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次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的特点及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90例初次住院并诊断SLE的患者,根据有无血液系统异常分为有血液损害组和无血液损害组,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90例SLE患者中77例(85.56%)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活动度,且疾病活动程度越大,其血液系统损害的概率越高.两组之间比较,有血液系统损害组的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无血液系统损害的活动度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1,P=0.001);②有血液损害患者临床表现如皮疹、黏膜溃疡、浆膜炎、关节炎、肾脏损害、神经精神症状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血液损害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系统损害与狼疮的活动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首次发现并确诊为SLE的患者是否出现血液系统损害与是否伴有皮疹、黏膜溃疡、浆膜炎、关节炎、肾脏损害、神经精神症状等方面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更好地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预防及诊断该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总样本量4 067例,狼疮脑病的发生率为32.3%(1 314/4 067)。Meta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WBC减少1.30(1.08~1.57),RBC减少1.58(0.95~2.64),PLT减少1.84(1.51~2.25),ALT升高3.47(2.34~5.16),AST升高3.82(2.61~5.60),盘状红斑0.45(0.30~0.67),蝶形红斑1.08(0.91~1.27),发热2.85(1.94~4.18),血管炎性皮损1.97(1.43~2.71),ESR增快2.45(1.76~3.40),低补体C3 2.10(1.66~2.65),低补体C4 2.70(2.14~3.39)...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外系统性红斑狼疮之消化系统损害亦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相关报道日益增多。本文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原因和机制,以及多种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间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陶雅非  李静 《医学信息》2008,21(1):126-128
目的 回顾性的研究妊娠期间发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特殊的临床特征.方法 自2000年1月起到2006年12月止,共25例患者.所有患者妊娠前均无明确的SLE病史,均在妊娠后因各种-临床症状而确诊SLE.此组作为A组.取同期收治、年龄相配、女性、首次确诊的非妊娠SLE患者25例,进行比较分析,此组作为B组.对A、B两组患者从临床特点、内脏损伤情况、免疫学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A组与B组相比,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光过敏等A组发生率较低,与B组相比差异性明显.②浆膜腔积液A组较B组明显高发.③肾脏损伤A组明显高于B组,且A组无论在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上均较B组严重.④血液系统损伤两组发生率差别比明显.⑤A组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⑥神经系统损伤两组差别比明显.⑦A组抗ds-DNA抗体和Sm抗体的异常率、抗心磷脂抗体增高及自然流产发生率远高于B组.结论 ①妊娠期间发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缺乏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内脏损伤尤其是肾脏、肝脏、浆膜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且伴发的内脏损伤往往比较严重.②妊娠期发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既往自然流产发生率较高、抗心磷脂抗体增高明显.与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的ds-DNA抗体和Sm抗体异常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的SLE患者.  相似文献   

5.
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科,比较依从组及不依从组患者在患者因素、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过程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41.7%、不依从60.3%,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不支持、疾病知识掌握差、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惠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畸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白巧红 《医学信息》2019,(23):86-8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91例和非感染组124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菌群种类、感染部位。结果 感染组的血清白蛋白较非感染组低,24h尿蛋白定量、血沉、CRP、降钙素原、ANA滴度较非感染组高,感染组SLEDAI值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心脏受累者(17.58%)、肺部受累(16.48%)、肾脏受累(47.25%)分别高于非感染组的3.23%、4.84%、2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45例(49.45%),泌尿道感染25例(27.47%),消化道感染5例(5.4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2.20%),皮肤黏膜感染14例(15.38%)。感染菌群中以细菌感染居多,革兰氏阴性菌居多,多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真菌、结核分支杆菌、带状疱疹、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合并低蛋白血症、尿蛋白阳性,累及心脏、肺部、肾脏者更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较多,部位分布广泛,临床工作中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警惕合并感染,合理选择药物,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胸腺瘤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SLE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和预后,并与同期国内外报道的SLE合并胸腺瘤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SLE合并胸腺瘤住院患者共11例,占SLE患者的1.55‰,占胸腺瘤患者的1.07%。女性10例,男性1例。SLE平均起病年龄25.5岁,平均确诊年龄26.4岁,胸腺瘤的平均确诊年龄28.5岁。SLE进展至胸腺瘤的平均病程为2.1年。确诊胸腺瘤时SLEDAI均值为3.6。5例患者行胸腺切除术,1例患者放疗。4例胸腺瘤标本可用于WHO分型,A型2例,AB型1例,C型1例。8例患者随访3~92月,6例SLE稳定,1例SLE活动,1例死于肿瘤转移。与国内外文献报道资料相比,本研究中的SLE合并胸腺瘤患者年龄偏小,发现胸腺瘤后的手术切除率偏低。结论 SLE合并胸腺瘤并非偶然现象,胸腺瘤症状隐匿,可能参与SLE发病。胸腺切除可能有助于SLE的临床缓解,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黄志勇  谭志明  庄宇 《医学信息》2010,23(16):2575-2576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组及不依从组患者在患者因素、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过程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41.7%、不依从60.3%,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不支持、疾病知识掌握差、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骨坏死外,有研究指出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也有可能是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发生骨坏死的致病因素存在不同观点。 目的:对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0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332例、对照组9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雷诺现象3.28(1.69-6.38),口腔溃疡2.95(2.13-4.09),肾脏受累1.21(0.83-1.74),血管炎因素5.64(2.84-11.21),高脂血症5.11(3.10-8.42),抗磷脂抗体2.32(1.49-3.61),关节受累2.02(1.33-3.07)。提示激素应用明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并非惟一因素,血管炎、高脂血症、雷诺现象、口腔溃疡、抗磷脂抗体阳性及关节受累均为需要重视的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免疫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不同年龄发病(老年发病48例,非老年发病60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非老年发病组抗dsD-NA抗体、Sm抗体、抗SSA、SSB的阳性率,血液系统、肾脏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发病组(P〈0.05);老年发病组肌肉及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非老年发病组(P均〈0.01)。结论老年发病较非老年发病的SLE患者体内有更弱的自身免疫应答,病情侵袭性更低。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多见于15~40岁的女性。其临床表现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有报道显示,早期有25%的患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晚期可达60%,其症状轻者为头痛、头晕、情绪不稳、失眠等,重者可出现抑郁、焦虑、躁狂、智能减退,甚至痴呆,约15%~25%患者有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2.
