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能缩小梗死面积,挽救坏死心肌,而且明显改善预后。溶栓后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一直以症状明显缓解,ST段在2 h内下降≥50%,心肌酶峰提前至14 h及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标准,对T波的变化研究很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冠状动脉再通关系。现将我院56例AMI患者溶栓后24h心电图T波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3例运用尿激酶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ST段回降及心肌酶峰值提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冠状动脉内溶栓组各53例,分别给予尿激酶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内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1.1%与静脉溶栓组6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前者3.7%与后者的7.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尿激酶用量小,血管再通时间提前。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较之静脉溶栓有诸多优势,对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条件尚不成熟的基层医院,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T波早期倒置是指T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的24 h内倒置,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是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流分级(TIMI)血流达Ⅱ级以上者.AMI溶栓治疗后抬高的ST段迅速下降及酶峰提前已被公认是溶栓后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且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但T波早期变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未作为冠脉再通的参考指标,本文观察AMI患者溶栓治疗90 min后行冠脉造影,冠脉血流达TIMI Ⅱ级以上为A组,溶栓未通或未溶栓为B组,然后观察心电图演变及有无T波倒置,探讨T波早期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姚欢  高宇新 《首都医药》2005,12(6):31-3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冠脉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塞进行静脉溶栓患者30例,观察溶栓后T波变化而分成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比较二组患者的冠脉再通;ST段变化及心肌CK酶峰。结果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未倒置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伴随ST段的迅速回降及酶峰时间提前。结论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可作为判断冠脉再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早期使冠脉再通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非常重要 ,可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1] 。目前临床用静脉溶栓及冠脉内溶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肌梗死后经静脉或冠脉内溶栓后而使血管再通从而使缺血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流灌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律失常[2 ] 。它常发生在冠脉再通的瞬间 ,因此 ,常与患者溶栓 2h内胸痛缓解、抬高的ST段下降≥ 5 0 %及酶峰前移作为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指标。我们观察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现将 2 …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症状。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患者有47例,再通率为85.45%,再通时间为(53.0±17.1)min,其中40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属于单纯室早,少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和短阵室速。结论:患者在实现冠脉再通以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大多会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该保持对患者持续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例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例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2h内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开始后2h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临床判断标准观察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开始后2h内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ST段迅速回降≥50%出现率高于T波未倒置(P<0.01),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发生率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T波未倒置组(P<0.01),再通率T波倒置组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1)。结论 AMT溶栓治疗后2h内T波倒置可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05年3月到2010年6月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病例资料。结果溶栓后T波倒置46例,其中40例出现在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患者心电图中,而且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患者T波倒置伴随ST段回降快,心肌酶峰时间明显提前。结论早期T波倒置与判定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四个无创临床检测指标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韩凤波 《河北医药》2007,29(12):1342-13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减少坏死心肌数量,缩小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通过对溶栓后ST段进一步抬高或下降后再抬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可能的原因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AMI资料齐全的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38~70岁,平均54.6岁。均符合下列条件:年龄小于70岁,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入院,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每人次150万U0.5h内输入。溶栓入选标准、药物使用方法及临床再通评价根据1996年制定的国内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入院2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冠脉病变情况。临床再通以溶栓2h内胸痛是否缓解,抬高的ST段回落是否≥50%,血CK-MB高峰是否提前至14h,及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判定标准,冠脉造影再通标准为TIMI血流2~3级。梗死部位以前壁(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为主62例,下壁(下壁、正后壁、下壁正后壁、下壁并右室、下壁正后壁并右室)为主31例,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并下壁2例。1.2方法溶栓前常规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方法AMI患者35例.经静脉溶栓治疗17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18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70.6%。病死率溶栓组为11.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4.2%,未通者为30%;未溶栓组为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溶栓组为3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29.2%,未通者中为60%,未溶栓组为50%。结论早期规范的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降低病死率,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血管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相似文献   

15.
溶栓疗法是近几年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进展之一,尤其在无条件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显得更为重要。90%以上AMI患者是冠状动脉血栓闭塞所致,故溶栓治疗是血管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限制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宋世英  赵树武 《天津医药》1998,26(9):566-56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以溶栓后患者胸痛的变化、心电图ST段下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峰值前移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本文对溶栓后T波早期倒置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3例,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33~69)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后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心肌梗死3例。具备以下条件者给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40例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恢复再通36例,再通率达90.00%。溶栓过程中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30例,占再通者的83.33%,其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8例,心房颤动10例,严重心动过缓8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皮肤粘膜出血2例,荨麻疹1例。结论系统的护理措施是AMI患者顺利实施静脉溶栓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脉存在多只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介绍了58例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了①给药方法;②溶栓治疗前准备及护理;③溶栓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如监测心肌酶谱酶峰的变化及心电图ST段变化、胸痛缓解情况等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④溶栓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有无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低血压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①42例AMI患者冠脉再通35例,再通率83.3%。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85.7%、发病6~18h溶栓再通率4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②≤65岁患者的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5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临床应用。对于〉65岁患者如无禁忌证,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