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 487名黔南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苗族村寨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7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3个苗族村寨对192名60岁及以上留守老年人进行面访问卷调查,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等4维度测量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67.32±1.46)分,社会功能为(72.59±1.98)分,精神健康为(69.88±1.48)分,情感职能为(66.15±3.32)分,活力为(60.68±1.47)分。不同年龄(t=-2.393,P=0.018)、年人均收入(F=2.757,P=0.029)、经济来源(F=5.073,P=0.007)、行走困难(t=2.145,P=0.037)、视力障碍(t=2.067,P=0.040)、2 w患病(t=8.891,P=0.000)、患慢性病(t=7.827,P=0.000)、健康体检(t=-2.977,P=0.003)的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显著。结论苗族村寨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间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8)对309名汉族和201名藏族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藏族农村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和家庭外支持3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汉族(P<0.01)。而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在8个分维度及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综合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8个分维度和2个综合维度的评分呈正相关(r=0.088~0.225,P<0.05)。结论社会支持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支持作用,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得分为(31.96±6.29)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7.94±3.80)分,客观支持得分为(7.43±1.85)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6.59±2.46)分;社会支持较低者442人(53.71%),社会支持一般者355人(43.13%),社会支持较高者26人(3.16%);儿女、夫妻恋人、兄弟姐妹、其他人员及父母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年人均收入在社会支持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年人均收入在主观、客观支持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教育程度、年人均收入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教育程度、年人均收入显著影响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均P0.05)。结论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处于一般、较低水平,且低于同地区汉族老年人群;年龄大、女性、未婚状态、低教育程度、低年人均收入等特征更严重影响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内蒙古赤峰市三个城区的665例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孤独感、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情感反应、沟通、情感介入、问题解决、总的功能是影响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而主观支持也是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利用度也是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建设和完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需要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苏北地区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有效缓解苏北地区人口老龄化,改善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地区的农村丧偶老年人,使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苏北地区的农村丧偶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283例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60.78±17.75)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3.32±7.24)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病数量、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积极应对和自理状况均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自理状况和慢病数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且负向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正向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苏北地区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重点关注自理状况差、慢性病数量多、主客观支持不良及积极应对方式不良的丧偶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京族、回族、仫佬族、毛南族和水族9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为(30.74±7.04)分;不同民族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得分差异显著(P<0.05);被试者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人均年收入、住房类型、慢性病情况、住院情况等变量对广西少数民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结论广西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存在不同,且表现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社会支持维度的特征,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一般疏离感和关爱需求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一般疏离感、关爱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28例老年人对其一般疏离感、关爱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一般疏离感总分(37.425±5.208)分,平均每条目得分2.495分,关爱需求总分(110.065±12.435)分,平均每条目得分4.076分。一般疏离感总分及维度得分与关爱需求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一般疏离感水平中等,关爱需求较高,二者呈正相关,老年人一般疏离感能影响他们的关爱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了解其相关性。方法运用一般情况问卷、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展开调查。结果 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共调查240名患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3份。213名调查对象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7.202±1.182)分,4个维度即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12.759±1.494)分、(13.368±1.791)分、(13.897±2.571)分和(13.387±2.305)分;社会支持总分(22.535±6.086)分,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率得分分别为(7.272±2.272)分、(8.826±2.773)分和(6.437±1.677)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社会关系领域外,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成正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重视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通过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改善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对177例慢性病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老年人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立和孤独得分分别为(12.97±6.74)、(43.62±8.47)、(44.76±7.87)、(12.46±8.32)、(11.51±8.45)分;抑郁检出率为64.4%;婚姻状况、患慢性病种数对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影响状态焦虑(P0.05),学历影响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社交孤独、社交孤立、孤独总分(P0.01,P0.05),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均受婚姻状况影响(P0.001,P0.01),职业影响情绪孤立(P0.05)。