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l-18-甲基炔诺酮的光学活性中间体氢物(1)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得了l-18-甲基-3,17-二亚乙二氧基-雌甾-5-烯-11-酮(7),其中着重摸索了氢化反应、锂氨还原及将(4)的11α,17β-二羟基物用Jones试剂进行选择性氧化17β-羟基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探讨3-取代氨基乙基-4-甲基-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合成的简便方法。方法 间苯二酚和2-(β-二乙氨基惭基乙酰乙酸乙酯经Pechmann反应得3-(β-二乙氨基)乙基-4-甲基-7-羟基香豆素,再经Williamson反应,生成7-羟基香豆素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开发新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以3β-羟基-5烯-孕甾-20-酮(Ⅰ)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3-羰基-4-甲基-4-氮杂-5α-雄甾-17β-羧酸(Ⅷ),再经酰氯法或硫代羧酸酯法合成了10个新的N-取代-3-羰基-4-氮杂-5α-雄甾-17β-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用3H-E2(终浓度0.5mol/L)作底物,以3H-E2氧化为3H-E1的量表示17β-HSD的活性,经薄层层析后分别测定3H-E2、3H-E1的每分记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期肌瘤组织E2含量低于正常肌层,而分泌期高于子宫肌层,但差别无显著性;分泌期子宫肌瘤E2转换率最低,提示此时17β-HSD活性最低。33.33%(4/12)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反应不符合正常月经周期表现,41.6%(5/12)患者伴卵巢滤泡囊肿,91.6%(11/12)属多发性子宫肌瘤。表明E2含量与17β-HSD活性改变有关,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开发新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以3β-羟基-5-烯-孕甾-20-酮(Ⅰ)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3-羰基-4-甲基-4-氮杂-5α-羧酸(Ⅷ),再经酰氯法或硫代羧酸酯法合成了10个新的N-取代-3-羰基-4-甲基-4-氮杂-5α-雄甾-17β-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7.
从林茜草Rubis sylvatica中首次分得1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羟基-萘并〔1-2-b〕呋喃-4-羧酸甲酯(Ⅰ),大叶茜草素(Ⅱ)、1-羟基-2-甲基蒽醌(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6’-乙酰基)新橙皮糖苷(Ⅵ),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新橙皮糖苷(Ⅶ),萘酸双糖苷(Ⅷ)、1,3,6-三羟  相似文献   

8.
兵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云南产的兵豆种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兵豆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兵豆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素苷(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Ⅴ)、乙基-α-D-吡喃葡糖苷(Ⅵ)、3-O-甲基-D-手性肌醇(Ⅶ  相似文献   

9.
1-(4-羟基苯基)哌嗪氢溴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β,β’-二氯代二乙基胺盐酸盐为原始原料,经与对甲氧基苯胺环合反应得到1-(4-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后者经37%HB与醋酐(V/V1:1)回流反应脱去甲基,得到1-(4-羟基苯基)哌嗪氢溴酸盐,将所得产物用红外光谱测定结构,通过标准图谱对照,证实合成的化合物与目标化合物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茎叶中首次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A)、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β,22α-dihydroxy-△12-oleanen-29-oicacid)和3-epikatonicac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