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发育为造血干细胞(HSC)的方法。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首先诱导发育为胚胎体(EB),再将EB置于均含SCF、VEGF、IL-3、IL-6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3种不同培养体系中定向分化为HSC,并观察HSC表面标志性抗原、造血集落形成及瑞氏-姬姆萨染色的结果。结果:经两阶段诱导ESC分化为HSC,发现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中HSC发育缓慢,分化14d后CD34+/Sca-1+细胞数最高为(31.5±4.7)%;而在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HSC发育较快,细胞数量较多,分化第10dCD34+/Sca-1+细胞数即达到峰值,为(47.8±6.3)%;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胎肝基质细胞上清培养体系中HSC发育同样迅速,所产生的CD34+/Sca-1+细胞数量在3个体系中最高,为(53.6±7.2)%。经瑞氏-姬姆萨染色证实上述细胞为早期造血细胞,均有形成各系造血细胞集落的能力。结论:使用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胎肝基质细胞上清培养体系及SCF、VEGF、IL-3、IL-6及EPO等细胞因子,通过两阶段诱导分化,可从小鼠ESC获得较高比例的HS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质粒载体重编程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为非整合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并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 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提供稳定、安全的细胞来源。 方法 使用电转仪将质粒pEP4-EO2S-ET2K转入小鼠MEFs, 经诱导培养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iPSCs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中经2次悬浮及贴壁培养分化为NSCs,在体内及体外实验鉴定iPSCs多向分化潜能特性及NSCs特性。 结果 体内外实验显示iPSCs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相似的多向分化潜能, 且不整合外源性基因。iPSCs进一步分化的NSCs其相关标志基因表达与野生型NSCs相近,且较iPSCs显著增加,免疫荧光显示NSCs高表达NSC标志物 NESTIN及PAX6,在体外存活能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 结论 游离质粒能重编程诱导非整合型iPSCs, 并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 是神经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吴学潮 《解剖学研究》2012,34(5):373-377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从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均可分离获得。NSC的增殖与分化受基因、细胞因子、局部微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调节。对NSC增殖与分化机制的研究将促进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就NSC分化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研究有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进展,一个进展是从新生小鼠[1]和成年小鼠睾丸[2]生殖细胞通过分离、基因分选、培养的SSC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培养条件下获得ESC特征,在离体条件下具有自发形成3个胚层的分化能力,在皮下注射这些细胞至免疫缺损小鼠,可以形成畸胎瘤;另一个进展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通过基因挑选和改变培养条件可以衍生出具有精原干细胞和精原细胞分子特征的生殖细胞[3].  相似文献   

5.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但内在的调节机制尚待阐明,为此,针对Toll样受体1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今后潜在的细胞治疗策略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1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CD4+ T细胞。CD4+ T细胞单独培养或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4 d。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白细胞介素17、Toll样受体1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结论:CD4+ T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Toll样受体1。相对于CD4+单独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CD4)白细胞介素17明显升高(3.59±0.11,1.14±0.08,P < 0.01);进一步发现Toll样受体1 mRNA表达水平亦相应升高(6.07±1.79,1.53±0.63,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共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CD4)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 T细胞组[(4.53±1.27)%,(2.39±0.80)%,P < 0.01)。研究结果表明Toll样受体1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人Th17细胞的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及生长特性,对疾病治疗的机制及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目的:比较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源、胚胎肝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时分别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计算,细胞表面标志鉴定,诱导分化能力检测。另外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继续培养至第10,15代,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 结果与结论: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均为梭形,旋涡状生长,均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均为S形。第5代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4.37±0.31) h,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5.63±0.38)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第10代和第15代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52.6±0.53) h和(53.27±0.92) h,与第5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肉眼观察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比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稍小,增殖较快,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已在神经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展示了不可估量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技术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功能判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 目的:阐述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应用中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stem cel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脐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脑损伤/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神经创伤(traumatic nerve injury),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修复(repair)”,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既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又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目前,已经从许多组织或器官中成功地分离出,其中包括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等。此外,还有近来研究渐多的神经干细胞、肌肉干细胞、成骨干细胞、内胚层干细胞及视网膜干细胞等。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神经创伤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其在脑损伤以及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以及功能重建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之相关的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的低氧浓度对离体培养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 NSCs)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不同低氧条件下(3% O2、5% O2、10% O2)培养胎鼠皮质来源的细胞,实验组分别分为低氧1、3、5d组,常氧组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BrdU掺入法检测实验组NSCs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NSC...  相似文献   

