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术后肾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术后肾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Ⅰ期、Ⅱ期肾癌患者70例,经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CIK细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于CIK细胞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和8周,动态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CIK细胞治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及CD4+/CD8+的比值、IL-2、INF-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于治疗后4周达高峰,此后逐渐回落(P〈0.05);而CIK细胞治疗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下降,治疗后4周降至低谷.CIK细胞治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4、8周CD3+、CD4+、CD4+/CD8+、NK细胞、IL-2、INF-r、IL-4和IL-10与常规治疗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增强术后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IL-24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效果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从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IFN-γ、IL-2、IL-1α、CD3 McAb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检测IL-24联合CIK细胞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效果.进一步通过检测CIK细胞NKG2D、穿孔素表达和IFN-γ分泌情况,以及A375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的,分析IL-24联合CIK细胞对A375细胞杀伤作用机制.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CIK细胞中主要效应细胞CD3+ CD8+双阳性细胞占(53.0±4.6)%、CD3+ CD56+双阳性细胞占(21.5±5.2)%.LDH释放法检测结果示IL-24联合CIK细胞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20∶1的效靶比时杀伤率达55%.IL-24与CIK细胞联合作用后,CIK细胞表达NKG2D和穿孔素水平提高,IFN-γ的分泌增多;同时IL-24能够提高A375细胞MICA/B的表达.结论 IL-24和CIK细胞联合作用明显增强了CIK细胞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能力,其作用机制与IL-24促进CIK细胞分泌IFN-γ和上调NKG2D和穿孔素表达、同时上调A375细胞MICA/B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TP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收集我科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给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TP化疗。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近远期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CIK细胞回输联合TP方案化疗临床受益率达92%,生存质量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4%,2年生存率达到48.0%,相较于单纯TP方案化疗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IK细胞联合DC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结直肠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5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与DC细胞回输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CD3+、CD4+、CD8+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CD3、CD4+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减低,CD8+明显提高(均P <0.05).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3、CD4+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提高,CD8+明显降(均P<0.05).6例(10.34%)患者在细胞皮下回输过程中发生体温升高现象.在一定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以培养出纯度较高的DC细胞.随着CIK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双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不断上升.结论 采用CIK细胞联合DC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结直肠化疗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组)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化疗联合CIK/DC细胞治疗后,总有效率(CR+PR)为65.62%。对照组单纯化疗后,总有效率为41.94%。2组之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研究组第1、2年生存率为96.4%、87.3%,对照组第1、2年生存率为91.3%、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结肠癌近期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芮韬  吴国清  徐继  郑爱红  吴浩  叶再元 《浙江医学》2015,37(18):1505-1509
目的 观察免疫活化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DC-CIK 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 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0 年以来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免疫活化 DC-CIK 治疗,同时行 化疗,单纯化疗组患者仅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免疫功能变化,并判断免疫活化 DC-CIK 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 联合治 疗组 2 年及 3 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2 年总生存率 67.6% vs 38.3%,3 年总生存率 29.8% vs 18.8%,均 P<0.05)。单 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 CD8+ 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P<0.05);与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CD4+、CD4+/CD8+、 CD16+CD56+ 细胞比例升高,CD8+ 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 CD4+、CD4+/CD8+、CD16+CD56+ 细胞比例亦有变化 (均 P<0.05)。 结论 免疫活化 DC-CIK 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且具有良好的 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自体多种免疫细胞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方法83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化疗组43例,化疗联合自身多种免疫细胞治疗组(联合组)40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按常规方法分别诱导培养CD3AK细胞、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7gT细胞和N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CD19(+)、CD16(+)CD56(+)、CD4/CD8和3,gT细胞比值及PBMC中穿孑L素、颗粒酶B和CD107a阳性表达率。2组患者化疗方案都采用草酸铂+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静脉输注;联合组在化疗基础上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免疫细胞亚群比值和绝对值显著高于化疗组。联合组与化疗组Karnofsk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后PBMC的穿孔素、颗粒酶B及CDl07a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这3种指标数值均皿著高于化疗组。联合组患者1午、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o%、20.0%和10.0%,高于化疗组(分别为23.2%、7.0%和4.6%);其中Ⅱ期、Ⅲ期患者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及Ⅳ期患者的1午生存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Ⅳ期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联合自身综合性免疫细胞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 > 0.05),对照组CD3+?CD4+和CD4+/CD8+的比例治疗后明显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上升(P < 0.05),治疗组IL-2?IL-12和TNF-α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与对照组(53.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2.14%,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望成为胃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健康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凯  祁岩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53-254,392
