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辛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苹 《医学信息》2008,21(5):696-69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组)42例,检测其服用辛伐他汀前后的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TG、TC、HDL-C、LDL-C、NoS、NO和ET.结果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药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提高(p<0.01);TG、TC、U)L-C水平下降(p<0.05);NO和NOS含量增加,ET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改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和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晴尔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晴尔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为治疗组 ,予晴尔8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B组为对照组 ,予丹参80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 ,每日1次 ,4周为1疗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浆TXB2、GMP-140、6-keto-PGF1α、内皮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 (ET-1)水平下降 (P<0.01) ,血小板活化度、TXB2、GMP -140下降 ,6-keto-PGF1α上升 ,UAER下降 ,差异非常显著(P<0.001) ;B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 (ET-1)水平下降 (P<0.05) ,其余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更显著 (P<0.01)。进一步发现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有差异性(P<0.05) ,显示A组各项指标改变比B组更明显。结论晴尔与丹参对老年人糖尿病肾病均有治疗作用 ,且晴尔比丹参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抑制剂,据报道[1]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选择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阻止TXA2的生成,而对内皮细胞的环氧化酶不敏感.本文选择30例冠心病患者,口服50mg/d阿司匹林3天,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TXB2、6-K-PGF1α、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按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选择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的患者30例(男22,女8),年龄在50~70岁(平均62岁),其中陈旧性心梗6例,不稳定心绞痛14例,均为住院病人. 二、治疗方法:所有试验者住院后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50mg/d,服用3天,观察服用前后血浆TXB2、6-K-PGF1α、血小板GMP-140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CHD)患者血浆ET-1、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对98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GMP-140和PAPP-A水平的测定,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AMI和UAP组又高于SAP组(P<0.05),且血清PAPP-A水平与ET-1、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6184、0.5762,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水平的变化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甘油三脂(TG)、β脂蛋白(β-LP)的变化。方法对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58例,女36例),用放射免疫和生化方法检测血样本中HDL、LDL、TXB2、6-K-PGF1α、TG、β-LP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HDL、6-K-PGF1α浓度明显升高(P0.05),LDL、TG、β-LP、TXB2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液的高凝状态明显改变,血脂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糖尿病患者中, 产生微血管病变是一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目前研究证明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检测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 TXB2和6-K-PGF1α含量,并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抗钙和血栓素A2(TXA2)治疗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脑钠素(BNP)、血浆内皮素-1(ET-1)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及雷米普利的干预效应.方法25例CHF患者服用雷米普利两周,并检测用药前后自身外周血循环CEC数量、BNP、ET-1及6-Keto-PGF1α的含量,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CEC数量、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增高,6-K-PGF1α明显降低(P均<0.01).雷米普利治疗可使CEC数量、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降低及6-Keto-PGF1α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雷米普利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防治的可能机制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外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三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三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无显著上升,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老年冠心病(ECH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及普伐他汀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5例ECHD患者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1(ET-1)及CFR(=潘生丁注射后患者冠状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静息状态时的基础血流速度),并比较普伐他汀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ECHD患者TC、LDL-C及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CFR低于对照组(P<0.01);经普伐他汀治疗6月后,TC,LDL-C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CFR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降低ECHD患者TC及LDL-C水平,改善患者的CFR。  相似文献   

10.
