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西禄  赵小琳 《山东医药》2013,(40):84-87,9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指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上皮细胞,形成大体可见的乳头状(偶见扁平状)、产黏液的,并伴有不同程度胰管扩张的一类肿瘤,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82年由Ohashi等首先报道,并命名为产黏液胰腺癌;IPMN曾被称为绒毛状腺瘤、乳头状肿瘤、乳头状癌、胰腺黏液导管扩张症及胰腺产黏液性肿瘤等[1].2000年,WHO将胰腺产黏液性肿瘤分成IPMN及黏液性囊性肿瘤(MCN).根据细胞及组织异型程度,IPMN又被分成非浸润性IPMN(包括低级别、中等级别及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浸润性IPMN;根据累及胰管的范围,IPMN又被分为主胰管型(20%)、分支胰管型(40%)及混合型(40%)[2].  相似文献   

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胰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1]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  相似文献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82年由日本内镜专家Ohhashi首次报道,并描述为“主胰管不同程度的扩张,乳头肿大和过量分泌黏液”[1]。目前国际上广为认同将具有胰管上皮乳头状增生、黏液过度分泌的特征或二者具备其一者统称为IPMN[2]。与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胰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1996年WHO将胰腺囊性产粘蛋白肿瘤分为两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IPMT)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tumor)。2000年,WHO将IPMT修正为IPMN。  相似文献   

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t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新近被逐渐认识的胰腺少见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黏液分泌上皮细胞,在胰腺肿瘤中预后较好.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胰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肿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本文仅就胰腺外分泌的上皮性肿瘤的主要类型加以介绍。其中包括胰腺导管腺癌及其主要的变型和腺泡细胞癌、胰母细胞瘤等。文中还包括了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和导管内乳头状嗜酸性肿瘤以及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对上述个性肿瘤的免疫组化特点和分子特征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归纳了临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处理,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胰腺囊性肿瘤各自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预后。指出应重视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诊断,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mucinous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IPMN)是胰腺黏液性肿瘤的一种,其特点是以胰腺导管内上皮乳头状异常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伴有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扩张的少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IPMN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由于其有恶变倾向,具有临床可诊断性,且病情进展缓慢,提高对本病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具有潜在及低度恶性的肿瘤,根据胰腺上皮是否存在及特征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因其病理类型复杂且胰腺位置较深,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缺乏典型性而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介绍了胰腺囊性肿瘤的分类,血清学检查、囊肿穿刺抽液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胰腺囊性肿瘤方面的进展,指出需要多种检查综合分析,方可进一步提高胰腺囊性肿瘤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秦成坤  穆庆岭 《山东医药》2008,48(35):103-104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群健康查体意识的提高,无症状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逐渐增多.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A)、黏液性囊腺瘤(MCA)、胰腺假性囊肿、潴留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囊腺癌等.其中黏液性囊腺瘤和IPMN均被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异位胰腺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形成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国内鲜见报道,主要位于胃、肝内胆管和小肠。本文报道1例病例,病变位于胃壁,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位于黏膜下层,内部回声局部呈中高回声,可见囊腔样无回声区,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为异位胰腺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胃型)。  相似文献   

12.
王雷  蔡全才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09,14(11):695-698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是一类以胰腺导管上皮乳头样增生和分泌大量黏液为特点的一,类肿瘤,大量黏液堵塞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并使之扩张。近年对IPMNs的流行病学、病理特征与肿瘤基因表达、诊断处理原则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IPMN8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假性囊肿(pseudocysts, PC)和囊性肿瘤.近些年由于CT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肿的10% ~ 15%[1],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不同程度分化,其中最常见的病变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SCA)占32% ~ 39%;黏液性囊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adenomas,MCA)和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MCAC),共占10% ~ 4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占21% ~ 33%[2-3].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病变,无症状者不必行手术治疗;而黏液性囊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潜在的恶性,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前确定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非常重要,这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内镜超声(EUS)技术的成熟,通过EUS引导下细针穿刺(FNA)只要取得2 ml囊液,就可对囊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胰酶、粘蛋白和细胞等成分进行检测,为判断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胰腺导管腺癌,其预后很差。然而,胰腺导管上皮发生的另一类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s,IPMT) 却有着较好的预后,以前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尚不熟悉,直至近几年才逐渐被认识。Kimura等曾以以下特点作了报道:(1)胰腺导管内大量的黏液产生和潴留;(2)乏特乳头部开口由于黏液流过而扩大;(3)主要在主胰管内发展和播散;  相似文献   

1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为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分化程度多样的胰腺肿瘤,位于主胰管或其分支内,可分泌黏液,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区分IPMNs的良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预估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随影像学和内镜的发展,IPMNs发现率逐年提...  相似文献   

16.
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分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类,非肿瘤性主要为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s),肿瘤性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等。  相似文献   

1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以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生长和黏液分泌为特征的肿瘤,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是一种腔内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可使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达到局部杀灭肿瘤的作用。本文报道了2例内镜下光动力治疗该病的病例,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不同病变影像学表现。方法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分别为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1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MSCT诊断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2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41%。结论MSCT检查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且不同病变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胰腺囊性病变很常见,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发现率约为2-4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MCN)是癌前病变,因此如何将IPMN和MCN与其他良性的胰腺囊性病变区分开来是相当重要的。此外,鉴别有恶变潜能的胰腺囊性病变能对其进一步处理提供指导。本文将对近年来生物标记物在鉴别胰腺囊性病变的类型及预测囊肿恶变潜能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可能是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发作的病因。当IPMN患者出现RAP时, 应早期个体化干预,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