的医学成就、治学精神和言传身教后说,我们要学习王振义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科学针灸治疗学》的学术成就。[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认真研读原文,对全书进行总结、概括。[结果]《科学针灸治疗学》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针灸治疗具有科学性;确定穴位正确位置的标准;分析各病证的治疗原理;中西汇通治疗疾病;针灸治疗成功的内外因素。[结论]本书汇通中西医学,开中西医学汇通之先河;其丰富的针灸学知识,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在一定意义上推广了针灸医学的发展。曾氏的治学经历及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5月11日,“两汉医学史的重构”报告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专家、学者及研究生40余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朱建平副所长主持会议,介绍了报告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育群研究员的学术成就、代表著作及突出的治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周凤梧教授的治学经验和方法陈家骅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关键词周凤梧治学经验治学方法我有幸在1978年到1981年作为周凤梧教授的研究生,经常追随左右、聆听教诲,受益良多。现将周老的治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如下,以飨后学。1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入学之初,我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学型学习指导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本校2002级中药专业丙班学生采用治学型学习指导法教学,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评价。结果支持该教学方法的学生占90%以上。结论治学型学习指导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取医学史、文献学研究方法对韩百灵中医妇科人生进行研究。发现韩百灵一生临床和治学贵勤是他学术有成的两大核心要素。现依据韩百灵中医妇科研究主线,结合其自述治学过程,将韩百灵中医妇科研究历程划分如下三个阶段:1915-1922年的文哲奠基阶段、1922-1980年的医民救国阶段:1980-至今的百灵妇科阶段。这种治学方法和人生经历相结合的学术研究历程阶段的方式,有助于突显韩百灵中医妇科学术特色,有助于从整体角度对韩百灵的学术进行继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建伟中医传薪录》体现的治学方法及学术特色。[方法]认真研读全书证治集要、方剂治验、医话选录、中医文化等篇章,撷取其中典型的医话、医论、医案加以分析研究,总结连建伟教授的治学方法、学术经验及临证特色。[结果]连建伟教授行医五十余载,积累了独到且深刻的治学心得、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连教授治学严谨,其治学方法包括:博古通今,熟谙经典;勤求精思,刻苦钻研;随师侍诊,学以致用;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善心善行,业进德进。学术上“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主要学术特色有:问道岐黄,深研医理;脏腑辨证,注重整体;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重视和法,善调肝脾。临证四诊合参,详于辨证,理法方药一以贯之,临证特色体现为:精于脉理,以脉测证;辨证立法,依法立方;尊经重方,圆机活法;用药精妙,以平为期等方面。[结论]连建伟教授学验俱丰,从医之路治学严谨,医道深厚,临证细致。其半个世纪追求的治学与临证之道可昭示后学,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