观察TXB2(血栓素B2)、6-K-PGF1α(6-酮-前列腺素F1α)在支气管哮喘、慢支喘息型和慢支单纯型患者体内的变化. 对照组30名, 支气管哮喘组30例,慢支喘息型组30例, 慢支单纯型组30例, 均用RIA法测定血浆和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XB2、6-K-PGF1α.三组患者血浆和BALF中的TXB2、6-K-PGF1α均增高, 其中支气管哮喘组增高最为显著, 与慢支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慢支喘息型组BALF中的增高较单纯型组明显(P<0.05).TXB2、6-K-PGF1α在支气管哮喘中起重要作用, 在慢支喘息型中也有明显作用. BALF中的TXB2、6-K-PGF1α两项指标的变化对区别慢支喘息型和单纯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晴  郭秋红 《医学信息》2020,(2):172-173
目的 评价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组,将未合并高血压40例设为观察组,合并高血压62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分别检测PTS分子标志物,比较三组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AT)]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vWF、GMP-140、Fbg、PAI-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T水平、t-PA活性均低于正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年龄、PTS分子标志物(vWF、GMP-140、Fbg、PAI-1、AT、t-PA)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PTS,合并高血压患者PTS变化比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实验性犬心肌梗塞和溶栓后再闭塞时血浆中GMP-140、TXB2、6-K-PGF1α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与心肌梗塞溶栓后再闭塞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血栓形成时血浆中TXA2稳定代谢产物TXB2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溶栓后再闭塞率高(87.5%)的非治疗组(B组)。在溶栓后4小时至溶栓后3天期间呈进行性升高(p〈0.01),而在再 埘经低(16.7%)的API0134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家兔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组织型纤溶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水平的变化及卡托利干预的PA活性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血浆GMP-140浓度与PAI-1活性显著正相关。卡托普利干预后,血浆GMP-140浓度、TYXB2浓度、T-PA浓度、t-PA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降低,而t-PA活性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AS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系统及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高脂喂饲)和辛伐他汀组(高脂喂饲+辛伐他汀5mg/kg·d)。在实验前、造模第8及12周末分别测定主动脉AS面积、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6-酮-前列腺素_(1α)(6-keto-PGE(1α))、血栓素B_2(TXB_2)。结果 随实验进程,AS组及辛伐他汀组TC、TG及主动脉AS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逐渐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TC、TG及主动脉AS面积低于同期AS组(P<0.05~0.01);AS组及辛伐他汀组6-keto-PGF_(1α)、TXB_2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但动态观察AS组及辛伐他汀组6-keto-PCF_(1α)与TXB_2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对血栓素及前列腺素代谢无直接作用,支持辛伐他汀保护内皮、血小板及对抗炎症作用有限,并不能完全消除AS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冠心病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者(15例,简称血栓组)及无微血栓者(14例,简称无栓组),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进行了TXB2、6-K-PGF1α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1;冠心病者TXB2、6-K-PGF1α及二者比值(T/6),均较正常人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2.血栓组TXB2明显升高,与无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二组间6-K-PGF1α及T/6无明显差异(P>0.05);3.血栓组治疗后,77.7%微血栓消失,症状缓解,心电图正常或明显好转,血中TXB2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6-K-PGP1α及T/6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1.冠心病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与其TXB2显著升高密切相关。2.冠心病患者血中TXB2浓度、微血栓与症状及心电图之间关系密切;小剂量肝素对血栓治疗效果明显,冠心病微血栓可作肝素治疗的明确指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相关性。方法:经心脏彩超筛选CAVD 患者120 例及阴性对照组患者40 例,通过CT 定量评分系统分4 组:AVC 1、2、3 和4 级,并通过软件计算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 A1)及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和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PCSK9 水平。结果:4组患者LDL-C、Apo B 和Lp(a) 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AVC2-4 级患者明显高于AVC1 级,而TG、HDL-C、apo A1 和hsCRP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C3 级和AVC 4 级的TC 水平高于AVC1 组(P<0.05)。同时,AVC2-4 组血浆PCSK9 水平高于AVC1 组(P<0.05)。将所有人群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与TC(r =0.248,P =0.026),LDL-C (r =0.222,P =0.048),Lp(a)(r =0.276,P =0.013),Apo A1(r =0.245,P =0.012),Apo B(r =0.212,P =0.019)和PCSK9(r =0.309,P =0.005)均存在明显相关性,ApoA1,Apo B 呈正相关。结论:CAVD 患者PCSK9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SK9 与CAVD 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毅  罗助荣  盖晓波 《中国微循环》2007,11(3):201-202,2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水平,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XB2、GMP-140的水平,增大剂量效果更显著,而对肝功能及血肌酸磷酸激酶(CK)影响不大。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其抗血小板活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