结论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老年人差,应加强精神支持,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冠心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连市20家不同等级医院在院冠心病患者共618例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9.51±11.55)分,处于低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6.23±7.74)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住院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分与患者文化程度、月收入有关(P0.05,P0.001),运动锻炼维度得分与患者年龄、月收入、居住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有关(P0.05,P0.001),医生沟通维度得分与婚姻状况有关(P0.05);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大连市冠心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亟待提高,在指导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中,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和独居人群,应重视社会支持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泸州市老年人抑郁现状及社会支持状况,探讨老年人的抑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41名泸州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0例(27. 4%)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得分:客观支持(7. 73±2. 94)分、主观支持(22. 00±5. 1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6. 55±2. 22)分、社会支持总分(36. 12±7. 53)分。结论泸州市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总体处于中低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应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重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兴义市农村留守老年人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8月在兴义市猪场坪乡8个行政村对147名60岁及以上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一对一面访问卷调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短表)测量抑郁状况。结果留守老年人有抑郁症者占63.9%(轻度抑郁症者占31.3%,中度抑郁症者占23.8%,重度抑郁症占8.8%)。不同性别、年龄、贫困户或低保户、2 w患病、慢性病、医疗单位距离、生病照护、家庭和睦、客观支持、家庭内主观支持等特征的留守老年人是否患有抑郁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留守老年人抑郁症构成比高,抑郁程度严重。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及护理、客观支持、家庭内主观支持与其抑郁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抑郁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社会支持总分能显著预测老年抑郁得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中高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衰弱的现况,并探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衰弱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衰弱量表对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弘慈医院直属的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32个社区的中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高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衰弱状况的相关性及中高龄老年人衰弱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高龄老年人健康促进总分为(124.32±23.446)分,衰弱总分(47.27±11.744)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的中高龄老年人衰弱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促进总分及各维度与衰弱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人际间支持、自我实现(均P0.01)。结论中高龄老人衰弱状况比较严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一般,可通过加强运动锻炼、人际间支持、提高健康责任来提高健康促进水平,从而改善其衰弱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61名≥6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方面社会支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女多的得分高(P<0.01),文化程度高总分也高(P<0.05),丧偶的最低(P<0.01),与配偶同住的高于单独居住的(P<0.01),月收入高总分也高(P<0.01),有照料的明显高于无照料的(P<0.01)。结论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得分偏低,加强对留守老人的支持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4所小学的466名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结果恐怖(t=0.506)和精神病性症状(t=1.090)的得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留守儿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t=3.352)和恐怖(t=1.993)两因子的得分留守男生高于留守女生(均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的敌对(F=1.702)、抑郁(F=1.961)、人际关系敏感(F=1.734)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F=4.695)及其他因子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留守时间的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敏感(F=0.524)、偏执(F=1.868)和精神病性症状(F=1.541)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分(F=3.648)及与其他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并开展心理健康铺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人体育锻炼与社会健康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20名老年人进行研究,分析入组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使用社会健康量表调研评估入组老年人的社会健康现状,根据入组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将其分为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对比两组老年人的社会健康量表评分情况,明确体育锻炼和老年人社会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入组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参与率为59.38%,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程度有待提升,且体育锻炼坚持时间和组织形式有待完善;入组老年人的社会健康总分平均值为(89.46±9.75)分,社会角色和社会适应维度平均分为(29.46±4.75)分,社会资源和社会接触维度平均分为(32.35±7.25)分,社会支持平均分为(18.24±5.75)分;锻炼组老年人的社会健康总分及不同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锻炼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社会健康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及生活习惯等多样性因素的影响,会在社会适应等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能够使老年人的社会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非随机取样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选取传统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老年人共1 761名,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调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结果受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传统农村(20.84±5.00)分、城乡结合部(22.78±5.75)分和城市(24.72±5.91)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传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镇化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政府应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健康保障水平及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养老护理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300所养老院工作半年以上810名养老护理员,使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1.0%。结果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及乐观得分分别为〔(3.72±0.51)、(3.52±0.61)、(3.64±9.57)、(3.69±0.33)分〕,其得分都高于中点,且各维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心理资本与SCL-90的各因子呈负相关(P0.01或P0.05),社会支持与SCL-90部分因子呈负相关(P0.05)。心理资本SCL-90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心理资本与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而社会支持对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