系 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然而 ,其相关研究及进展仍较缓慢。近年来 ,有关SLE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引人关注 ,因而我们就 43例SLE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 1997年 2月~ 1999年 2月我院确诊的SLE患者 43例 ,女性 42例、男性 1例 ,年龄 19~ 5 4岁 ,平均 35± 12岁。病程 0 .2 9~ 12年。SLE的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标准[1] ,并除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可能影响血液流变学参数的疾病 ,列为SLE组。另选我院健康献血员 …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清,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的: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补体缺陷、B细胞和T细胞行为异常、细胞因子作用异常、细胞凋亡异常等。生物标记物可用来反映SLE的病理过程及治疗状况,并可用于判断预后、展示疾病活动性及指导临床治疗。长期以来,抗dsDNA抗体、补体活性和免疫复合物等免疫学检测一直是SLE疾病活动性的经典标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大量新的SLE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开始出现。本文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及血清水平就新出现的SLE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赵华  于春艳 《医学信息》2010,23(2):369-370,346
目的 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检测51例病程在3年之内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5例健康成人的肺功能。并对肺功能异常者和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 13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有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受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肺功能异常组在性别差异、类风湿结节、口干、眼干发生率、球蛋白值及类风湿因子滴度等方面与肺功能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肺功能损害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即可出现,且与性别和异常免疫明显活跃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value,Lym#)、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活动性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风湿免疫科SLE病人样本37例,根据SLE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分为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样本的血常规相关指标Lym#、MPV、WBC、RBC、HB、PLT及血清补体3(serum complement 3,C3),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比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与对照组比较,Lym#、C3、MPV、PLT、RBC、HB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WBC无差异(P>0.05)。SLE非活动组与对照组间比较,Lym#、RB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WBC、PLT、C3、MPV无差异(P>0.05)。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组MPV、Lym#、C3、WBC、PLT、HB均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高于非活动组(P<0.05),两组间RBC无统计学差异(P>0.05)。WBC、RBC、HB、PLT、Lym#、MPV与SLE活动性指标SLEDAI、ESR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WBC、RBC、HB、 PLT、Lym#、MPV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致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临床特点,探寻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5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诊患者,收集所有腹膜炎患者(n=198)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结局分为致死性(n=16)和非致死性腹膜炎(n=182)两组,分析两组基线临床、实验室指标差异,寻找致死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基线相比,16例患者致死性腹膜炎发生时血白细胞[(10.2±6.3)×109/L比(5.8±1.8)×109/L,P0.05]升高,而血白蛋白[(25.2±8.5)g/L比(34.0±6.3)g/L,P0.05]和血钾[(3.5±0.9)mmol/L比(4.5±1.0)mmol/L,P0.05]水平显著降低,50%患者培养出致病病原菌,分别是细菌(31.2%)、真菌(12.5%)和结核感染(6.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是发生致死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9.318,95%CI 1.875~46.305,P0.01)。结论对于腹膜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发生腹腔感染可能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探讨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不经,从肥胖与胰岛素低抗对早发2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早发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家族史的相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早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腹型肥胖,糖、胰代谢紊乱均较严重。故对早发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对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使动脉内膜中层的增厚延缓,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延缓。  相似文献   

20.
SLE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妇女的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SLE的流行在各种族人群中是不同的,在黑人妇女中的发病率大约是1∶250,在中国妇女中大约是1∶1000,在白人妇女中大约是1∶4300.超过80%的SLE 病例影响关节、皮肤和血液,30%~50%的病例会影响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10%~ 30%的病例中存在与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抗心肌磷脂抗体.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全身表现, 包括疲劳不适、发热、纳差、恶心和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