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L929细胞生物学活性法测定了10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新生儿硬肿症患者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其值为788.0±685.61u/ml,显著高于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单纯寒冷因素所致新生儿硬肿症患者及正常新生儿,死亡组的TNFα水平又较存活组显著增高。提示TNFα水平的增高与严重败血症所致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TNFα,用内毒素(LPS)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检测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程<4d者血浆中可测到TNFα,而>4d者及健康对照者未能测到。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病程<4d者与>4d者无差异,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存活儿及死亡儿出院或临终前血浆TNFα均测不到,而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死亡者低于存活者及健康对照,后二者无差异。结论TNFα可能仅在败血症早期起作用。起病后败血症患儿继续产生TNFα的能力将降低,且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与病情变化一致。对判断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 TNF-α和 IL-10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血清TNF-α和IL-10的水平与新生儿感染状态和预后的关系,将2000年1月-2002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儿207例,分为败血症组82例,一般感染组98例,非感染组27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败血症组的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的和一段感染组;血培养阳性和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组之间TNF-α和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IL-10的水平和IL-10/TNF-α的比值在恶化或死亡的感染病例中显著升高。提示TNF-α和IL-10水平可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感染的情况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的血浆CO水平 ,并结合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且CO与NO显著相关 (P <0 .0 5)。结论 CO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了3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浆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动态变化,其中6例还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直接测定了血浆自由基的动脉变化,并以2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浆自由基、LPO和红细胞LPO均明显增高,治疗后下降并趋正常;统计分析显示新生儿血浆自由基水平与血浆或红细胞LPO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揭示自由基涉及了败血症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寻求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我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7例败血症新生儿血清IL-6,TNF0-α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败血症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同时还发现败血症虱IL-6的敏感性显著高于TNF-α。  相似文献   

7.
败血症危重患儿与血浆IL-6 TNF-α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败血症危重患儿在病原未明确前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盲目性 ,该文探讨败血症危重患儿与血浆IL 6 ,TNF α水平的关系 ,找到一个生化指标来协助败血症危重患儿病原菌未明确前的临床诊断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31例败血症危重患儿及 2 3例病毒感染危重患儿 ,2 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浆IL 6 ,TNF α的水平。结果 败血症危重患儿组血浆IL 6 ,TNF α水平高于病毒感染危重患儿组和正常健康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病毒感染危重患儿组血浆IL 6 ,TNF α水平高于正常健康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血浆IL 6 ,TNF α水平升高提示感染存在 ,当血浆IL 6 ,TNF α水平升高明显时对败血症危重患儿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败血症新生儿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败血症新生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将56例败血症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分为极危重组(13例)、危重组(22例)和非危重组(21例),在入院初期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TM,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2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TM和DD的差异及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败血症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新生儿血浆TM水平分别为25.5±6.6、17.3±4.7、13.3±2.8 μg/L,较对照组的9.8±2.7 μg/L明显升高(P<0.01)。败血症极危重组、危重组新生儿血浆DD水平分别为744±262、436±147 μg/L,较对照组的205±61 μg/L明显升高(P<0.01)。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3组血浆TM和DD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恢复期)患儿血浆TM和DD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M和DD水平与新生儿危重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分别r=-0.428、-0.363,P<0.01)。结论:检测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浆TM和DD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HIE患儿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胎龄(38.76±1.35)周;出生体质量(3.34±0.58) kg;轻度38例,中度31例,重度25例.另选同期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新生儿血清MIF、TNF.α和IL.1β水平,并对HIE新生儿MIF与TNF.α、IL.1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IE组新生儿MIF、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血清MIF、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a<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其中重度HIE组表达最高;HIE患儿血清MIF水平与TNF.α、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76、0.89,Pa<0.01).结论 MIF、TNF.α和IL.1β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联合检测对HIE的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培养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败血症患儿50例为实验组,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确诊组和疑似败血症组,实验组均分别在诊断败血症后24 h内和24 h后取静脉血检测CRP、IL-6、TNF-α,并在使用抗生素前查血培养加药敏。选择同期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1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日龄3~6 d时抽血检测CRP、IL-6和TNF—α。结果1.实验组血CRP、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实验组24 h内IL-6和TNF-α敏感性高于CRP,尤其是IL-6,3 CRP 24 h后敏感性上升,与IL-6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L-6和TNF-α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IL-6可作为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窒息母儿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魁  冯晋兴  段钊  刘明  李静  薛翔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8):491-492,508
为探讨窒息新生儿母、儿血浆催乳素( PRL)水平变化与相关性及其意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25例围产期窒息儿及 20例正常对照组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浆 PRL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窒息组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浆 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1);重度窒息组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浆 PRL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0.001, <0.01),窒息儿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浆 PRL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54,P<0.05).窒息新生儿复苏后血浆 PRL水平显著增高,生后第 2 d PRL水平逐渐下降,生后第 10 d血浆 PRL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提示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浆、脐血、母血 PRL水平显著增高,其可能的机理是窒息时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增加,进而刺激垂体前叶释放 PRL,导致血浆及脐血 PRL水平增高.