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葛迪  夏邦金 《安徽医学》2010,31(2):160-161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跟腱延长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年龄4~18岁)患儿行跟腱延长术后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了3个月康复机构系统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和3个月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MAS量化评分下降,GMFM站立走跑跳两大功能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踝关节ROM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痉挛型脑瘫跟腱延长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康复效果及关节肌肉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铜仁宏昕康新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30例)和试验组(Bobath技术治疗,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关节肌肉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两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肌肉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关节肌肉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关节肌肉活动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共60例,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刺激部位: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臀大肌。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GMFM)检测徒手肌力法( 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测试。结果:康复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提高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肌力提高总有效率为66.67%,2组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GMFM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GMFM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0-141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痉挛程度、站立及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时间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康复评定,判定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ADL评分、GMFM得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DL评分、GMFM得分改善更明显(P<0.01、P<0.01)。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关节活动度和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2.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MFM、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低于对照组,下肢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减轻肌张力水平和下肢痉挛程度,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稀释液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每周6次,1个月为1疗程。以踝关节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在患儿入组时、每个治疗周的1、3、5天治疗前后及出组时记录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关节活动度显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65.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踝背屈、踝跖屈的活动度即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熏洗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的即时效应改善明显,因此在推拿及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熏洗治疗,可以有效放松痉挛的肌肉、肌腱,对于异常姿势的纠正更有利,同时可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增强患儿的康复配合度,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屈膝位背屈角度、伸膝位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下肢H反射参数[波幅、潜伏期、最大H波与最大M波比值(H/M)]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屈膝位、伸膝位背屈角度及下肢H反射波幅、H/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下肢H反射潜伏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且可减弱下肢H反射,对促进其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全球患病率0.15%~0.4%[1]。痉挛型脑瘫是所有脑瘫分型中占比最高的一型。姿势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是痉挛型脑瘫特征性表现。目标导向性训练为患者设定目标导向式任务,重复训练以达到目标,当目标实现后,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继而进入一个新的目标训练过程,从而使运动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评估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专业性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前后进行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对比训练前肌肉最大运动速度、杨氏模量、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并分析MRI、超声弹性成像与GMFM的相关性。结果康复训练前,患儿腓肠肌[(8.21±1.13)mm/s]、比目鱼肌[(6.54±1.02)mm/s]最大收缩速度明显低于康复训练后3个月[(10.18±0.97)mm/s,(7.62±0.91)mm/s]。超声弹性成像显示:康复训练前,患儿腓肠肌自然位纵切(48.13±12.24),自然位横切(46.15±10.27)杨氏模量值与比目鱼肌自然位纵切(50.28±13.12),自然位横切(48.23±10.56)杨氏模量值均较高,康复训练后3个月,患儿腓肠肌自然位纵切(20.63±5.36),自然位横切(19.15±5.27)杨氏模量值与比目鱼肌自然位纵切(22.74±5.26),自然位横切(20.32±5.35)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0.05)。康复训练前,患儿GMFM评分为(39.27±13.41)分,康复训练后3个月患儿GMFM评分为(59.38±12.76)分,差异明显(P<0.05)。MRI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GMFM评分均呈正比。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MRI均能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但超声弹性成像花费较低,且使用方便,对患儿伤害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任务导向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儿手功能、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Gesell)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33)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3)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站立、行走功能评分,手功能评估量表(AHA),Gesell量表评分,患儿监护人康复治疗满意度。  结果  两组干预后M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B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站立、行走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站立、行走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AHA评分、Gesell量表发展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HA评分、Gesell量表DQ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监护人康复治疗满意度(90.91%)高于对照组(60.61%)(P<0.05)。  结论  任务导向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SCP患儿,可改善患儿平衡能力与肌痉挛程度,提高患儿手功能与发育水平,改善患儿站立、行走功能,提高患儿监护人康复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石菖蒲配合针刺疗法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石菖蒲联合针刺治疗组(52例),治疗组采用内服煎汤提取液和头针、体针,对照组(52例)单纯用针刺治疗,观察评估患儿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头颅CT检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CT结果显示恢复率较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DQ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GMFM评估总分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石菖蒲发挥其通关复苏、益智健脑的功效,能够加强针刺治疗的效果,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减缓脑瘫带来的脑损伤,改善肌张力和肌力,对脑瘫患儿起到较好的康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患儿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20例,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给予3个月的训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脑瘫儿童的躯十及骨盘控制能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运动及平衡协调的能力的发育,促进患儿康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刺激胸腰段脊髓神经根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治疗2个月后调整治疗组18例患儿治疗参数。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坐姿保持能力(d4153)评分评定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处理方法与时间对GMFM卧位和翻身(A区)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3.999,P交互=0.020);时间对GMFM A区、坐位(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时间=29.304、6.328、9.257,P时间<0.05);处理方法对GMFM A区、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组间=5.158、17.639、10.670,P组间<0.05)。其中,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GMFM A区、B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CF-CY(d4153)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调整治疗参数的18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GMFM A区、B区评分均高于治疗2个月后(t配对=10.168、6.230,P<0.001);治疗3个月后ICF-CY(d4153)评分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1.458,P=0.163)。结论 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增强其核心肌群稳定性,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前2个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