目的 比较健康人和肿瘤患者CIK(Cytokine—induced kiuer)细胞的体外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以期为临床应用中效应细胞的选择提供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各10例,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以干扰素-γ、CD3MAb、IL-2和IL-1为诱导剂制备CIK细胞,直接活细胞计数法比较两者的扩增速度。流式细胞杈检测比较两者细胞表型,MTT法比较两者对K562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的扩增速度、对K562和LOVO细胞株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CD3^+CD56^+百分比显著高于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P〈0.01)。结论健康人较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体外扩增快,CD3^+CD56^+比例高,杀伤活性强。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CIK用于一线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揭示其优越性及意义。方法治疗组为CIK联合IL-2组(10例),对照组为CIK组(10例),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免疫细胞检测及细胞因子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其CE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而IL-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且CD3、CD56效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其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结论 IL-2联合CIK细胞输注,能有效上调人体免疫机能,增强CIK细胞活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化疗联合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免疫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NSCLC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病程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将其随机分入4个受试组:化疗A组(n = 30),联合CIK A组(n = 31),化疗B组(n = 30),联合CIK B组(n = 31)。其中,受试组采用化疗方法均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GP)。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变化。   结果   与化疗组比较,联合CIK治疗组显著提高ORR值和DCR值,分别是(67.74%,45.16%)和(74.19%,64.52%)(P < 0.05);提高KPS评分和ECOG评分,分别是(80.65%,58.06%)和(80.65%,70.97%)( P < 0.05);提高患者外周血中CD3 +、CD8+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CIK细胞比率(P < 0.05);提高患者外周血中IFN-γ,TNF-α、IL-4、IL-6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P < 0.05);延长患者生存期( P < 0.05)。与联合CIK A组(Ⅰ-Ⅱ期)比较,联合CIK B组(Ⅲ-Ⅳ期)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率、CIK细胞比率均显著提高(P < 0.05),维持和调控增强外周血中IFN-γ,TNF-α、IL-2、IL-4、IL-6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P < 0.05)。   结论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能显著提高不同阶段NSCLC患者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近期生存质量,提高化疗期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持续对抗肿瘤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应答能力,尤其对晚期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2、IFN-γ等细胞因子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1-14d后,分3个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86例接受自体CIK细胞治疗患者中,PR+MR为72例,总缓解率为83.72%。治疗前、后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CI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自体回输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可高效扩增CIK细胞,自体回输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半嵌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为经过半嵌合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对照组为仅采用化疗方案的患者,比较两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和免疫状态。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中总CD3^+、CD3^+CD56^+、CD3^+CD56^+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个月vs 5.3个月,66.7%vs 41.4%)(P〈0.001)。结论 半嵌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ells)的体外扩增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NC,培养诱导CIK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扩增倍数、增殖速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MTT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一步分析30例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前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经2周培养,CIK细胞平均增加了30倍,总数达(4.8~5.0)×109,活性细胞比例〉90%;体外杀伤率约50%,表型检测效应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56+亚群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后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晚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评估以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0例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选取临床特点相近的病例110例作为对照组行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及安全性。结果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CD3^+、CD8^+、NKT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百分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存时间有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妇科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共收录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22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其中卵巢癌11例,子宫癌11例.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82.33±9.35)%和(61.59±13.59)%.卵巢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66.67%.子宫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6例,近期有效率为100%,无肿瘤进展时间为4~26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3个月.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22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对妇科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后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原发食管癌的患者124例,其中6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FOL-FOX 4(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单方案化疗;另外62例作为实验组,采用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FOL-FOX 4(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方案化疗,化疗前2d抽取其外周血5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于培养DC-CIK细胞,化疗结束后2周回输DC-CIK细胞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亚群CD 3+、CD 4+CD 8+、CD 3+CD 4+、CD 3+CD 8+、CD 3-CD 16+CD 56+、CD 3+CD 56+、CD 4+CD 25HiCD 127Lo水平变化和CD 3+CD 4+/CD 3+CD 8+比例的变化。同时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以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CD 3+、CD 3+CD 8+、CD 3-CD 16+CD 56+、CD 3+CD 16+CD 56+比例普遍升高(P〈0.05);CD 3+CD 4+、CD 3+CD 4+/CD 3+CD 8+、CD 4+CD 25HiCD 127Lo比例普遍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后比治疗前CD 3+、CD 3+CD 8+、CD 4+CD 8+、CD 3-CD 16+CD 56+、CD 3+CD 16+CD 56+比例普遍升高(P〈0.05);CD 3+CD 4+、CD 3+CD 4+/CD 3+CD 8+、CD 4+CD 25HiCD 127Lo比例均下降(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食管癌患者后,能明显增加其T细胞亚群有利于细胞水平的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IK细胞免疫治疗对转移性肾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收治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IK细胞免疫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监测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值等免疫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5)。结论采用悦陨运细胞免疫治疗能有效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