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黏膜DCs除抗原提呈外主要参与IgA的类型转换和特异性印迹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使其再循环至肠道等生物学特性.DCs作为专职APC具有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的专职功能.肠道黏膜包含许多DCs,它们具有多种亚型,在不同部位广泛分布,发挥着特异性的作用,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本文主要就肠道DCs的来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影响DCs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相关肠道疾病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最先在小鼠淋巴器官中发现的一种独立的细胞类型.作为目前所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DCs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另外还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人DCs由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s,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s,pDCs)两个亚群组成.  相似文献   

3.
余鹏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2023,38(3):451-45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DCs在发挥其生理学功能的过程中经历复杂的化学和力学微环境变化,并表现出不同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深入理解调控DCs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的化学和力学因素是利用其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介绍DCs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s),在启动和放大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其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中,DCs的迁移能力以及DCs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与其发挥免疫功能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然而,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对于皮肤炎症引起DCs免疫应答的过程中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依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利用数学模型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及动态预测。通过设置函数和参数初始条件并构建常微分方程,模拟炎症引起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结果显示,该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DCs的迁移以及诱导初始T细胞特异性增殖的免疫应答过程,符合实际情况下免疫应答的持续时间、DCs和T细胞的增殖率和迁移率等生理学特性,并且能够对不同时间点DCs与T细胞的数量进行预测,可为研究DCs的免疫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为临床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对外源性抗原的高效的加工、处理和提呈是启动T细胞应答的关键步骤;同时DCs又是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者,不同微环境中的DCs受不同因子的作用而发生不同的成熟活化过程,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环境所需要的不同的免疫应答.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类优先表达于肺、肠、皮肤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尤其在超敏反应性炎症部位表达极高.TSLP对DCs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可促进DCs的活化、成熟,增强其对CD4 T细胞的活化能力,并促使Th0细胞向Th2分化,在特应性皮炎、哮喘等炎症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pAPC),在引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最重要的功能是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并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活化、增殖,从而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DCs这一功能是在体内迁移过程中发挥的,其中DCs归巢至引流淋巴结被认为是激发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就近年来DCs归巢至引流淋巴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s)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的一类高度异质性细胞,作为体内极其重要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和免疫协调器,具有显著的细胞表型和功能可塑性。近年来,通过高通量分析等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的DCs亚群。免疫微环境赋予了DCs不同的亚群特征,不同的DCs亚群在不同的组织器官或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为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DCs亚群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发现真菌毒素能够影响DCs的内吞作用、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本文旨在综述真菌毒素对DCs免疫应答的影响,为后续研究阐明真菌毒素的免疫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其强大的自我修复、抑制炎症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MSCs能通过影响DCs的成熟及功能,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通过对MSCs调节DCs功能调节的深入研究有望取得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从功能上来看,DCs存在两个分化阶段,未成熟DCs(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imDCs存在于非淋巴组织中,在捕获抗原后,它们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迁移到达二级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介导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耐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携带目的基因的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诱导耐受等方面的治疗。但在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过程中 ,病毒本身常能影响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因此 ,了解各种病毒载体的特点和对树突状细胞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并选用合适的病毒载体 ,成为针对 DCs进行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在调节性T细胞产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虽在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具有超强的抗原提呈能力,而且能够活化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DCs既能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同时在诱导免疫耐受中也十分重要。在中枢耐受中,胸腺内的DCs可以通过阴性选择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Cs在外周耐受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通过诱导效应性CD4^+T或者CD8^+T细胞的无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的分化来调控针对自身抗原的外周耐受。DCs的来源、表型和成熟状态都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DCs的耐受功能可能依赖于其某一成熟阶段或者是某一亚群。本文就DCs在诱导产生Treg中的作用和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刺激后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Cs)经表面抗原(HBsAg)刺激、体外诱导自身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后,对2.2.15细胞中HBeAg和HBsAg的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分化、诱导人外周血PBMC中的DCs,在DCs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将成熟后的DCs体外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同时不加HBsAg刺激的DCs与T细胞共培养、T细胞加纯的HBsAg共培养以及单纯T细胞作对照,5 d后收集T细胞,分组加入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收集第1天、3天、5天和7天的培养上清液,检测其HBeAg和HBsAg的分泌情况。结果经抗原刺激后的DCs可以有效提呈病毒抗原,正常人与慢性乙肝患者负载抗原后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cpm分别为(46 700±7 850)和(38 628±5 427)]明显高于未负载抗原的DCs[cpm分别为(40 450±4 645和33 924±4 498)]及对照组PBMC[cpm分别为(5 947±476)和(5 089±233)],P<0.01。负载抗原的DCs有强烈的免疫应答活性,并且其免疫刺激能力似乎与负载的抗原量成正比;经抗原刺激激活的T细胞可以有效地抑制HBeAg的表达,但对HBsAg未发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经HBsAg刺激后的DCs可有效地提呈病毒抗原,并可进一步激活T细胞产生,同时能显著地抑制2.2.15细胞上清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启动免疫应答和诱导免疫耐受的双重特性.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对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是免疫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Foxp3+ Tregs是一群同时具有免疫低反应性和免疫抑制性功能两大特征的T淋巴细胞,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DCs和Tregs二者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存在着紧密联系,DCs可以诱导抗原特异性Tregs的生成并增加后者的抑制活性,其中参与该调节机制的分子主要包括相关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共刺激分子及维甲酸等.对DCs在接触共生和致病微生物时诱导和调控Tregs细胞有了一些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它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并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促进Th0的不同分化方向,在启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h17细胞是最新发现的与Th1、Th2不同的Th细胞亚群,能介导气道前炎症反应,并且与自身免疫病有关。本文综述了DCs诱导Th0向Th17细胞的分化研究及其在气道炎症性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其中T细胞抗病毒免疫应答减弱和多种负性调节因子(受体)的作用增强,以及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下调的基础,而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障碍可能在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和病毒持续感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中对DC的功能及其在HCV感染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抗原提呈细胞不正常,尤其是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减少和功能存在缺陷,不能将抗原信号有效提呈给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挥免疫清除效应.本研究利用整合HBV基因组的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通过携带编码HBV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介导,探讨腺病毒介导的HBV抗原基因修饰的DCs能否诱导产生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反应,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抗原提呈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原提呈是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以胃肠道黏膜存在的免疫细胞为基础,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抗原提呈通路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伤害。免疫系统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易感程度和病情转归。树突状细胞(DCs)作为机体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核心桥梁。DCs在机体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是抗病毒免疫防御的关键成分,又可能介导免疫病理的发生。本文将阐述DCs在SARS-CoV-2免疫应答中的变化及发挥的功能,探讨DCs在新冠肺炎不同病程阶段的作用机制,并讨论相关研究对破解新冠肺炎新型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临床靶标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连接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也是体内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CD11c被称为补体受体4(Complement receptor,CR4),是黏附分子CD11/CD18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