9.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支持造血作用,但是这些功能是否受冻存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冻存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获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代后的细胞用IMDM细胞冻存液(含10%的二甲基亚砜和体积分数40%的胎牛血清)保存在-196 ℃液氮中。检测短期(1个月)和长期(12个月)冻存复苏后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滋养层,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能力。 结果与结论:经过短、长期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2.9±7.5)%和(86.7±9.2)%;短、长期冻存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冻存前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有支持造血祖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与冻存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冻存可以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但是并不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根据发生的来源,干细胞可被分为两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除了来源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的不同。胚胎干细胞可无限增殖,而成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则有限。骨髓中除含有能分化发育成各种血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之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HupA)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建立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细胞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淀粉样β肽(Aβ)组和HupA组。Aβ组小胶质细胞层中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Aβ1-42,HupA组于加入Aβ1-42前4 h用1 μmol/L HupA预处理小胶质细胞。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结果: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72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组IL-6、TNF-α和MIP-1α水平以及神经干细胞凋亡率(25.46%)均显著升高(P<0.01);HupA预处理小胶质细胞后,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显著减少,IL-6、TNF-α和MIP-1α的水平降低(P<0.01),同时神经干细胞凋亡率降低至8.05% (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upA组Bcl-2/Bax值显著高于Aβ组(P<0.05)。结论:石杉碱甲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减弱Aβ诱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从而发挥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缺氧性死亡限制了细胞移植和组织再生中细胞的应用。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氯化钴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损伤性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氯化钴建立细胞缺氧模型,以芒果苷对缺氧损伤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保护,通过MTT实验观察芒果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芒果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保护的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 结果与结论:氯化钴能显著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氯化钴200 μmol/L处理细胞12 h,诱导细胞凋亡率为(42.49±3.96)%;处理细胞24 h,诱导细胞凋亡率为(46.37±4.49)%,随着芒果苷浓度的增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损伤的凋亡率逐步减少(P < 0.01),芒果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提示,氯化钴缺氧模型能成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准确可控、无特殊设备要求、易操作等优点;芒果苷能有效抑制缺氧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是否促进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为4组,将未转染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将筛选出的重组质粒转染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分为核受体相关因子1组和核受体相关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 结果与结论:RT-PCR显示转染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4 d后核受体相关因子1高表达,分化结果显示:核受体相关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细胞内酪氨酸羟化酶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最高,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后各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核受体相关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分化比例最高,为(52.44±15.9)%。提示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可促进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并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作用,在体外可获得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同时可参与免疫调节反应,而成人及引产胎儿骨髓均是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 目的:通过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增殖活性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比较,揭示二者生物学特点的差异。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传3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引产儿组和正常成人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表型相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引产儿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人。提示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增殖活性有差异外,其余生物学特点相似,引产儿可以为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提供新的骨髓来源。  相似文献   

15.
Interleukin (IL)-10 generally is considered a macrophage deactivating factor and thus inhibits the cell-mediated responses against intracellular parasites. We evaluated the in vitro effects of IL-10 on three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macrophage function. We found that IL-10 inhibited gamma interferon (IFN-γ) priming for enhanced O2 release of mouse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ut had opposing effects on NO2 secretion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the treatment with IL-10 and the agonists of NO2 secretion. Likewise, IL-10 was able to induce a small but consistent degree of bacteriostasis of Mycobacterium avium and, also, to inhibit the bacteriostasis induced by IFN-γ. Thus, we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exposure of macrophages to stimulating and inhibiting cytokines and agonists of their functions, IL-10 shows different effects on macrophage function.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这可能与培养上清内的某种细胞因子或几种细胞因子有关。 目的:分析大鼠心肌细胞培养上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否与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内细胞因子含量不同有关。 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培养纯化,酶消化法分离心肌细胞,分别以 1×108 L-1的细胞浓度培养72 h后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内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心肌细胞培养上清组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P < 0.01),提示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能与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有关,其中主要的细胞因子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似文献   

17.