因此认为,血浆 PRL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及由窒息缺氧所致新生儿脑损伤恢复状况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按病情程度将50例HIE分为轻度HIE组(20例)、中度HIE组(16例)和重度HIE组(14例);同期选择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程度HIE患儿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血浆ADM和血清TNF-α、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E组患儿血浆ADM和血清TNF-α、NS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1);轻度HIE组、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血浆ADM和血清TNF-α、NSE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1)。2.HIE组患儿血浆ADM、血清TNF-α和NSE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5,0.89,0.83 Pa<0.01)。3.HIE预后差患儿血浆ADM、血清TNF-α和NSE水平高于预后好者(Pa<0.01)。结论ADM和TNF-α均参与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发展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与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速率法测定60例婴幼儿肺炎及3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TNFα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水平。结果: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及CK-MB显著增高(P<0.01)。心衰组与肺炎组比较,TNFα及CK-MB亦显著增高(P<0.01)。TNFα与CK-MB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婴幼儿肺炎时TNFα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并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肺损伤(ALI)是致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了ALI的损伤过程,但有关两者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关系鲜有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SPA和TNFα在新生儿肺出血发生中的作用,两者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15),肺出血存活组急性期(n=14)、恢复期(n=14)和肺出血死亡组(n=6)新生儿BALF中SPA,TNFα和血清TNFα水平。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新生儿肺出血急性期BALF中SPA含量(38.50±7.62,29.43±6.57)较对照组(44.88±7.48)显著降低(P=0.024,P=0),且死亡组SPA明显低于存活组急性期(P=0.015),存活组肺出血恢复期SPA水平(45.16±7.25)明显升高,接近对照组(P>0.05);而肺出血存活组和死亡组BALF中TNFα含量(208.54±64.69ng/L,319.16±46.79ng/L)较对照组(96.40±37.82ng/L)显著增加(P=0.011,P=0),死亡组比存活组急性期增加更明显(P=0),且BALF中TNFα的变化较血清中更明显,存活组恢复期BALF中TNFα水平(112.06±35.22ng/L)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P>0.05);肺出血患儿BALF中SPA水平的下降与TNFα的增高呈负相关(r=0.635,P=0.003)。结论SPA和TNFα参与了新生儿肺出血的肺损伤过程,为从SPA及细胞因子角度进一步认识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防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例败血症患儿入院时血清瘦素、CRP、TNF-α、IL-6的水平,并与18例健康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同时分析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CRP、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急性期,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099,P<0.001;且与TNF-α水平显著相关,r=0.737,P<0.001;与IL-6水平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r=0.734,P=0.001;与CRP之间无相关性,r=0.398,P=0.102。结论瘦素可能深入地参与了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瘦素的检测可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 (CO)和一氧化氮 (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作用 ,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 ,以便及时给予正确治疗。 方法  对 5 1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2 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 ,同时结合 2 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结果  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 ,5 1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 ,但轻、中度新生儿HIE两组之间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而重度者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 ,并且病情程度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CO和NO在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CO和NO的变化与NBNA之间也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发病的遗传机制,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了35例肝炎综合征新生儿、31例健康新生儿和46例成人(成人对照组30例,患儿父母16例)血浆α1-ACT水平,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急性发病期、临床痊愈期以及健康新生儿血浆α1-ACT水平的变化进行了比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先天性α1-ACT缺陷患儿急性发病期血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结果表明患儿急性发病期血浆α1-ACT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痊愈期,也显著高于儿童对照组;35例患儿中8例血浆α1-ACT缺陷,5例决定为先天性α1-ACT缺陷,且5例患儿在急性发病期血浆α1-ACT水平与其血清TB、DB、ALT水平成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提示先天性α1-ACT缺陷可能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发病的遗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例败血症患儿入院时血清瘦素、CRP、TNF-α、IL-6的水平,并与18例健康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同时分析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CRP、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急性期,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099,P<0.001;且与TNF-α水平显著相关,r=0.737,P<0.001;与IL-6水平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r=0.734,P=0.001;与CRP之间无相关性,r=0.398,P=0.102.结论瘦素可能深入地参与了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瘦素的检测可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与新生儿败血性休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内皮素在新生儿败血性休克中的作用,应用体外培养及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内毒素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山莨菪碱(654-2)的可能作用,并测定32例败血症及21例败血性休克新生儿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1)内毒素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的分泌,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2)654-2在体外能抑制内毒素刺激的内皮素的合成;(3)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性休克时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提示:内皮素参与新生儿败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为654-2治疗败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coupling factor 6,CF6)、细胞色素C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日龄3~28d内的足月新生儿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非败血症组(42例)和败血症组(46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进一步将非败血症组分为无感染组(20例)、感染致炎症反应组(22例),败血症组分为普通败血症组(31例,无器官功能衰竭)和重症败血症组(15例,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未用抗生素前采集股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入院后血浆CF6、细胞色素C的活性水平,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比较血浆CF6、细胞色素C的变化情况;与传统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非特异性指标(CRP、PCT)进行比较,探讨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对CF6、细胞色素C的活性水平与新生儿危重症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入院时败血症组CF6、细胞色素C水平分别为(109.7±8.9)pg/ml和(44.5±4.9)ng/ml,显著高于非败血症组[(46.3±6.0)pg/ml、(31.8±6.7)ng/ml,P均<0.01];(2)无感染组、感染致炎症反应组、普通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组CF6水平分别为(32.1±8.9)pg/ml、(59.3±7.2)pg/ml、(79.3±5.9)pg/ml、(172.6±6.1)pg/ml;细胞色素C水平分别为(29.3±8.6)ng/ml、(35.4±4.1)ng/ml、(43.1±5.9)ng/ml、(44.5±5.9)ng/m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F6、细胞色素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1、0.732,0.739、0.714;(4)血浆CF6、细胞色素C与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r=-0.599,P<0.001;r=-0.337,P<0.01).CF6、细胞色素C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浆CF6、细胞色素C水平有升高趋势,其可能与线粒体受损有关.血浆CF6、细胞色素C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