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并HD感染的发病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Hp阳性(观察组)和阴性(对照组)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在35岁以上、男性、企业管理以及机关工作者、喜食熏烤与腌泡食物、喜食大蒜/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嗜酒、长期吸烟、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既往病史、有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后并有Hp感染的几率均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及早加强对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高危发病人群的干预,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对高龄、有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的人群采取防控措施等,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本院胃镜室从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经胃镜诊断的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32例、胃溃疡19例、单纯性胃炎23例,共7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7.4)岁;非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44例...  相似文献   

3.
老年消化性溃疡(PU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老年消化道疾病。老年人因多器官功能发生进行性退变,特别是胃黏膜抗溃疡能力低下、胃泌素分泌亢进、肺功能减退、服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导致了老年人易发消化性溃疡。PUA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上腹疼痛的比率也逐渐减少,疼痛也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溃疡常出现在消化道高位,致使疼痛由背部及剑突向下放射,有的患者还向胸部放射,易与心绞痛相混淆。  相似文献   

4.
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老年消化性溃疡有许多特点。我们对我院2001年3月~2005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70.14±3.08)岁  相似文献   

5.
人们越来越一致地认为幽门螺杆菌是不同程度活动性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伴有或不伴有活动的慢性胃炎其临床表现是不同的。对许多受感染者来说,幽门螺杆菌似乎是低毒的,仅引起轻至中度的郁闷感,多为慢性病程,几乎不产生炎症,如果有轻度的话,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主要是由于宿主免疫反应调节功能低下所致。最后人们提出这种感染在许多人中几乎是一种共栖现象。对那些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经常存在较重的炎症,且伴有轻到中度活动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产生慢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但许多问题尚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 (PU)与幽门螺杆菌 L型 (HP- L )感染的关系。方法 取 386例 PU患者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 ,常规切片后以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 HP- L 型细菌 ,并计算检出率。结果  HP- L 型检出率为 5 3.37% ,其中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出率分别为 5 6 .73%、5 4 .2 9% ,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HP- L 型检出率分别为 5 8.33%、5 5 .5 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男女患者HP- L 检出率前者 (6 1.18% )明显高于后者 (38.17% ) (P<0 .0 1) ;30岁以下、30岁~、4 0岁~、5 0岁~患者 HP- L检出率依次为 32 .0 5 %、4 1.94 %、5 9.18%、71.79%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PU患者 Hp- L型感染率较高 ,且男性高于女性 ,HP- L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PU患者 HP- L型变异可能是导致溃疡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东营市胜利医院的9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Hp)清除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020,χ2=13.4017).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6%)较对照组(18.75%)明显低(P=0.0248,χ2=5.031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79.16%)相比明显较高(P=0.0368,χ2=4.3596);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胃泌素(GA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以实验组降低更加明显;实验组复发率(4.16%)明显较对照组(20.83%)低(χ2=6.0952,P=0.0135).结论 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丁士刚  张静  张莉  周丽雅  林三仁 《胃肠病学》2008,13(10):584-586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引起消化性溃疡(PU)的重要因素,而H.pylori阴性溃疡在PU中占有一定比例,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有其特殊性。目的:分析H.pylori阴性PU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PU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并经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对其中H.pylori阴性患者行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480例PU患者入选,其中H.pylori阴性120例(25.O%),男95例(79.2%),女25例(20.8%),中位年龄65(19-87)岁;并发出血者共95例(79.2%)。对可能与H.pylori阴性PU并发出血相关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腹痛(P=0.015)、溃疡形状为类圆形(P=O.027)、溃疡分期为活动期(P〈0.001)、无反流性食管炎(RE)(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80%(P=-0.034)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腹痛、溃疡分期为活动期、无RE、溃疡最大直径〈20mm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腹痛、溃疡形状为类圆形、分期为活动期、无RE、凝血酶原活动度〈80%与H.pflori阴性PU发生出血相关。无腹痛、溃疡分期为活动期、无RE、溃疡最大直径〈20mm为H.pylori阴性PU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534例消化性溃疡及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老年人胃溃疡发生率增高,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降低,其胃溃疡的HP感染率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同龄十二指肠溃疡。提示老年人胃溃疡和HP关系较小,治疗老年人胃溃疡宜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根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以根治,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抗酸疗示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各年龄段消化性溃疡 (PU)发病机制的特点。方法 :对不同年龄的 PU患者通过尿素酶和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及血清与胃液中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内皮素 - 1(ET- 1)的水平。结果 :溃疡组与胃炎组相比 ,餐后血清 GAS水平增高 ,血清及胃液 EGF水平下降 (P<0 .0 5 ) ;Hp阳性组与 Hp阴性组相比 ,餐后血清 GAS水平增高 ,而血清及胃液 EGF水平下降 (P<0 .0 5 ) ;不同年龄组 PU(从低到高 )相比 ,空腹血清 GAS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P<0 .0 5 ) ,餐后血清 GAS水平均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血清及胃液 EGF水平均降低 (P<0 .0 5 ) ,血清 ET- 1水平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 (P<0 .0 5 )。结论 :在不同年龄阶段 ,与 PU的发病机制有关的血清 GAS、EGF、ET- 1及 Hp感染等因素存在相似作用 ,但有程度上的差别 ,这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分析的1 717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皱襞增粗型胃炎、充血/渗出型胃炎、扁平糜烂型胃炎、隆起糜烂型胃炎、胆汁反流型胃炎、出血型胃炎、皱襞萎缩型胃炎的HP感染率分别为70.00%,49.72%,48.86%,47.37%,41.94%,38.1%,34.48%,但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达71.11%,显著高于胃溃疡的60.83%。男性病人HP感染率为47.8%,显著低于女性病人的63.7%。这表明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学差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低无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HP感染的关系较胃溃疡者更为密切,人群中HP感染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洛赛克为核心的两种四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治愈率以及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治愈后是否仍需应用抑酸剂维持治疗。方法:(1)196例病人(HP相关性胃炎40例,HP相关性溃疡156例)随机分两,分别给予洛赛克+灭滴灵+瑞贝克(庆大霉素混悬剂)+四环素(A组)和洛赛克+灭滴灵+丽珠得乐+四环素(B组)口服2周。十二指肠溃疡者继续应用洛赛克6周。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者则继续用10周后查复查胃镜。(2)对溃疡愈合者将A与B两组各分为雷尼替丁维持组和对照组(AR^ 、AR^-、BR^ 、BR^-组),对溃疡已愈合但HP未能根除者加用2周四联疗法后再用上述方法处理,1年后复查胃镜记录其溃疡愈合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2.60%和92%和92.16(P≥0.05),12周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54%和92.68%(P≥0.05);AR^ 组与AR^-组组1年后溃疡持久事率分别为91.67%和58.06%(P≤0.01),BR^ 组和BR^-组的溃疡持久愈合率分别为90.91%和53.13%(P≤0.001),结论:(1)以洛赛克为核心的两种四联疗法均具有极高的HP根除率和极好的治疗溃疡作用。(2)HP相关性溃疡在HP根除和溃疡短期治愈后仍需用抑酸剂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短程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103例慢性胃炎和Hp相关性溃疡患者被分为2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 次枸橼酸铋钾 克拉霉素 替硝唑(四联)l周(A组,51例)和2周(B组,52例),所有溃疡病患者再以埃索美拉唑20 mg bid维持治疗7周(A组)或6周(B组),3个月后复查胃镜并进行Hp14碳-呼气试验(14C-UBT)检查.结果 四联1周法的Hp根除率为94.1%,溃疡治愈率为94.6%,四联2周法Hp根除率和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5.2%,P>0.05,2组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埃索美拉唑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一周四联疗法具有根除Hp时间短、方便、安全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合并胃炎及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胃舒散联合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Hp根除的效果及其对溃疡合并胃炎、血清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 :77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组 (DU ,52例 )和胃溃疡组 (GU ,2 5例 )患者 ,均服用胃舒散 2 .0g(含铋 0 .1 2g) ,呋喃唑酮0 .1g,阿莫西林 0 .5g ,各 3次 /d ,2周后再继服胃舒散 4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 1月后进行内镜检查并对胃窦、胃体胃炎予以内镜下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于治疗前及结束 1月、6月后检测胃泌素水平。结果 :DU组与GU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1 0 0 %和 92 % ,Hp根除率分别为 90 .3 %和 84.0 % ,二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将根除Hp的 47例DU和 2 1例GU患者分为 2组 ,治疗前 2组胃窦胃炎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U组胃体胃炎的评分显著高于DU组 (P <0 .0 0 1 ) ;血浆中胃泌素含量 (DU组 39.4± 1 3 .6pg/ml;GU组38.4± 1 2 .3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值 (2 8.5± 1 0 .6pg/ml,P <0 .0 5)。Hp根除 1月后 ,2组患者胃窦胃炎与胃体胃炎的评分均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自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0 1 )。DU组Hp根除治疗 1月后 ,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到 32 .7± 1 0 .5pg/ml (P <0 .0 5)。GU组Hp根除 1月后 ,胃泌素水平有所下降 ,但与治疗前相比 ,差  相似文献   