The lipopeptide N-palmitoyl-S-(2,3-bis(palmitoyloxy)-(2RS)-propyl)-(R)-cysteinyl-a lanyl-glycine (Pam3Cys-Ala-Gly), a synthetic analogue of the N-terminal part of bacterial lipoprotein, induces the secretion of interleukin (IL) 1, IL 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lpha in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that have been cultured in vitro for up to 20 days. IL 6 and TNF-alpha secretion increased from day 6 to day 20 whereas IL 1 secretion increased until day 13 and decreased on day 20. In contrast to the enhancement of cytokine production, phagocytosis of IgG-coated sheep erythrocytes and Ia expression were found to be diminished after treatment with lipopeptide for 24 h. Morphological studies revealed lipopeptide-induced changes of macrophage cultures.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show the potential of the lipopeptide as a strong activator of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tch信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趋化因子CXCL1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制备BMSCs;采用q 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比较LPS对BMSCs中Notch信号通路配体、受体及靶基因表达的变化;MTT法和活细胞计数检测Notch信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以ELISA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对IL-6和CXCL1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经10μg/L、100μg/L和1 mg/L的LPS刺激后,BMSCs增殖和IL-6分泌呈现上升趋势(P0.05或P0.01)。q 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信号通路受体和配体在BMSCs中均有表达,但LPS对其mRNA与蛋白水平并无明显影响,然而LPS可显著诱导Notch信号靶基因Hes1与Hey1的蛋白表达。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可以降低LPS诱导的BMSCs活力的上升(P0.01),同时对LPS诱导的BMSCs增殖有抑制作用。另外,LPS显著诱导BMSCs中IL-6与CXCL1的分泌,而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显著抑制LPS所诱导的IL-6与CXCL1的分泌(P0.05)。结论:抑制Notch信号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MSCs增殖,并抑制IL-6与CXCL1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Phagocytosis of Giardia lamblia trophozoites by cytokine-activated and non-activated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was examined in vitro. Macrophage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interferon-gamma (IFN-gamma) and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ges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in vitro-grown trophozoites than untreated macrophages. Maximal uptake of parasites occurred after 4 h and 6 h of incubation where 81.4% and 79.1% of macrophages were positive for trophozoites. Other cytokines tested, IL-2, IL-3, IL-4, IL-5, GM-CSF, CSF-1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PS, failed to activate macrophages to phagocytose G. lamblia. The induction of this activated macrophage anti-microbial function was achieved pharmacologically using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 and ionophore A23187. The giardicidal activity of macrophages activated with IFN-gamma and LPS or that induced by PMA and A23187 was inhibited by H-7, indicating the role for protein kinase C in the intracellular events following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切割穹隆海马伞的侧海马提取液“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聚集素蛋白(CLU)及体外CLU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情况。
方法 分别用切割穹隆海马伞的海马提取液、正常海马提取液、DMEM/F12 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制备切割12h、24h、48h组,正常组和对照组条件培养基;ELISA检测比较不同条件培养基中CLU蛋白的浓度;体外细胞培养采用CLU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设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7d后通过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及Hoechst标记观察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 结果 正常组和对照组条件培养基中CLU浓度较低,约为(0.1037±0.0119)ng/L和(0.1170±0.0078)ng/L;切割组12h、24h、48h条件培养基中其浓度明显增高,分别为(0.1940±0.0364)ng/L、(0.4250±0.0724)ng/L和(0.2903±0.0472)ng/L,以24h组最高,约为正常组和对照组的4倍。CLU诱导组中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1.67±2.57)%和(4.52±1.54)%,且诱导组中MAP-2阳性细胞突起更长、更丰富。 结论 切割穹隆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分泌更多的CLU,体外细胞培养中CLU可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成熟的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