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DWI检查在诊断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32例临床上确诊为高血压脑病的MRI资料,探讨DWI检查的特点。结果32例患者以多病灶发病,DWI呈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结论DWI检查是诊断高血压脑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MRI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田庭臣 《海南医学》2008,19(3):135-13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可逆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作文献复习。患者自发病后分别进行两次MRI平扫及1次MRI增强扫描。结果患者首次MRI检查示两额、顶枕皮层肿胀呈稍长T1及稍长T2信号,DW1呈稍高信号改变,ADC值正常,临近皮层下的白质、两小脑半球均出现对称性斑片状长T1及长T2信号,DWI上呈稍低信号改变,ADC值高于正常脑白质。经过1周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查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原有病灶明显缩小,部分消失,注药后未见异常强化影,DWI未见异常高信号改变。结论可逆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及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I特点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7例MRI病灶对称性分布于双侧顶枕叶,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MRI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1-143
目的探讨在患有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选择当中,CT与MRI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其入院后分别接受CT扫描与MRI扫描诊断,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MRI扫描检查的确诊情况多于CT检查,MRI确诊例数25例,CT确诊例数23例,但是两种检查方式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差异(P0.05),在所有患者当中,21例患者治疗8~20 d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接受CT检查显示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MRI检查则出现高信号表现。结论对于患有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让其接受MRI的诊断效果要稍好于CT扫描诊断,可作为这类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LS)是一种新提出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其病因各异,临床诊断困难,起病急,进展快,及时治疗症状可完全消失,不留后遗症,但若不及时治疗可演变为大面积不可逆性脑损害,甚至死亡,故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笔者搜集2008年6月~12月在本院临床拟诊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经随访证实的患者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视力改变和癫痫等,影像学改变主要为累及双侧后脑部(顶枕叶)皮质下白质的可逆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能会有皮质受累,T2加权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改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增高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高ADC值治疗后可逆性好。低ADC值则为不可逆损伤或者是真正的梗死。病理改变大部分认为与血压自我调节功能失调及内皮细胞破坏有关。自从该综合征首次被描述以来,许多病例报告显示多种疾病会引起此类综合征,包括高血压、子痫、应用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剂等,合理的诊断及治疗能够使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迅速恢复,如果诊断不当,则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无症状中央变异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急性脑梗死1例,饮酒史2例.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均可见明显脑干异常信号,而无脑干病变相关临床症状.结论 无症状中央变异型PRES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逆性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1例妊高征子痫患者首次MR检查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弥漫性T1WI低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等及稍高信号,皮质也可见受累。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经治疗两周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水肿消失,仅可见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另1例SLE患者,MR表现为双侧颞枕顶叶及部分额叶以白质为主长T1长,T2信号,皮质可见受累。累及基底节及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DWI呈等及稍高信号。患者入院3d后因DIC死亡。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MRI有一定特征性表现,DWI反应为血管性水肿。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可早期为临床提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任永 《当代医学》2016,(35):43-45
目的 观察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1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按照回顾性分析办法总结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18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方法及MRI影像学诊断特点,观察统计患者主要影像学指标表现及信号图像.结果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MRI图像经查发现异常病灶集中在双侧外囊,左顶叶,双顶叶,右额叶,右颞叶等部位.其中左顶叶部位发病患者数最多达到38.88%(7/18).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T 1WI信号大部分表现为稍低或不明显,T2WI及FLAIR均呈高信号,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ADC表现为病灶信号增高,MRV均未见异常,增强扫面大部分未见异常强化,仅在7例左顶叶病灶患者中出现多发性小点强化.结论 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影像特点发现在颅脑病变区域,异常信号灶均累及大部分脑部组织,包括额叶、颞叶白质及颞叶、顶叶脑皮质,双侧基底节区等.在T2WI及T2水抑制图像中异常部位呈现高信号表征.对于弥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对于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表现为高信号.提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影像的鉴别与辅助诊断作用明显,其临床选择优势较高,患者对其无不良反应,适用范围较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 结果 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 结论 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发现的一种与大脑后部白质病变相关的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觉障碍及精神状态改变等。特征性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枕叶的白质,CT或MRI显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脑水肿。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故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临床和影像学结合诊断的综合征.PRES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头痛、癫痫、精神状态改变、视力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脑后部血管源性水肿为典型影像学表现,及时恰当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异常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5例子痫患者影像资料。其中20例有治疗后复查的影像资料,15例有治疗过程中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26例CT表现为顶和(或)枕叶片状低密度,且具有可逆性;15例MR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另7例合并脑出血。结论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较具有特征性,但需要与其他脑内片状水肿影像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后循环可恢复性脑病综合征(PR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PRES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4例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6例经积极治疗后复查。结果所有患者病灶均累及双侧顶枕叶交界区,其中6例同时合并双侧额叶对称性受累,4例同时合并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性受累。MRI扫描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24例患者受累皮质均表现为高信号,但其中21例受累皮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正常皮质[(0.87±0.11)×10-3mm2/s比(1.10±0.83)×10-3mm2/s](P<0.01),另外3例受累皮质的ADC值与正常皮质无明显差别,出现ADC值假正常化。随访16例患者积极治疗后复查MRI,所有病灶于各个序列均消失。结论 PRES好发于顶枕叶,MRI T2加权成像、DWI和ADC显示病灶较佳。PRES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则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ESLES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 5例患儿首次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的类圆形或椭圆形孤立性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2例,稍低信号3例;5例T2WI及FLIAR均呈稍高信号;5例DWI均呈高信号;5例ADC图均呈低信号,ADC值范围0.352~0.526×10-3mm2/s,平均ADC值(mADC)为(0.429±0.072)×10-3mm2/s。所有病灶均无水肿及占位效应。所有患儿经治疗后5-13天复查颅脑MRI,显示病灶均消失。结论 RESLE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与影像学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颅脑MRI具有特异性,能为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女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分别为孕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以突发头痛、子痫、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特点,CT及MRI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呈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无强化。行快速降压、脱水、调整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抗惊厥及支持治疗,症状1周左右消失,SLE遗留视力模糊。随访MRI显示病灶消失,SLE枕叶见片状梗死灶。  相似文献   

18.
半月板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评价其MRI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MRI检出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旁型囊肿13例,半月板内型囊肿1例,滑膜囊肿4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典型表现呈“吹气球征”。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半月板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评价其MRI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MRI检出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旁型囊肿13例,半月板内型囊肿1例,滑膜囊肿4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典型表现呈“吹气球征”。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