16.
王丽  丁士刚 《胃肠病学》2008,13(1):53-56
根据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将幽门螺杆菌(H.pylor/)阴性消化性溃疡(PU)分为NSAIDs相关PU和非且pytori、非NSAIDs相关PU。NSAIDs相关PU病程较短,常无典型的腹痛,近50%为无痛性,症状与实际病变相关性差,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溃疡,溃疡直径较小,多集中于胃窦部。对NSAIDs相关PU的治疗仍有争议.对高危人群和非高危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非H. pylori、非NSAIDs相关PU发生的机制复杂.可能与高胃酸分泌、基础疾病致黏膜防御机制受损、少见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以及其他因素如吸烟、心理因素、应激、饮食习惯等有关。由于发病因素较多且无法明确,非H.pylori、非NSAIDs相关PU的治疗效果常较差。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及肝源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HP感染与肝源性溃疡的关系。方法:268例胃镜检查患者同时采用血清学、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行HP检查。结果: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为58.70%,非慢性肝病患者为54.62%(P>0.05);肝源性溃疡患者为56.52%,消化性溃疡患者为92.06%(P<0.05)。轻、中、重三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1.11%、43.48%、73.9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与非慢性肝病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肝源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明显少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高,溃疡发生率越高,HP感染不是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09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18例,均行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复合性溃疡除外),同时行病理学检查以排除胃癌患者。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有心脑血管病史者、有多个溃疡患者所占据的比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多因素的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0岁、患有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单纯的H.pylori感染、单纯服用NSAIDs、H.pylori感染并同时服用NSAIDs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未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但是当服用NSAIDs、年龄≥60岁、消化性溃疡或伴有出血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等因素联合可以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含甲硝唑的短程低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消化性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47 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 组,即A组(低剂量三联)采用达克普隆30 m g 1次/d 加克拉霉素250 m g 2 次/d 加阿莫西林500 m g 2 次/d,连服10 d;B组(安慰剂)采用胃舒平3片,2 次/d,连用4 周,双盲双模拟用药。疗程结束后4 周复查胃镜。结果:A组HP根治率和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3% 和86.7% ,明显高于B组的0 和23.5% (均P< 0.05)。前者对症状缓解作用好、速度快,无明显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结论:短程低剂量PPI三联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尤其对甲硝唑耐药者更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